玛瑙白玉/酸辣蓑衣黄瓜

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034 浏览:57478

玛瑙白玉

明太祖朱元璋小的时候家境贫寒,迫于无奈,1 7岁便在安徽钟离县(后改凤阳)玉皇寺(后改皇觉寺)落发为僧.因为寺中清规严律,加上连年灾荒,小元璋“又吃又喝不干活”,终被方丈疏散出寺,云游化缘过着近乎乞讨的生活.

一天,小元璋来到钟离西南20里处一位姓黄的厨师门口化缘,这位黄厨师见此少年衣衫褴褛,骨瘦如柴,侧隐之心顿起,立刻将刚出锅的一块“酿豆腐”施舍给了他.

小元璋在饥寒交迫之中,能得此美味果腹,自然终生难忘.

后来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当了皇帝,常常想到那次赠食的“酿豆腐”以及赐食的黄厨师那张和蔼的脸,触景生情,便令御厨如法烹制,可是御厨里的人个个都不会做,于是朱元璋降旨差员去安徽钟离,特诏约黄厨师进京,并封其为“御膳师”专门做“酿豆腐”奉献,以后宫中每逢琼林宴,“酿豆腐”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有一次朱元璋心血来潮,亲临御膳房,看黄厨师做“酿豆腐”全过程.当他看到黄厨师选用的豆腐洁白如玉、浇上汁后又像一块玛瑙时,就问黄厨师:“朕觉得该给‘酿豆腐’改个好听的名字,你看叫什么好”

黄厨师说:“还是皇上想象力丰富,这新名字还是皇上来定吧.”

朱元璋说:“朕在这里看了一会儿,感觉乍看像块白玉,再看像玛瑙,那就叫‘玛瑙白玉’吧!”

从此,“玛瑙白玉”一菜驰名于世,相传至今已近700年.

[制作流程]

原料:原味豆腐,高汤,发好的白木耳,青豆仁,鲜虾仁,精盐,太.

做法:1.豆腐每条切为4小段.将豆腐条挖出约1/3备用.2.鲜虾仁洗净,置于挖好的豆腐条内,排于盘中,加少许精盐调味后,入蒸笼以中火蒸5分钟至熟.3.锅入白木耳、青豆仁与调味料拌炒均匀后,以太勾芡,并淋于蒸好的鲜虾上即可.

成品特点:外脆里软,醇甜鲜美.

酸辣蓑衣黄瓜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纷纷进入中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公元319年,羯族人石勒建立了后赵王朝,立都于襄国,即今天河北的邢台.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把少数民族都一概称为“胡”人,把由少数民族地区传入的食品、物件,也都冠以“胡”字,比如黄瓜,是由西域地区传入的,那时就称为胡瓜.“胡”字在当时带有一种鄙视的意思,所以少数民族中的许多人特别是统治者对此都很不满,石勒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石勒在政权建立后,就下令把羯族人称为国人.但老百姓并不写账,依然称他们为胡人,石勒就颁布了一道法令,禁说“胡”字.为了检验这道法令的执行情况,同时也为了试探汉人对他是否忠心,有一次,石勒根据当地的习俗在举行宴会时,就指着席中一盘胡瓜条菜问一个汉族官员樊坦:“卿知此物何名乎”樊坦是个清正的官员,平时一直布衣素食,对胡瓜菜是很熟悉的,但又不敢说出“胡”字,幸亏他平时熟读经书,文字功底很好,就根据胡瓜的色泽,恭恭敬敬地以诗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此菜当称‘酸辣蓑衣黄瓜’.”

石勒听了很满意.据说,从此之后,胡瓜的称呼就被黄瓜取而代之了,而“酸辣蓑衣黄瓜”的菜肴也因此得名.

黄瓜清脆香甜,富有营养,自传入中原后,就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一种十分普及的食品.在河北地区方兴未艾的五彩缤纷、五味俱全的黄瓜宴中,酸辣蓑衣黄瓜迎合了东西南北中的市场需求,满足了人们的食欲,为中华烹饪园又添了一朵奇葩.

[制作流程]

原料:黄瓜,精盐,白糖,白醋,干辣椒,食用油.

做法:1.将黄瓜洗净,用刀按45°角切黄瓜,不要切到底.切好后,用适量精盐把黄瓜腌5分钟.2.将黄瓜渍出的汁倒掉,轻轻挤一下黄瓜的水分,放入白糖和白醋(糖醋比例按个人喜好来定).3.将锅置火上,倒入食用油,放入干辣椒,炸成辣椒油倒在黄瓜上即可.

成品特点:口味酸甜,脆嫩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