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政府推动大学生返乡就业政策

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950 浏览:143167

摘 要:近些年,县域级别的地方政府着力自身管理创新、政策创新以吸引优秀大学生返乡就业.其中,吉林省通化县的“返乡大学生千人就业计划”,就是地方政府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政策观念,以解决当地人才资源匮乏的典型案例.本文通过对通化县返乡政策制定的背景、过程及结果的分析,以期总结地方政府政策创新的可能性和推广性.

关 键 词:大学生返乡就业;政策创新;政策分析

政府创新,是指以政府为主的管理机构探索政府行政的新方法、新模式,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和新现实的挑战的实践.随着经济改革和城镇化发展,县域级别的地方政府日益成为了政府创新及改革的中心.地方政府通过革新执政理念,改革地方体制,创新政策制定和执行,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地方就业环境,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返乡就业.吉林省通化县自2004年开始实行的“大学生返乡就业千人计划”,开始时间较早,体系较为成熟,收到了良好的政策效果,是政府创新推动大学生就业的典型案例.


一、政策背景介绍

.通化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下辖5乡10镇,共有160个行政村,经济上以农业和制药为主,是典型的山区县.该县为解决人力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自2004年开始实施由政府主导社区、企业、公众广泛参与的“返乡大学生千人就业计划”,8年来一共安置1683名大学生,使其成为远近文明的“青年县”.

二、政策结果介绍

政策一经推出,吸引了了全国各地拥有通化本籍户口的大学生回乡就业,自2004年至2011年,累计达到1683人.各年份就业人数如下图所示:

〖XC王宗妍1.TIF;%80%80〗〖TS(〗图(1)〖TS)〗

进一步总结,我们发现返乡就业群体有以下特点:

(1)、女性大学毕业生明显多于男性.女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受到限制和困难是制约是公认的社会问题.企业选择人才时,往往考虑女性在生理结构及结婚生子上的负担,而倾向于选择同等学力甚至低一级学历的男性.

(2)、返乡就业成为新趋势,学历和本地户籍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关卡.调研数据显示,“返乡计划”从2004年开始,人数从2004年到2007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影响下达到高峰,2009年回乡人数有序回落.一方面,是因为当地政府实施了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回乡人员必须是通化县或通化县下辖乡镇户口,另一方面,政策实施了4年后,当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人数趋于饱和,地方政府提高学历门槛,使得返乡人数急速下降.

(3)政府部门、机关党委成为返乡大学生首选.从就业类型选择上,大部分返乡大学生选择了在政府部门工作,机关党委和企事业单位成为了毕业大学生争先进入的部门,而中小企业、乡镇基层组织则占比例较小.

三、政策问题:创新政策是否具有持续力?

创新持续力,研究的是“影响政府创新的制度和其他结果得以持续的核心要素的综合力量”.地方政府创新尽管取得了诸多成绩,但多数难逃短命的下场,究其原因,总共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动力不明,缺少常规化和制度化保障

多数地方政府创新都属“危机——解决型”,即针对彼时彼地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政策制定,在问题解决后便归于停滞.更多的情况是,政策的制定虽然科学合理,但因为缺少后续政策的保障及常规化的传统,政策难以通过正常渠道上升为地方指导性建议甚至地方法规,“好政策”最后也变成了“坏政策”,更使民众丧失了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支持.

(二)缺乏科学绩效评估,政策结果难以检测

在通化县的创新中,各大企业在返乡政策后都得到了优秀人才和技术人员,企业业绩有了明显上升,但是政府的业绩却不能用企业单纯的经济效益来进行衡量和评估,另外,大学生在企业工作状况如何,为企业带来了多少实际利益,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没有专项进行调研,这也直接导致了政策在后期遭遇难题,甚至迫于停产.

(三)核心技术和思想匮乏,领导个人意志占主导

在旧体制面前,很多政府创新为避免触及既得利益,打擦边球,“曲线”创新.这样的创新,缺乏实质含义和效果,不但不会推动地方政府发展,反而会对旧体制起到维护作用,使得创新更加艰难.

在调研中,小组成员也深刻的感受到了以上几点.首先,返乡政策的缘起是因为当地在2003年左右新换届一批县级领导.在走访各企事业单位后,了解到地方极度匮乏高新技术人才,甚至在一个办公室5人中,没有35岁以下青年,于是着手于2004年实行人才引进计划.而在2011年的乡镇换届后,这项被当地人及上级领导口口称赞的政策,被搁浅,被改造.一是由于当地人才经过8年时间后趋于饱和,二是新换届领导对于政策持否定态度.

其次,在绩效评估上,县政府制定政策时并未做周全考虑.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工作后,实际工作条件如何、对生活是否满意、今后的去留,镇政府都未为做后期了解和辅导.这导致很多大学生由于对工作不满而迅速离职,用人单位不得不来年继续招聘人员,浪费了岗位和资源.

第三,虽然县政府制定的人才计划突破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的体制,改变了城乡人才流动,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却始终是政府主导的人才计划,人员分配和招生制度都由政府说的算,仍有许多体制的影子,自然也避免不了“托熟人,走后门”的情况.如何在保持其创新本质的基础上,去粗取精,保持持久的创新力,是考验地方领导者的难题.

通化县人才计划实行已经超过8年,在缓解了地方缺乏人才的困境后,如何持续并推广,成为了困扰当地官员的最大难题,也是本项目组提出的最后疑问.我们希望,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能给县政府提出有效建议,帮助更多大学生返乡就业,这也是本文的最终目的.(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