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教师管理理念其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052 浏览:32623

[摘 要]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创造奇迹的西南联合大学,其教师管理理念主要是办学、教授治校、合理流动、教学科研统一和以人为本.在去行政化、延揽人才、教师评价、尊师重道等方面给当前我国高校重要启示.

[关 键 词]西南联大教师管理理念启示

[作者简介]聂伟进(1979-),男,安徽安庆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人事处,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常州213001)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054-02

曾经创造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奇迹的西南联合大学,在战火纷飞、条件艰苦的八年抗战时期仍弦歌不辍、硕果累累,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笔者以为,西南联大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拥有一流的教师,更在于其拥有符合大学特点的教师管理理念.

一、西南联大的教师管理理念

从1938年至1946年,在短短的八年时光里,西南联大拥有的知名教授、学者灿若繁星,在当时的国内高等教育界堪称一大奇观.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高级知识分子群体,西南联大有自己独到的管理理念.

(一)传统:秉承学术自由,兼容并蓄

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经典理念,也是大学成功不可或缺的精神底色.众所周知,蔡元培先生改革北京大学所秉承的就是“学术自由、兼收并蓄”的办学理念,而西南联大在教师管理上,也秉承了这一传统理念.西南联大三常委之一、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言:“大学之设备,可无论矣,所不可不论者为自由讨论之风气.”西南联大学者、名流云集,尽管思想交锋十分激烈,但都在学术自由的大旗下各行其道,在争鸣中各自进步.无所不思、无所不容铸就了其昔日学术敢为天下先的气势.“兼容并包”学术传统的传承,使学术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学术研究的成果同时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西南联大的学生在不同思想的影响下,不仅学识见长,而且在浓厚的学术自由氛围中深刻体会了大学的学术精神.

(二)整合:坚持办学,教授治校

西南联大由三校合并而成,三校原有的历史传统各有不同,西南联大在教师管理上却能将北京大学“教授治校”的理念、清华大学的“自由教育”的思想和南开大学“从严求实,活泼创新”的校风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三位校长(张伯苓、蒋梦麟、梅贻琦)都主张办学、教授治校.西南联大的教师大多曾在欧美发达国家学习多年,并且一直与国外学术界保持联系,接受、自由、科学的思想.他们带回国的不仅有专业知识,还有西方的管理方法,成为办学治校的中坚力量.学校在管理上充分发挥精神,行政机构校务委员会与教授会之间相互制衡,校务委员会由教授会推荐,校长批准任命,主管全校重大事务;教授会很有威望,成员为全校教授,是校长的得力助手.从校长到教务长、总务长、训导长、院长、系主任和研究所长等,均由教授担任,但教授充任行政职务属,不是官员,不增薪水.

(三)流动:保持教师流动,优化队伍

西南联大在延聘教师方面可谓求贤若渴,集中了我国当时大批一流的教授学者,可谓高手如云.联大在教师聘用方面力求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聘.论资历,沈从文只上过小学,华罗庚中学没毕业,钱穆也没有大学学历,但这丝毫不影响西南联大聘他们做教授.当然,西南联大在引进的同时,也适当流出教师,保持教师流动.八年中先后聘任过778位教师,常年保持在350人左右.①此外,西南联大实行的学术休检测制度,也是教师适度流动理念的体现.在教师连续工作量达到一定标准后,可以获得带薪休检测的机会并对此进行补助,从而能够全时进行学术研究或出国进修.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教职员卷》中可以查阅到,朱自清、闻一多、金岳霖等都曾借学术休检测之机出国访学.这种制度一方面给教师个人以激励,另一方面也使学校教师在抗战的大环境下仍能接触到国际学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如果一个大学教授不能自由流动,那么他们在精神上就不可能进入自由状态,因为无论如何承诺的权利有多少,最终要靠自由流动这一条来实现,人只有在来去自由时,心灵才能完全敞开.”②西南联大教授潘光旦先生也曾说过:“经常流动的人做不成学问,不流动的人也做不成学问,适当流动的人才能做学问.”③在这种适度流动中,教师们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也才能保持自身的学术活力.

