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16 浏览:19412

摘 要数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 键 词数学实验,自主探索,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147-02

1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调节和调动学习气氛,使教学目标更快捷地完成.“推动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来自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因素中,兴趣是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小学生一旦对身边的某一个事物或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从心底产生想要探索掌握的动力,为了完全掌握这一全新的知识,甚至会连饭也顾不得吃、连觉也不舍得睡.在数学课堂中引入实验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实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就可以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实验教学中有所发现.


如在教学生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知识时,首先,笔者让学生在纸上随意地画好一个三角形,画完之后,自己动手把这个三角形剪下来,剪下来之后再求出内角和是多少.这时,学生根据以前学习到的量角器知识,测量出三个角的度数,然后会得出内角和.在这个测量过程中,肯定会有不少学生求出的内角和不是180°,也许会是182°、181°、175°、179°等这时要求学生交换手中的三角形,并重新进行测量.(这时,学生会体会到为什么会存在误差.)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掌握如何避免误差的技巧.最后,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做到手、脑、口并用,使操作和讨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现实中的直观形象高度地结合在一起,大大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答案的兴趣,从而体会到数学课堂上的乐趣.

2实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可以帮助学生迅速从宏观向微观过渡,帮助学生完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容易理解,使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和形象化,便于学生掌握,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个成功的教学实验,其关键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单调、乏味的数学传统教学想比,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验教学,会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得多,会让数学学习过程变得充满活力,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恰当地插入数学实验,会使抽象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富有新奇感.

在具体的数学实验课中,教师要巧设悬念,利用数学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如在学习“长方体认识”这一章节时,可以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要便于携带到课堂上),进一步观察所找到的长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关系.这时,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会初步得出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这一概念.接着指导学生观察手中长方体的框架,学生通过测量和比较,会得出长方体有l2条棱,而这12条棱,根据它们各自的长短和方向可以分成三组,相对的棱不但平行,而且长短也相同.

在这一实验教学活动中,学生会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思考,很轻松地掌握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而教师也通过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新知识的积极性.

3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学习过程就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正确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而且要在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上予以保障,让学生可以主动地进行观察和探索.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在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上进行精心的设计,而且要时刻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以及方法.进行数学实验教学时,可以先把学生分组,再把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并且要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和职责,以便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索.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借助实验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要借助实验让学生掌握探索知识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学会观察、操作、归纳、类比、交流、反思等,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从而摸索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硬币作为实验材料,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抛硬币,猜一猜落到桌面上是硬币的正面还是反面,让学生进行预测,从而验证自己预测的准确性.可以让学生记录每个人抛10次出现的结果并进行统计,学生很快会发现与自己之前的预测相比较,实际的结果会有很大的差距,就会对自己的预测能力产生怀疑.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再对每个小组硬币出现的正反面的百分比进行统计,然后对全班所有学生的百分比情况进行汇总,让学生通过对统计的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出现的统计结果会越来越接近事先的预测,从而一步步验证自己的预测结果.

在进行这一课题的实验教学时,指导学生围绕“先预测、再通过实验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条主线,积极进行实验操作、大胆讨论、认真分析,指导学生亲身体会进行科学研究问题的过程,从而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目的.

4数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数学教学的局限性会导致数学过程变得过于形式化,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制约.而数学实验教学则是再现数学发现过程的一个有效途径,它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偏差”和好奇心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所在,而实验教学正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索发现、尝试错误和检验自己一切猜想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而且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偏差”,并且进行恰当的引导,让实验教学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进行“认识正方形”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自己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研究出正方形的特点,可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看看谁的办法多.这时,学生通过测量会发现正方形四条边都是一样长,而有的学生会沿着正方形的对角线进行对折、再对折,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一样长,有的学生会用手中正方形的一条边跟其他的三条边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手中的正方形的四条边是一样长,有的学生将手中正方形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会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等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索过程中会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具体化,同时也使创新思维与实验过程相符合,而学生创新的乐趣也只有通过亲自实验才能体会和感受到.

数学实验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特征,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会提高自身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抓住时机,在课堂上积极地开展数学实验活动,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全面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提高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