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短跑起跑技术教学的优化设计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69 浏览:15125

摘 要:短跑练习有助于增强人体的速度和力量素质,提高机体无氧代谢的能力.它不仅是体育课的重要锻炼内容,也是检测学生体能状况的重要指标.起跑作为短跑的重要一环,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引起师生足够的重视.现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优化中学生短跑起跑技术教学,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 键 词:起跑中学生短跑

短跑是“以尽快速度跑完一定较短距离的运动项目”,它不仅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教材和锻炼内容,还是检测学生体能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按照跑程,短跑全程跑技术又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与终点跑四个部分.短跑的成绩以十分之一或百分之一秒计,短跑起跑技术是影响短跑成绩的重要一环,并且随短跑项目距离缩短而更加凸显.但是,由于“蹲踞式”起跑技术复杂、身体素质要求高,对于中学生来说,难度更大.由于种种原因,基层的短跑考试和测验对起跑方式又无“采用‘蹲踞式’的起跑姿势”的限制.因此,在中学生短跑起跑技术教学和普通学生短跑起跑技术的选择上,一线的体育老师存在不同意见.现笔者结合多年初中短跑和短跑起跑技术教学的实践,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正确理解起跑技术原理,合理设计适应中学生的“蹲踞式”起跑动作规格

起跑的任务是获得向前的冲力,使人体尽快摆脱静止状态,为起跑后加速跑创造有利的条件.根据规则,短跑的起跑分为“各就位”、“预备”和“跑(鸣)”三部分.通过教师自身体会与学生的学练实际,为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动作要领,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蹲踞式”起跑动作的技术“要诀”――“三――四――五”和“二过”.“三”――即短跑起跑分为“三部分”:“各就位”、“预备”和“跑”,“四”――即“各就位”动作(姿势)做到“四个一”:“各就位”时有力脚放前,前脚尖距起跑线“一脚(半)”长,后脚尖距前脚尖“一小腿”长,后膝跪地膝盖与前脚脚尖持平,两手撑在起跑线后,两手距离“一肩”宽,(脚)横向间距“一拳”,“五”――即“各就位”动作还应符合规则要求的“五点支撑”.“二过”――即“预备”时“臀过肩、肩过线”,“预备”时臀部抬起高过肩,同时肩部前伸超过起跑线.其目的是通过“预备”动作使身体重心向前上方移动.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反应――动作习惯

1.培养学生养成“听或看信号作反应(――动作)”的良好习惯.即听的时候不看(发令者),看的时候不听.

2.反应――动作练习时学生应注意身心集中和放松的时机.

3.反应速度练习,不练则已,一旦练习一定要保证高质量.同时,注意安排在学生体力、精力充沛和兴奋度高的时机进行.另外,反应速度训练应结合专项需要.

4.不宜在每次跑的练习中都采用起跑.

5.杜绝“压”起跑方法.

三、及早加强短跑起跑技术关键身体(运动)素质训练

人们把某种身体素质增长特别快(最快)的年龄阶段称为该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在不同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阶段前期,学生这几项身体素质虽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即所谓“敏感期”,但大多已进入敏感期的末期,女生表现尤为明显.因此,一定要抓住这一最后时机抓紧训练.需要一定身体素质基础、技术较复杂的动作,可以等学生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基础和具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储备再开始学习.

四、采用对比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运用适合(自己)的起跑方式

现实中,在起跑姿势不限的前提下,短跑的起跑方式不外乎三种:“蹲踞式”、“站立式”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半蹲踞式”.对于蹲踞式起跑方式,不少同行认为,像这些一般的初三学生,受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的影响,采用蹲踞式起跑方式似乎不太适合.笔者通过多年初三教学实践深感未必如此.真正把站立式和蹲踞式两种起跑都教好了,学生掌握了,也通过对比方式,如“划格定时短跑”.绝大多数的男生和相当一部分女生会选择蹲踞式起跑(主要因素个人认为是臂力),即使在不用起跑器、不穿钉鞋的情况下,蹲踞式起跑方式还是优于站立式起跑.


五、正确理解起跑技术的合理性、有效性,为学生起跑技术动作提供有效指导

起跑好坏除了合理的各就位、预备动作和迅速做出反应――动作等(外观形式)以外,保持身体的合理前倾十分必要,并随着距离延长(跑速加快)逐步抬起.所以判断起跑的好坏要和疾跑的前段综合考量,如其稍稍落后于他人而保持更好的前倾和加速趋势姿态要比一启动就抬直上体可能更有潜力,当然一些学生就习惯直体加速(短时又难以改变)另当别论.

总之,通过多种短跑起跑技术教学,注重有计划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协调用力习惯,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短跑起跑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短跑成绩和速度素质,对于帮助初中学生体验、了解田径运动体育文化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也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