(四)协调:处理好教学与研究、教师与行政的关系

西南联大能将教师两大主要的活动——教学和科研很好地统一起来.“教授上课主要讲自己的专长,研究心得.科学研究的成果即是教学内容,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④学校一方面为教师的科研提供诸多便利,另一方面也不把科研成果作为教师考核的唯一依据.同时,还鼓励硕果颇丰的教授给学生上基础课,因“这些必修课范围广、内容多、系统性强,非学识渊博、经验宏富的老教授是难于驾驭,并给学生最大教益的”⑤.正因为能将教师的教学内容与科研成果进行很好的调和,所以不少西南联大学生觉得教师的课堂讲授几乎就是研究性文章的翻版,而组织教学最为便捷的方式便是怎么研究就怎么讲,教学过程自然就成为科研成果形成过程的再现.在授课过程中,不仅学生得到了最直接的学术熏陶,而且教师也在与学生的探讨中得到共鸣,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局面.

西南联大的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协调也处理得非常好.在西南联大,许多教师身兼多职,除了三位常委为专职外,总务长、教务长、训导长、各学院院长、各系主任均由教授兼任,但他们所担任的课程却丝毫没有少于其他教师.当时,西南联大的师生员工总数约为3750人,学生约为3000人,教师约350人,职员和工警约400人,其中专职行政人员不足200人,却完成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大量行政事务,而且办事有条不紊.⑥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西南联大却仍能在学生中实行学分制、选课制等多种在今天看来也非常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

(五)主体:以人为本,尊重文人性情

在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种独立社会力量的知识分子,在公众心目中代表着公正、良知和正义.大学教授作为知识分子中的翘楚,是大学使命的主要执行者.他们拥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从知识的理性出发,以社会需要为尺度,发出独立的声音,是正义的代表,是黑暗政治的制衡力量.西南联大一方面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的推崇,另一方面出于对中国传统文人风骨的尊重,对本校教师给予积极的政治保护.西南联大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学术理念的坚决捍卫,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使人们真实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执著与勇气,使人们重新树立起对于知识的尊重,建立起对知识分子的景仰.他们所坚持的信仰和实践,诚如萨义德所说的那样:“具有另类的,更有原则立场的知识分子,他们坚持的事实上能对权势说真话.”⑦而在艰苦的八年岁月中,尽管处在难以忍受的饥饿与困苦之中,但西南联大的绝大部分知识分子仍坚守其志,本着独立之精神来从事学术研究,向世人展现了他们的独立人格.二、西南联大教师管理理念的启示

当前,我国高校在教师管理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如行政化的痼疾、教师评价的失衡、人性关怀的缺失等.而西南联大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意思的一所大学,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保存了最完好的教育方式,培养了最优秀的人才.”其在教师管理方面的理念,至少可以给予我们以下启示:

尊重大学传统,为教师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所谓传统,是指“一代代相传的事物——包括物质实体等也包括惯例和制度.”⑧而大学传统则是在大学长期的发展中积淀而成的,可以是大学的学术传统,也可以是大学的理念、校园文化以及大学的建筑和制度等.大学的发展必须在适应传统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创新.⑨对于一所大学而言,是否拥有优良的传统是其能否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传统可以为大学提供观念保护和文化底蕴,是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合理内核.“大学的发展,除了有有形的校园、建筑、图书、设备等物理因素外,还有无形的校园精神、学术氛围等历史积淀.由大学以外的原因所引起的大学内部结构的改变等不仅影响有形的物理因素,还会影响无形的历史积淀,而且对后者的影响往往是深刻的、长远的.”⑩因此,在大学教师管理的过程中,离不开对于大学传统的遵循,要尊重大学传统,为教师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使其安心治学.

平衡两种权力,淡化“行政化”倾向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高校的两种重要权力,学术权力是大学内在知识逻辑要求的基本权力,而行政权力则源于大学的科层组织.当大学组织的独特性(作为知识性机构,知识的传播、生产和应用的机构)与大学组织同质性(作为社会性机构,与其他社会组织同样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生存环境)相结合的时候,大学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就需要融合.只有平衡两种权力,借助行政权力高效率地实现学术目标,借助学术权力提高行政权力决策的科学水平,才能使大学既遵循知识和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又能够适应自身发展和外界变化的需要.我国目前的高校教师管理过程中,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失衡,产生一定程度的“行政化”倾向:教师的职称是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评审,教师的学历和专业的研修需要学校有关部门甚至校长的批准等.教师需要花费时间来处理与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甚至超过其在学科和专业上的时间.因此,高校教师管理中需要平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要发挥学术权力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学术权力在高校教师管理中实现的有效途径.

