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443 浏览:91464

【摘 要】本文从德国职业教育的法律保障、基本形式、培养模式、课程设计、师资培养和考试制度等六个方面浅述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体系.德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也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更宽阔、更独特的视角.

【关 键 词】浅谈德国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74-02

在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70年代末,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随之引起的劳动组织变化,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加速了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变革.职业教育成为推进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也使德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本文从德国职业教育的法律保障、基本形式、培养模式、课程设计、师资培养和考试制度等六个方面,探讨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体系,分析和提炼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也可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更宽阔、更独特的视角.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法律保障

德国作为联邦制国家,国家的概念涉及联邦及州两个层次.其教育政策与教育规划是由联邦形式的国家体制来决定的.按照德国基本法的规定,各州享有包括教育在内的文化主权,故各州政府有权自行确定教育机构的形式,并具有相应的立法权[1].

德国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法律有:《手工业条例》(1965年)、《联邦职业教育法》(1969年)、《联邦劳动促进法》(1969年)、《企业宪法》(1972年)、《联邦青年劳动保护法》(1976年)、《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1981年).2005年4月1日将《联邦职业教育法》与《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合并,经修订后颁布并实施新的《联邦职业教育法》.

二、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

通过文献[1][2]可看到,德国高中阶段的职业类学校分两大类:一类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类学校,主要有两种学校:其一为“双元制”职业学校,学制为3-3.5年,其二为全日制职业专科学校,学制为1-3年,学生都主要来自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上述两类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工矿企业就业,是德国技术工人的摇篮.另一类是被称作“立交桥”式的职业学校,主要有三种办学形式的学校:一是为专科高中,学生主要来自实科中学,学制为2年,毕业生直升专科大学,二是为职业或技术高中,学生主要来自实科中学或已接受过职业教育者,学制为2年,毕业后可升入综合大学(有专业限制),三是为专科、职业或技术完全中学,学生主要来自实科中学,学制为3年,毕业生直升综合大学.综合上述,可见其教育模式的多样性,并使得其成为德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相互衔接的“立交桥”.

德国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类学校也有两大类,一类是专科大学,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特别是工程师、经济师及相应层次的职业人才为目标,基本学制为3-4年,生源主要来自职业类高中、专科高中以及补习高中课程的其他职业类学校.根据中德“关于互相承认高等教育等值”的协定,其专科大学证书相当于我国的学士证书.另一类是职业学院,也是“双元制”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里的延伸,主要接收完全中学高中毕业生.而职业或专科完全中学的高中毕业生只能进入开设有相关专业的职业学院就读,基本学制为3年.其培养目标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基本相同,学位分为两级,第一级是基础学习阶段(2年)结束后,通过国家相关等级考试,相当于“专科”毕业,第二级是基础及专业学习阶段(3年)学习结束后,通过国家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相当于“本科”毕业.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优于专科大学.

三、多样性的德国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得益于“双元制”的办学制度,它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体制.职业学校作为“双元制”中的一元,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这种“双元制”办学模式突出理论联系企业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培养与企业生产又有较强的针对性,故而能充分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3].《联邦职业教育法》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凡是在职业学校上学的学生,都要与相关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年限、生活津贴数额等.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期间,有相当多的时间是在企业岗位上工作,企业必须为学生配备相应的师傅,并按照签订合同所规定的项目进行培训.“双元制”是一种多方获利的办学模式,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生产性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校拓展了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学生也为企业节省了劳动成本,并对企业和企业生产的产品起到宣传作用.学生学习期满考核通过后,大部分可以留在签订合同的企业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业工作或继续深造.在“双元制”培养模式的实际运行中,德国的工商业行业协会和手工协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积极协调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参与学生评价等等.


四、重实践技能的职业教育课程培养计划

德国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面不宽,但很专业化,即围绕某一行业来设置专业,专业优势比较突出.专业课程完全是综合化的一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和实战性,因此,其教学计划的制定,是以职业活动的行为过程为主线,普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之比为3∶7,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有机地组合成一个专业技术知识体系.体现在理论课教学内容较为浅显,不过多强调高深的理论知识,重视基本概念务实理解,做到学以致用,而专业必修课门类强调涉及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和应用实践内容,体现出专业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培养“宽基础、复合型”的职业技术人才[3][4][5].

在考核和计划安排上,可看出其课程的设计加强了现场实习与实务的课程和学分,以期提高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增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管理的适应性,便于其迅速就业和转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渗透,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的规范化教育,注重团队精神和与人沟通合作等素质的提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小组讨论、总结性发言或演讲等方法.培养出的学生通常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等对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能力品质.五、德国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

在德国,职教教师是一个社会地位和工资收入较高的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职业,享受公务人员待遇.因此吸引了大批有胆识、有能力的多领域能手加盟职业教育.培养具有“双师型”的职教教师是德国师资培养目标.无论是实训教师、实践课教师还是理论教师,都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教育学、劳动教育学进修并进行实际操作考试与理论考试.有所不同的是,理论课程的教师要完成大学教育的全部课程并且到相同行业的企业至少实习一年,之后还要在各州所设的教育研究班和职业学校进行为期两年的教育实习,对于实训和实验教师,强调专业技能训练,掌握实训设备的操作规程,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实践指导经验,并且能够总结教学规律和应对突发事件.德国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与社会上实际的生产或怎么写作场所基本相同,培训内容也与实际的业务流程、生产流程相似,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师去企业实习进修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企业怎么写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把企业中的最新的动态信息带回教学过程中.同时,职业学校的教师还可以依据《职业教育法》和《教师培养法》的规定,带薪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德国职业教育的考试制度

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每年都要参加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采取培训与考核分离的考核办法,根据德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由与培训机构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由考评委员会来具体实施.考评委员会由雇主、雇员代表和学校三方组成.学生在行业协会的监督下进行两次考试.第一次是在学习一年半左右时进行的中期考试,以技能知识考试为主,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培训水平,进而考查培训计划的落实情况.第二次考试是学习结束时的毕业考试,也是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包括五小时左右的专业理论知识考核和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实践技能考核,其考核内容主要是学生自主设计、制作实用工件,通过过程和结果,从中考核学生的设计方案、操作能力、制作工艺和产品质量意识等多方面的能力,考试合格后可以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当然,学生必须达到所规定的学习期限并通过中期考核才能参加毕业考试.按照联邦统一的相关《培训条例》和《考试条例》,考评委员会负责组织专业命题小组,制定统一考试试卷,相同专业考试在同一天进行.两次成绩都以工厂企业的成绩为主,以职业学校的成绩为参考,在企业的考试成绩中,以操作成绩为主,笔试成绩为参考.两次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40%和60%.考生如果对考试有异议,考评委员会必须进行妥善处理,否则学生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这种考试制度引导学生关注自身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形成,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