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探究

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649 浏览:55830

摘 要:作文教学是农村初中语文的一大难题,怎样才能使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走出困境,这是摆在广大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为此,我们需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放开手去写愿意写的事,使他们的笔端流淌着活泼的个性.唯其如此,才能开创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这块新天地.

关 键 词:作文教学;观察;课外阅读;策略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生厌、教师头疼的一个久攻不克的堡垒,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更是不容乐观的.但是面对纷繁多姿的教改局面,我认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切切实实面对我们的学生,踏踏实实地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切不可好高务远.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只有务求真实,学生才会有出路.

《新课标》对初中作文教学的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这一表述中,我认为“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当属最基本的要求,是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达标的.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就应该首先从“具体明确、文从字顺”这方面入手,让每个学生都达到这个标准,然后再不断提高.

一、夯实基础

《新课标》规定初中生“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这要求我们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入手,消灭错字别字、病句等,让学生做到“具体明确,文从字顺”.以前也重视错别字的问题,但多是为了应付考试,其实,现在很多学校也是这样.因为每次考试中总有一道辩析错别字的题,对学生的训练往往局限于从ABCD中选出有或无错别字的一项,不重视应用,效果往往很差.因此,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恰当方法是:

1.纠正错别字.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给学生圈出错别字,要求学生自己改正.对于大多数学生都错的字,教师在课堂上一起纠正;对于个别学生错的字,要求他及时纠正.考试时,我们不妨也为其设个标准,将有无错别字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或者几个错别字扣一分.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认字的内驱力.

2.修改语病.虽然每年考试都重视这个问题的考查,但都采用了病句辩析或病文修改的标准化命题.进而使学生的训练也仅局限于此,尽管老师费尽心机地让学生训练各种病句、病文修改,但是在学生作文中无论如何都是不可避免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需要来指导.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应将不通顺的、意思表述不清楚的句子标记出来,指导学生修改.达到“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目标.

二、寻找素材

我们知道,文章是一种精神产品.写作活动实际上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符号制作文章的一种精神劳动.第一步就是要占有各种与写作有关的感性村料.包括从直接观察实践中感知的材料和间接地通过阅读或视、听等途径感知的材料.

我认为首先要指导学生会观察.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获取感性材料的第一手段.据视觉心理学研究:“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接受到的信息有90%以上是从视觉通道上输入的.”而文章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可见,观察对于写作起到基础性作用,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此感受颇深.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观察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对于写作仍然起到基性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精读文学名作,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作用的,但仅靠精读语文教科书几十篇名作还是远远不够的.《新课标》对初中生阅读的量作了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正确的指导方法以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

1.推荐有益读物.在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学生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谴性,他们关注的是人物的悲欢离合,欣赏的是情节的曲折离奇,贪得多而嚼不烂.因而每学期开始,我都要与学生共同商讨,制订课外阅读计划,规定阅读书目范围.如介绍语文基础知识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标点符号用法表》等,可加强基础训练;配合课文学习的《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能注入时代活水的各种报刊杂志等.

2.提示阅读法.常用的阅读方法如默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精读法、复述法、速读法等,结合实际读物给予介绍.如对于长篇小说宜用跳读法;对于短篇小说宜用精读法;对于散文、诗歌宜用朗读法;对于议论文宜用复述法等,当然具体运用时要不拘一格、灵活运用.农村中学这块“原始的土地”决定了学校资金的不足而导致对图书的投入太少,加之教材的很多内容又脱离了农村学生实际,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获得间接材料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只能在自己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给学生挖掘直接的素材.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牧童山歌、古朴的民风、纯真的乡情、民间流传的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都给予他们美的熏陶,为他们的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三、加强训练

《新课标》首次对作文的量作了规定.初中生写作的量的要求是:“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它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完成不少500字左右的写作.”俗话也说:“多读心中有本,多写笔下生花.”对于我们农村中学的孩子来说,要完成1万字的练笔,我认为写日记是最佳途径.当然这其中,教师的指导是关键.怎么指导呢?

首先要勤.一个语文教师面对一百多名学生,天天写日记,天天要批阅,哪来的时间与精力呢?精批细改我们做不到.但要做到:每天早上轮流收取几个学生的日记本,浏览一遍,将错别字圈出来,将病句画出来.让学生自己查字典或请教同学、家长、老师,然后自己改正给老师检查.这是基本功的指导.

其次,要有正确的作文评价观.学生写作是与生活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更是与老师的对话.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第一位读者,这位“读者”反映如何,直接影响着“作者”的后续写作的动力和兴趣.我们在批阅学生作文时,不要扮演裁判员和审判官的角色,要以一名热心读者、知心朋友和消费者的角色与学生平等对话.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写出有个性有新意有情趣的作文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理解和尊重学生.长期以来,在作文评价中教师存在着对学生不尊重、理解不够的思想倾向.老师总是喜欢用挑剔的眼光来审视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总认为学生抒写的思想感情不够成熟、不够深刻.学生真实地描述自己的生活,又常常被判为幼稚、琐碎、不典型.这样,学生面对写作常常怀疑自己情感的生活价值,不敢写自己普通的生活和真情实感,只好离开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而编造生活,装腔作势,结果适得其反.

2.学会欣赏学生习作.在以往的作文评价中,教师缺乏欣赏学生的意识和心情,即使写出了一篇老师看来是“优秀作文”的文章,老师给予的是“表扬”而不是“欣赏”.表扬是居高临下的馈赠,是“我”与“他”的关系,而欣赏才是平等的交流,是“我们”的情感共鸣.欣赏更易于通过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享受尊重、理解的快乐.

3.不要求全责备.在作文评改时,老师总喜欢用范文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作文,把评改的着力点放在挑毛病上,找出一点毛病就意味着作文是失败的.事实上,任何一篇文章都有毛病,即使是经典之作.当然,学生作文评改应该指出问题所在,并帮助他们找出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应是发现、发掘学生在作文中所表现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的优势和特长,并推助其进一步发展.即使在一篇作文中只发现一两句有创新、有个性的语句,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诚然,要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教学的质量,仅靠上述几方面还远远不够.写作这一活动要求写作者还必须有敏锐的思维能力、文章结构组织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等.只要我们教师以最大的热情潜心研究、努力探索,再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我相信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这朵“灿烂之花”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