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朗读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18 浏览:5081

普通话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一门语言艺术.通过朗读,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 ,把作家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朗读与朗诵不尽相同.朗诵是带有强烈感彩,脱稿背诵,借助于身 形动作的表演,创造性地再现艺术形象的艺术,不在此文深入讨论之列.

好的教学朗读,同样可以达到声情并茂、韵味幽回的效果;好的教学朗读,同样可以进入动人心魄,耐人 寻味的境界;好的教学朗读,它的感染力不亚于一幅美丽的图画,一首动听的歌曲.朗读教学搞得好,有助于 学生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增强语感、开掘深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朗读教学搞得好,能使学生在起伏跌 宕、轻重有致的感情变化的波涛中受到多方面美的陶冶.一句话,朗读是我们搞活语文教学,促进推普工作, 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事实早已说明:善于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朗读的优势,为自己的教学对象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创造一个良好 的课堂语言环境,使学生能经常受到五彩斑斓的语言色彩的感染,激发起同学们学好语文的兴趣,这是大凡有 经验的教师都喜欢采用的一个妙方.

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朗读教学的摸索中,是总结了很多成功的经验的,对于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 地位,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也还有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学在抓朗读教学方面不力,对学生缺乏具体的指导或 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笔者之所以如此强调朗读教学的重要,是因为学生朗读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日常 口头表达能力的高低,而我们往往从学生的朗读水平、口头表达能力是可以较准确地看出他们的语文水平的. 有的学生学了十来年的语文,还读不来书、念不通报.就是读自己写的东西,也往往别别扭扭、结结巴巴.很 多学生音调不准、音色不佳,语不成句、言不成章,句读不分、感情生板.有的念书,一会儿普通话,一会儿 方言音.很多同学平时说话,声粗如鼓响钟鸣;课堂读书,却音细如蝇嗡蚊营.同学们语文能力的低下,叫人 心焦.细究其根源之所在,答曰:“重视不够,训练太少.”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关键在于有些教师认识问题没有解决.虽然教师与学生两方面都存在这个问 题,但笔者总认为,教师这一方面是主要的.试想一下,作为教师,检测如我们对朗读教学的意义认识就不很足 ,怎么指望自己的学生的认识很充分呢?进而推想,检测如我们对朗读不感兴趣,怎么指望自己的学生感兴趣呢 ?检测如我们在朗读方面不肯多下功夫,怎么指望自己的学生多下功夫呢?检测如我们朗读课文经常加字、漏字, 感情单调,怎么指望自己的学生不加字漏字、感情丰富呢?认识问题不解决,不设法先让同学们对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有个起码的 正确认识,不首先激发起同学们的热望与兴趣,要把同学们的朗读水平以至会话水平提高,那只能是空谈.

“成功来源于爱好,爱好来源于兴趣,兴趣来源于美的享受,美的享 受来源于欣赏.”也就是说,在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是产生兴趣爱好的根本.要培养学生对朗读浓厚的兴趣 爱好,就应该有样榜可学、可欣赏.然后再通过朗读摹仿并进行摹仿朗读优劣的对比,帮助学生在欣赏中和自 身的感受中把欣赏水平逐步提高.可以进行学生与学生对比、学生与老师对比、师生与行家对比、普通话与方 言对比的朗读教学.

开初进行对比朗读训练时,很多同学会因羞怯声音还不可能洪亮、明朗,这是需要 一个过程甚至是较长的过程的.看到这种情况,教师千万不可急躁,更不能忘记了自己“导演”的身份,丢掉 了启发诱导“演员”的职能.要知道课堂上同学们由不开口到开口,再由开口小声朗读到大声朗读,最后达到 表情朗读的程度,没有耐心,不花心血是做不到的.在朗读摹仿对比交流中,好的要总结,要表扬;差的要分 析,要帮助鼓励.常有这种情况,当朗读者在语音语调上出了差错时,其他同学会哄笑,此时,教师一定要沉 住气,最好不要加入“哄笑”行列.至于“挖苦、奚落”之类,更是应该摒弃.须知“幼苗”是经不住风雨无 情吹打的.否则,朗读教学的前景不堪言状.


如果音准了,我们就能在感情的大海中纵情遨游.课堂朗读,应是既符合课文感情变化要求而又有感情适度控 制的字正腔圆的表情朗读.感情要内在,切忌太外露;要自然,不要矫揉造作.要做到这一步,当然也是不很 容易的.也就是说,对于坚定与动摇、倔强与脆弱、高昂与低沉、稳重与轻佻、美丽与丑陋、高尚与卑鄙、欢 乐与悲哀等等复杂的感情,要能较好地通过声音语调的起伏、停顿、轻重缓急有爱有憎地表现出来,如果朗读 者不向多方面进行不断的学习,不具有较多的知识与较高的审美素养,不提高对朗读作品进行深刻理解的能力 ,不愿花点脑筋、想点儿办法,是根本做不到的.更谈不上表现感情时对于艺术手段的恰好妙处的运用了,非 但如此,只怕连克服倒人味口的唱读也成为难以想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