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传统美术教学方法培养儿童绘画才能

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42 浏览:21424

美术新课标强调,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但教育一线的美术老师,有很多仍然走在传统美术教学的路上,他们主宰着课堂教学,把传授专业技能技巧作为掌握知识、发展理智的根本途径,从而背离了新课标,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儿童传统美术教学的问题.

一、教学墨守成规,儿童学习兴趣丧失

还记得孩子刚进入一年级时,每次走进教室,着见的都是孩子们期待的目光,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充满了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而离开教室,作为美术老师的我,也总能得到孩子们更多的青睐,那一阵阵甜甜的叫声,如甘露般滋润着我的心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二年级的他们似乎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热情.人们常说:“孩子天生就喜欢画画.”那么为什么短短一年时间,孩子们就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呢?回首这一年的教学,老套的教学方法、固定的教学模式,其实孩子们司空见惯,面对这样的课,孩子学习的自然无法燃烧.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原动力,它迫切要求我们教师动用教学智慧,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

二、教师主宰课堂,儿童创造灵感抹杀

在教学中,我们时常会抱怨孩子缺乏创造力,但孰不知,又是谁将孩子与生俱来的特性给予抹杀.其实,儿童阶段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最活跃的阶段.但像我们这样的年轻教师,往往将教学局限在自己的教案中,让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课堂知识.久而久之,孩子们都成了不用思考的副本,变得懒于动脑.

在教学“节节虫”这一课,我考虑到内容比较多,怕学生难以消化,于是我将它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平面节节虫”的制作,第二课时学习“立体节节虫”的制作,但这看似经过推敲、琢磨的课,却没有收获到自认为好的效果.因为我将这一课分为两课时,完全剥夺了孩子对于“节节虫”制作的探究,这样固定死的教学,导致学生在制作上都成了不用思考的副本,所以,又何谈创造灵感可言呢?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创新精神的体现需要学生自己在观察、探究、发现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我们教师要多给予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敢于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临摹传授技能,儿童审美能力缺失

传统美术教学,注重临摹,常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跟画的方法将知识、技法传授给孩子.儿童在成长中,模仿是他们的天性,如果成人先入为主地教他们画一些模式化的东西,就会使儿童形成定势.久而久之,他们不知道绘画形象来源于生活,不懂得通过自己观察去发现各种形态特征.

在教学“画人像”这一课,我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和周围的同学,引导他们从“脸型、五官、表情、发型、服饰”等多方面了解人物不同的长相特点,随后,通过示范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法.由于本节课在教室内教学,有了位置的限制,所以就采用临摹形式完成作业,从作业来看,孩子们复制的效果确实不错,我也为此沾沾自喜,自以为教学达到了高效.但其实不然,孩子在临摹的过程中,并没有去真正地感受人物不同的特征,表面上看似知识、技能得以掌握,其实只是照葫芦画瓢,缺乏自主审美的能力.

教师示范是美术教学中含金量较高的教学手段,在进行教学示范时,切不能为示范而示范,要充分考虑示范的时机与“度”的把握,本着“解决教学的重难点”的原则,使示范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切不能用示范来包办代替孩子的思维.

四、评价标准僵化,儿童个性发展压制

学生的作业评价是一节美术课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学生课堂知识的归纳和反馈,又是学生学习中所遇错误和困惑的诊断和启发.虽然平时教学中都设计了评价环节,但往往没有最大化地利用好这个环节的作用,让它成为课堂的点睛之笔.回顾自己的教学,五分钟的课堂评价往往只是蜻蜓点水,常以“像不像、好不好”作为评价作业的标准.久而久之,学生被这种单一的“一锤定音”的评价形式所麻痹,以至评价环节纪律松散.对于学生来说,这五分钟就是即将下课的预兆.

其实,美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评价是没有统一答案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可以从创意构思、表现方法及技能等方面进行,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并找到发展的方向.所以,我们要本着学生发展的角度,引领他们参与到美术作业评价中来,发展他们的个性,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地提升,而不让这一环节成为空壳.

俗话说:“老师的教决定着学生的学”,新课标呼吁我们“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它迫切需要我们走出传统美术教学的误区,通过观察、体验、记忆、联想、创造等一系列活动,顺应儿童自然发展规律,把知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他们,培养儿童绘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