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供热工程》课程建设

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266 浏览:33193

摘 要:本文介绍了《供热工程》的课程目标、课程设计理念和课程设计内容,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供热工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213-03

高等职业教育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立足职业岗位需求,进行专业建设,而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我们高职院校教师一直在努力思考与探索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经验,从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建设进行探讨.

一、课程目标

《供热工程》课程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暖通施工技术管理岗位施工的一线施工员、造价员、质检员、施工组织管理人员及热力运行管理岗位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人员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与技能基础.该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于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供热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我们通过职业岗位调研与分析,确定该课程具体目标如下.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建筑采暖工程项目实施为导向,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载体,以能力训练为手段,设计“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

2.课程设计内容.传统的教学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框定的内容讲授,讲课内容过于依赖指定教材,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没有创新意识,对学习没有兴趣,而且不利于学生就业后解决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针对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施工管理岗位及运行管理岗位工作过程所必需的供热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按并列关系将教学内容划分为4个学习任务:即室内热水采暖工程施工图识读、室内热水采暖工程施工图设计、室外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图识读、热源与换热站工艺施工图识读.每个任务的教学按照:任务导入—任务解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四个步骤完成.

课程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见下表: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供热工程》课程实践性较强,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1.案例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采暖工程施工图实例为题材,让学生相互讨论学习,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采用这种方法,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相一致,将枯燥繁琐的理论知识和生动具体的工程实践结合起来,学习目的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任务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是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任务”,以完成一个具体“任务”为线索展开教学,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通过完成任务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善于钻研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例如:在讲授任务2“室内采暖系统设计”内容时,提前将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以及条件图发到学生手中,课程设计采用真实的工程项目,让学生带着任务听课,最终完成采暖施工图的设计.当讲完采暖系统设计热负荷知识内容时,学生可分组计算各采暖房间采暖设计热负荷;当讲完热水采暖系统知识内容时,让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该工程的采暖方案,这样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思考,提高其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讲完采暖系统的散热设备与附属设备、热水采暖系统水力计算知识内容时,学生可完成散热设备与附属设备选型及散热器片数计算,并通过水力计算确定出各管段的管径;当课程内容结束时,整个采暖工程设计基本完成.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最后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对各组的设计成果进行评价,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仅将所学知识有机的融合到工程实际中,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协同合作精神.

3.多媒体教学为主,多种教学手段为辅.课程教学团队开发了多媒体课件、采暖系统施工图片、设备及附件图片等教学资源,教学中以多媒体为主,必要时结合板书.例如:系统原理性知识的教学可在实训室或使用电脑flash动画进行演示,使整个复杂的系统工作过程,形象生动展示给学生;设备、材料认识性知识的教学,在施工现场、建材市场、设备生产厂及校内实训室等场合进行.

4.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评价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终结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其中过程考核占40%.过程考核主要围绕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参与讨论情况、吸收信息能力和完成任务情况等做出评定;期末终结考核占60%,采取闭卷方式进行.


《供热工程》作为一门专业技能课,教学内容应满足职业岗位需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也要不断改善,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