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师德修养与大学生人格教育探析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716 浏览:96452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和组织者,也是真正意义上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在大学阶段,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接触机会最多,其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一举一动也常常为学生所关注和效仿.因此,辅导员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发挥其人格教育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体系.本文从辅导员师德建设的视角,对辅导员师德修养与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进行了探析.

关 键 词:辅导员师德修养大学生人格教育

当前,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物质主义至上的风气挤占了一些大学生的心灵空间,侵蚀着他们的思想信念,其价值取向逐渐趋向功利.同时,由于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自小受到过分的溺爱,不仅缺乏生活的磨练,而且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相当严重.诸如此类因素,导致很多学生的人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其人格发展产生了重大问题.高等院校的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和组织者,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是学生灵魂塑造过程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为此,高校辅导员应自觉加强自身师德建设,发挥其人格教育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体系.

1热爱、尊重学生,用师爱彰显人格教育的力量

热爱学生是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也是衡量辅导员师德的重要标准.热爱学生,需要辅导员有的教育态度和作风,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如果辅导员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光凭自己主观臆测和经验想象去实施人格教育,是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因此,辅导员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将学生视为一个生命体,关注组成学生生命体的各种要素,从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1]

尊重学生是教师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管理和人格教育的前提.辅导员如果不尊重学生,不仅反映了其本身的人格缺失,实际上也是在不自觉地向学生示范不尊重人的行为品德.在其影响之下,日积月累,耳濡目染,学生也会因之而不尊重人.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2]

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2岁之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均处于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的阶段.面对大学生的这种生理和心理特点,辅导员不能盲目地用成人的人格要求来衡量、批评他们,而应该热爱、尊重他们,用爱心真诚地帮助他们.辅导员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循循善诱,建设平等、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使学生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情感,进而使辅导员的人格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3]

2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发挥自身人格感召力

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教育实践证明,如果教师善于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好思想、好品格、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就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如果教师不能以身作则,则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4]高校辅导员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其人格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格教育的成败.辅导员的言谈举止,品行操守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时候,辅导员一定要树立榜样意识,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做出表率.

首先,辅导员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辅导员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就是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和表率学生.高校辅导员在对大学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树立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只有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好榜样,才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启迪和激励,才能“用纯洁无暇的品行去熏染学生,用美好的心灵去影响和矫正学生”.[5]为此,辅导员应该有自省自励意识,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和感染学生,在师德、师学、师才、师风等方面做学生的表率.[1]

其次,辅导员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一种正派的作风,是一种美德.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经常检点自身,要切实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辅导员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要首先不做,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表率.如果辅导员言行不一、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只会给学生树立反面的榜样.因此,辅导员只有重视言传身教的人格育人作用,不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才能使学生从其言行中体会和理解人格的魅力和内涵,从而促使其形成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良好品格.

3立身公正,处事公平

所谓公正,是指公平、公道、理公、道正、公而无私、正而无邪.[4]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和实现公正化教育目的的要求,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更是辅导员进行人格教育的先决条件.“教师持之不公,学生心之不平;教师行之不正,学生心之不敬.”“教师之公正,利于树立威信,端正师表,在人格上为学生所敬重,在言行上为学生所信赖,在道德上为学生所仿效.”[5]

首先,辅导员在教育和评价学生态度和行为上,要做到公正平等、正直无私,克服偏见和歧视,不偏袒、不偏心;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和把握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对待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出身、不同亲疏关系的学生,因材施教,尽量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其次,辅导员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处理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在处理此类事务的时候,辅导员必须遵循公正原则,做到处事公平、办事公道.例如,在处理学生评奖评优、入党入团、选举团学干部、资助贫困生、成绩鉴定等问题时,辅导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做到公正无私、不徇私情、不图私利.同时,在对学生作出处罚时,也要泾渭分明,使用同一尺度和标准,而不能前后两样,因人而异,从而造成形式上和事实上的不公正.

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与健全的人格,高校辅导员不仅仅是学生事务的管理者,更应该是其健康人格的培育者.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要增强自律意识,重视品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锤炼人格,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影响学生,升华自我.总之,大学生健康人格体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不懈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