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现代教育理念美术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418 浏览:82923

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开篇这样论述: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船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这对我们一线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创新美术教学,真正体会到转变教学方式的时代意义,才能确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探索教学方法尝试快乐教学

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载体.课改以来,我们能感受到多彩的美术课堂时代到来了,可供学生使用的教材版本很多,有的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有的教师自己开发校本课程,教学内容涵盖面广,充分体现了教材的基础性、趣味性与广泛性.教师在知识点方向上的不同,对教材的处理方法也不同,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方法上看,新颖的教学设计突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很好的体现了课改理念下教学过程与教法的创新.如《穿出我们的风采》一课,教材内容是服装搭配,属服装设计.教师就是抓住了这一点定位教学目标,课堂上学生进行服装表演,借此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热情投入,教师以此为契机与学生共同探讨着装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穿出中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充满青春年华的风采.这种教学模式将知识传授与学生探究融于学生活动之中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自然地接受了正确的审美引导并且丰富了着装知识.

二、反思教学体验找准生长点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美术课逐渐成为一门集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的艺术课,学生接受的艺术教育更全面更生动.面对这么繁杂的内容和形式,如何将这些东西很好的组织起来呢?美术课程改革初期,教师们忙于转变观念,一度为兴趣的激发、活动的开展、师生的互动所左右,将美术知识技能弱化、淡化,只有真正领会课程的宗旨,才能避免这种“为活动而活动”的做法,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领会美的真谛.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这样才能将自己对艺术的感悟传达给学生;其次要有很好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将各种艺术形式很好的组织起来,全面、系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另外,教师还要很好的掌握专业的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我觉得这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做学生认可的老师,就要做永不干枯的甘泉,永远跟随时代的脉搏,不断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让新课程的精髓真正落到实处,让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起到导向作用.


三、关注学生成长

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祛,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救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主人”的地位归还给学生,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及方法,尊重与爱护学生,即关注学生.教师既要关注体,也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我曾听过这样一节课,课堂上教师出示一位大画家的抽象画,又出示了几幅学生的意象画,让学生感受、比较,结果一位学生说;“学生们画得不乱,科学家画得乱.”从学生的语言中可以看出这位学生对这些画很迷茫,对“画家”、“科学家”这些概念不清楚,可教师听后对学生的回答没有任何评价与指正,只顾自己提出的教学问题,还有一节作品欣赏课、大家都在欣赏作品讨论、评价,课堂气氛很好,可在一个角落,仍有四、五个人在呆坐着没有参与活动,教师却没有过问,一直到活动结束.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只顾教学,忽略了学生,就会出现课堂上各自为“政”的现象,关注学生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处境与感受,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等作为教师,在备课时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充分的准备、周密的安排,不要忽视学生个体或个体问题,在学生有困难需要得到帮助时,教师要指导,而不是抛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如果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的那些不相同的智慧、情感、性格、特点都表现出来,就会在学生的发展上取得很大的成效.”处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才能应对时代对教育的挑战,才能适应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让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完成时代赋于我们的重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