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

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399 浏览:131057

【摘 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学校办学经验和力量的限制,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德国的高职教育很成功,研究德国职业教育,主要是借鉴德国的经验,以其之长补我之短.

【关 键 词 】德国 职业教育 启示

据网站2010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本科院校在校生人数14566747人,专科学校在校学生人数7356819人,其中高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生人数为6570023人.高职学生人数占大学生总人数近30%.毫无疑问,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学校办学经验和力量的限制,高等职业教育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由于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做的很成功,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很多都是借鉴德国的.现实情况是我们并没用做得像德国那样好,甚至差得很远.通过研究德国的高职教育,找出我们可以借鉴和改进的地方.

一、德国职业教育概况

1.德国职业教育的产生背景

德国职业教育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由于战争创伤等原因,德国企业缺乏具有熟练技能的劳动者,不得不从土耳其和南欧诸国大量引进外籍工人,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7O年代中后期.但仅仅依靠外籍劳工来维持本国经济发展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也容易诱发社会矛盾.怎样为企业提供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就成了摆在教育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职业教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德国原材料匮乏,全国除泥煤储量较为丰富外,其他工业所需原材料大都靠进口.在这样一个高度依赖外来原料加工并再出口的国家,建立技术优势必然成为立国之本.因此,德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国家多培养合格的实用技术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之一就是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

2.德国的考试制度

严格的考核制度.德国的职业教育考试有两个部分:中间考试和结业考试,每次考试都包括笔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考试是由经济界的手工业行会和工商会等组成的考试委员会主持进行,考试委员会的成员由企业雇主、被雇用的专业人员代表以及职业学校的老师组成.如果不能通过考试,学生就没法从事本行业的工作,来年还要再参加一次考试.这种考教分离的考试方式使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

3.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注重双重训练,实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职业学校的学生每周两天在学校学习,三至四天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每个学生不仅要接受严格的文化理论教育,而且必须接受严格的实践操作训练.这种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不仅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实用性人才,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培养应用型人才.德国高等职业的教育强调能力,其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同时,能够成为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应用型工程师、具有娴熟技巧的工艺师或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企业管理型工程师等.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中后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是培养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

为确保占据产业链的高端,德国坚持科教兴国.尤其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德国在《职业教育法》和《学校法》的严格界定和保护下实行著名的“双轨制”.即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展开职业教育.学生既要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也要到企业参与一线生产:时长3年或3年半.这种半工半学体制,既保证了工人的高素质和动手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使德国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得以传承.更有趣的是,德国法律规定:无论于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经过职业培训.当售货员,须到商业学校培训;当建筑工人,要经过建筑学校培训;连子承父业的年轻农民在家种地也得有农校书.否则,银行不予贷款,也不能享受欧盟的农业补贴.理工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对德国企业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大部分理工科硕士、博士研究生都会拿出一年左右时间到企业实习,在一线实践中确定选题并完成学位论文.这使他们能脚踏实地地解决实际问题,也会为企业带来不少专利和技术革新.此外,企业也会主动将研发人员送往高校进行再培训.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德国职教相比的特点

虽然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也是在缺乏一线的技术员工的背景下产生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很多专业的毕业生出现了就业难,对口就业更难的现象.我们学校和企业衔接不是很紧,我们很难做到德国那样每周两天在学校学习,三四天在企业实习.相对国外而言,我们高职教育主要有如下特点:

第一,高职教育特别强调通过大量类似或接近未来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的实践与训练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以促进相应技艺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和素质的养成.基于这一思想,高职教育在制订教学计划时,突出了实践性教学这一环节.现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实践课约占总学时的25%,而西方一些高职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其实践课占总学时高达45%,我们国家应逐渐向这一比重过渡.


第二,多数高职院校按照传统的做法,理论课与实践课分阶段分课时上,而现在已有个别院校除基础理论课以外,多数课程都是通过边理论边实践的方式给学生授课,大大提高了讲课的效率.

第三,高职教育培养过程的最大特点莫过于通过建立实习基地来培养学生.每一个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长期的比较固定的实习基地,学生总共三年的学校生活,大约需要一年时间在实习基地度过.甚至有人提出这样一种观点,高职院校的校长,也应该是某企业的老总,学校即企业,企业亦学校,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国外,一些高职院校已开始试行“2+1+1”或“1+1+1”模式,这中间的“1”指学生在企业一年的实习.在一年的实习中,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寻找自己理论上的不足,并且毕业设计也提倡真刀的课题,而不是模拟设计.由于我们有很多学生所学专业已经超出了就业所需人数,这就造成了实习难、实习不对口的局面,甚至有很多人不得不从事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第四,高职教育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性,故对教学设备的要求比较独特,并不注重利用设备来做创造性实验,而是突出理论联系实际.

三、给我们的启示

1.政府层面

政府在宏观规范管理职业教育的前提下,应逐步用法律形式将行业协会组织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予以明确,在严格准入条件的基础上,遴选一批行业协会,使其成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桥梁”和“纽带”,将培训职业的更新、新职业的论证、对企业的培训资质进行认定、组织结业考试等职能赋予相应行业组织,探索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促进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完善“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证书认定与考核权利赋予相关行业协会,劳动部门和教育部门履行监督检查的职责,履行就业准入的监控,从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

2.学校层面

在课程设置方面,由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学生都会以在校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因此做好学生掌握技能对接市场需求的同时,尽量考虑学生以后职业的发展和个人能力的培养.

为了便于学生外出实训,在教学设置方面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即前半学期集中时间学习几门课程,然后考试;后半学期集中时间完成剩余的课程.同时采用学分,这样有外出实训的学生可以灵活安排,教师也可以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外出学习或进修.

【参考文献】

[1]刘淑娜,徐 军. 德国职业教育体制的启示.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8).

[2]李 娜,魏 昊. 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3]胡婷芳,韩苗苗. 从德国职业教育看我院高职教育的发展 .职教幼教,2011(9).

[3]夏天.国外职教动态.国外职业教育,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