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育有效性的实践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68 浏览:20193

摘 要:幼儿数学教育是启蒙教育的一部分,无论从教学的内容上还有形式上都要简单并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为什么说它是启蒙教育――因为学前数学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幼儿园数学教育通过直观教学运用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让幼儿感知数学数字,从而形成基本的数学认识和构成基本的计算思维,并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在幼儿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表象思维”的数学教学这一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做出分析,并尝试给出解决策略,以望指导.

关 键 词: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性;有效性

一、“表象思维”的教学案例分析

“表象思维”是许多人都会存在的一种思维方式,但是对于认识程度不深的幼儿来说,多数反映在了学习上面.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更容易从表面或者是更加形象地去解决,但是数学是一个抽象科学,这样反而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例如,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活动中讲到10以内数字的加法运算,关于这样的一个小片段,其中讲到:3+0等于?有的幼儿回答为3+0等于30.这样就简简单单地将“+”理解为两边的数字凑在一起,仅仅靠着“表象”就将这个数学问题解决了.这也可能是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抑或是无拘束的想象力在作祟,在活动中经常发生一些“啼笑皆非”的现象.这个时期幼儿的数学思维没有完善,数学概念没有理清,而这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二、幼儿数学教学应对“表象思维”的具体策略

数学需要运用理性思维,反过来也能够锻炼理性思维.所以数学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幼儿增长知识,更是让他们对数学数字感兴趣并学会理性地面对世间的新鲜事物.据此可以说,这些思维都是相辅相成的,想要组织好幼儿数学活动,就要从激发数学兴趣、培养数学思维、锻炼理性思想、巩固数学概念等抽象的层面开发.

1.巩固数学概念,打实认知基础

首先这个现象是对基本数学概念的一个错误的认知,无论是对数字的理解,还是对“+”的认识都是片面和“表象”的.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必要过程,要保证其正确性才能够促进之后的学习.对于幼儿数学的教学,要不断巩固基本的概念.首先理解“30”是什么意思,是3个10,而非3和0的表象组合;而加号则是数字相加,而不是表象的组合.在平时数学概念的学习时,不要轻易使用图形的相加,例如说“一个房子可以由一个三角形加一个长方形得到”,这样就会让幼儿混淆加号的正确概念.换种表达方式为“一个房子由一个三角形和长方形组合而来”.对于这些概念的错乱,教师必须给出及时的指出纠正,保证基础打得结实牢固而且正确.

2.深入日常生活,培养数学思维

这样的“表象思维”的形成绝大部分原因是来自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仅仅浮于表面,用他们看到的东西来简单地解决问题.所以一定要培养数学思维,让理性代替感性,抽象深入形象.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用理性思维和数学思维来思考,特别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这些需要课上的讲解,更需要赋予生活化的特点.这样就让这个问题变得可以理解了,长久积累,数学思维自然能够形成.

3.及时解决数学疑问,提高活动有效性

幼儿接触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复杂的,在教师看来简单的问题,在幼儿的心理却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就像是我们看到奇异的现象一样,诧异和不解充满脑袋,自然不会“顺理成章”地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要及时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建立一个互动的课堂,让幼儿的错误都暴露出来,然后再一一给予纠正.而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教师也要给予十足的耐心,他们的问题也许很“傻”,但是这也正是可爱的幼儿想象力的奇特之处,要借用他们的这些想象力来进行教学.

总之,幼儿的数学教学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幼儿能理解的找出相对的教育方案来教,从幼儿能学得明白的方面找出方法让幼儿来学.打实概念基础,塑造数学模型,让幼儿能够更好地运用数学思维,为高一级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