追求卓越,不拘一格,延揽优秀人才

当前,我国高校对于人才的渴求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人才工程”成为各个高校的“一把手工程”,“人才强校”也被很多高校列为重要的战略.但是,高校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几个误区:一是过多地关注学历背景,忽略实际能力,只看重引进教师是否毕业于国内外名校、跟读名师等光鲜的外表.二是过多关注当下表现,忽视对潜在能力的考察,一味强调人才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据此为主要的引进依据.三是过多关注海外人才,忽视本土精英.使海外留学优秀人才能顺利回国,为我国学术发展作贡献,是我们共同的期望,但在引进海外人才和本土人才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严重失衡,很容易使本土精英失去信心.高校在延揽优秀师资时,要不拘一格,造就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要“英雄莫问出处”,形成有益于人才发展的环境.高校只有切实吸收西南联大引进师资的理念,才有可能建设一个大师云集的校园.

树立权变管理理念,灵活运用多元标准,合理评价教师

要想贯彻大学教师管理理念,必须要有一整套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安排.大学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发展知识和怎么写作社会的任务,如何对这三个基本任务进行合理的评价始终是一个难题.西南联大很多大师是学科专业的大家,如陈寅恪、冯友兰、饶毓泰、吴有训、吴大猷、陈省身等,但是他们仍活跃在课堂上,而且越是基础课程,越是由大牌教授担纲,在职称评审制度上对于教学和科研的要求也不失偏颇.

反观当前我国高校中的教师评价,唯标准的管理随处可见.这不但体现在科研风气之盛压倒一切,更体现在量化考核、唯“量”是举.对于教师的科学研究划分等级,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研究沦为计件式考核;各类考核和奖项申报中以科研为重,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博导是“空中飞人”,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科研项目的考察、论证等上面.因此,应建立一个多元的标准,形成合理的评价制度.首先,评价内容要全面,将教学、科研和社会怎么写作都统一到评价体系中;其次,应将评价客体分为各有侧重的多个层次,如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教学并重型、科研为主型、社会怎么写作型等.这样一来,每一个教师都能在多元标准中找到自身的发展路径.

合理激励,保持人文情怀

当前的高校教师管理中,虽然也常常提及尊重教师、怎么写作教师,但是往往流于形式,而没有真正地渗透到管理实践中.许多高校一方面存在着大量的天价教授,另一方面普通教师的经济状况却捉襟见肘.要有效地激励人才,除了让其有用武之地,还要注意为其提供发展机遇.西南联大在处境维艰、贫困交加的环境下,仍然关注教师的待遇,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尽可能地为其提供帮助.因此,我们在教师管理中,要摒弃“功利化”和“经济化”的倾向.

要克服“功利化”的倾向,就需要在管理中不但关注教师的当前价值,更要关注其未来的价值,因为人才的成长是需要一定的周期的.而要摒弃教师管理中的“经济化”倾向,除了对教师在生活上面临的困境及时加以援助之外,对于高校教师这种特定的高级知识分子群体,更需要从精神上予以慰藉与支持.西南联大的管理者正是牢牢地抓住了这一点,从理念与行动上尊重教师、爱护教师.所以,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才能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共同为学校而努力.

西南联大在特殊艰苦时期,在为我国培养大量人才的同时,也对大学发展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其教师管理中秉承的教授治校、管理、吸纳人才、人性关怀等理念给当前我国高校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启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研究者们在“向外看”和“向前看”的同时,也应该重温西南联大这一“本土的”和“过去的”优秀大学管理模式.


[注释]

①叶通贤,周鸿.西南联大的办学思想及其对我国现代大学改革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8(3):90.

②谢泳.大学教授的自由流动,杞人忧师[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190.

③张赋宇.“远距离”的看[J].读书,1998(3):143.

④王喜旺.学术与教育互动:西南联大历史时空中的观照[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115.

⑤云南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34辑)[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78.

⑥蔡惠芝.西南联大教育行政管理的启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4):65.

⑦(美)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M].单德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82.

⑧(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M].傅锵,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2.

⑨王建华.大学的常识、传统与想象[J].高等教育研究,2011(5):11.

⑩胡建华.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原点——50年代初期的大学改革[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