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基本素养维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实践

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245 浏览:87995

【摘 要】为了更好地发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育人作用,笔者结合实践经验,从职业基本素养维度探讨思政课程的改革.

【关 键 词】职业基本素养维度思政课程改革思考

【基金项目】湖北省人文社科项目《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效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58-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课程建设和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育人作用,笔者从职业素养的维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课程改革和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一、课程设置是改革的指导思想

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和塞尼.M.斯潘塞博士提出的“素质冰山模型”认为,决定一个人职业成就大小的不是技能和知识这些漂浮在洋面上的“冰山”,而是内驱力、社会动机、个性品质、自我形象、态度等这些潜藏于水下的深层次部分的素质.现代企业不仅重视员工的职业技能,也非常重视员工的职业基本素养,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为了更好的怎么写作于职业教育,在加强三观教育的基础上,要注重职业基本素养理念的渗透教育,既要把学生培养成可靠的接班人,合格的公民,也要把学生培养成具备良好职业基本素养的建设者.

1.课程定位

为了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2005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社政〔2005〕9号,简称“05”方案),正式提出新的思政课课程设置,其中本科院校开设4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原理”)、“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简称“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称“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专科开设的课程是:“概论”、“基础”.在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很好地贯彻“05方案”,又能体现高职特色?这给高职思政课教师带来很大挑战,所以,笔者在认真研究了教育部的定位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教职成【2011】12号文件精神,对“基础”课的定位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高职学生成长就业中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开展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课程设计理念

为了更好地为高职学生成人、成才怎么写作,本课程的设计理念主要遵循四个原则:(1)以教育部、有关精神为依据,把握课程方向;(2)以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进行思想渗透;(3)以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高端技能人才要求为参考,践行就业导向(4)学生成长就业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体现怎么写作宗旨.

3.课程教学体系

经过多年反思总结,笔者形成了职业基本素养维度的“12345”课程教学体系,具体表述为:围绕着“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通过任务驱动化的理论教学和项目导向化的实践教学两个模块,开展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教育,在教学中认真执行四个结合,即理论教学与实践项目相结合、理论指导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理论拓展与职业素质相结合、基本理论与社会化要求相结合,通过课程教学,努力实现“五有”成效:理解有突破、心灵有触动、思想有感悟、能力有拓展、行动有表现.

二、教学组织和实施是本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

如果说课程设置是建筑物的结构图纸,那么教学过程就是建筑物的修建过程.一个好的理念能否产生好的效果,关键在于组织实施.

1.课程教学模式――行动学习六步法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激发学生思考、质疑、争论、体验,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行动学习六步法”,从课程导入(leading?鄄in)开始,谈话式引入课程基本理论知识(knoeledge),并提出具有洞察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相互质疑讨论、反复思考体验,在争论中教师进行引导,最后达成基本共识,或在学生心中埋下认知的火种,引导学生在成长中践行.

首先,教师围绕本章节核心内容提出两个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转入“知识讲解”.人的本质科学内涵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课程的核心观点之一,它尤其是理解和认同课程其他内容的重要基础.但它属于哲学问题,很重要但比较难以理解,所以,采用学生熟悉的“狼孩的故事”和“鲁滨逊漂流记”两个案例、进行对比讲解、中间插问洞察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讨论、反思.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很关键,既要紧密关联学习内容,又要有争议性,问题之间还要体现思维深度的层层递进.这样做的效果就是学生在不断争论问题中找到答案.


在学习“为人民怎么写作的人生观”的内容时,采用情境设问法进行讨论式学习,如,根据汽运系的学生情况,设计推销轿车的问题,在学生各种答案相互否定或认同中,最后达成共识:让别人满意,自己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这就是“为人民怎么写作人生观”的题中之义.人生价值的学习也是采用讲解、讨论的方式交替进行.

根据以上单元的介绍也可以看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灵活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情景设问、案例教学等.在教学过程中配合多媒体、视频插播、素质拓展、网络平台等教学手段,从外在感官上加强对学生的影响,使教学效果发挥到极致.

2.课程教学考评

人的修养、文明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持久的动态过程,它更多的强调日常行为养成性.所以,对本课程学生成绩的考核也必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试与日常表现相结合.本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五五制,即平时50%,主要依据日常出勤、课堂表现、社会实践等评分,期末考试的试卷成绩占50%;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全面地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我们的责任就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给与科学的引导,提供一些思想成长的精神食粮.时代在变化,人也在不断成长,我们也应该不断变革、完善,才能怎么写作于学生,怎么写作于专业、怎么写作于社会.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