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158 浏览:59360

一、新形势下中学生在心理和思想上呈现出来的新特点

1.独立心理.随着初中生身体的发育、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的成人意识、独立意识日益增长,迫切要求获得更大的自由生活空间.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许多问题不再盲从于老师和家长,而喜欢以怀疑的态度去挑战、批评权威和世俗的准则,并且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2.逆反心理.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独立意识的增强,中学生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逆反心理.他们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异想天开,敢于独立探索,敢于质疑.但我们应该看到,有些学生对社会的复杂性认识得不够全面,一旦个人需要与社会现实发生矛盾时,他们往往表现出盲目的怀疑和不满情绪,进而在这样的情绪支配下盲目行动.另一方面,他们逐渐产生了丰富的精神情感需求,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合理地疏导他们的这些情绪,往往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有时表现为尽管表面上对老师顺从,内心却极为反感.

3.思想的可塑性.中学生对新生事物敏感好奇、求知欲强.凡是奇特的能给予他们强烈刺激的事物,往往都能引起他们的求知好奇心,也较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但由于他们理论水平不高,分析事物的能力不强,再加上有猎奇心理的驱使,因此他们也很容易受消极负面思潮的影响.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1.市场经济功利主义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临这种现实状况,中学生的教育正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考验.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根据当代中学生的现状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适合时代的有用人才,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2.网络与虚拟技术的覆盖.我们对待网络应该一分为二,网上真实、正确的信息有之;虚检测、不健康甚至反动信息也随处可见,特别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网站利用网上优势,散播一些西方思想体系中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和消极颓废的人生哲学,来侵蚀我们尤其是广大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对思想状态和价值观还处于波动期的青少年产生负面作用.

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出现的弊端

1.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空谈理论不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了“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景象:在课堂和日常生活里,所谓的知识完全变成了主宰一切的绝对力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了绝对权威,一味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育,而对学生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却不管不问,更谈不上什么教学效果.所以,我们教师往往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唯一强势权威者,而学生则相应的沦为可怜的被控制体和被动接受体.这样,我们所追求的以教育来促进“人的解放”和生命主体“个性张扬”的理想,就只能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理想状态.


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了“情”.这里所说的“情”,是指“情感观、态度观、价值观”中师生之间真情的交流.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充满的,教学本来就是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如果学生和教师都能带着感情、带着热情,全身心地、忘我地投入,那么对整个教学过程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传统教育,教师往往是以一种权威的身份来教导学生,以一种整齐划一的设定目标来约束原本个性鲜明的学生,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

这样,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往往处于被压制的境地,情感得不到释放,从而达不到教师们所预定的学习效果.

2.对中学生个人主体意识不够重视.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德育素质的外在制约作用,而没有看到它也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和个体自身的内在要求,就使得学生视思想政治教育为外在的东西而不愿接受或接受不多.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日益疏远冷漠,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渐行渐远,心理距离拉大,学生开始有意回避老师,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也给师生关系蒙上了阴影.很可悲的是,当学生心灵困惑时,最愿意向老师倾诉的仅占8%,朝夕相处的教学工作者与辛勤养育他们的父母,并不是真正受中学生欢迎的“知心朋友”.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目前所面临的真实现状,这更加需要我们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改进和提高.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