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02 浏览:16392

实施全面义务教育是我国当前的一项基本国策,教学的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道德素质是国家新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的一项基本要求,这充分表明了我国义务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即所有的学生都是我们的教育的对象.但是怎样保证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不放弃学困生,又能培养出尖子生呢?这正是我们当今初中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如小学毕业生全部免试升入初中以后,造成了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有所差距,这样统一的教学不容易组织开展.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教师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潜能,科学并有计划地把学生分配到学习能力相当、知识水平相近的几个组别,在学习上给予他们不同的对待,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分层教学模式.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要依据学生平时的测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然后,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方式针对各个组别不同的学习水平来授学,我们把这种方式称为能力分组、分组教学.通过这种有效教学模式的实施,会更有效地提高这些处于不同水平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好地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实现所有学生都能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能够获得不同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所实施的教学方式都是传统的“平行分班”,但是由于不同的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状况、智力水平、兴趣爱好、学习动机、潜在能力、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造成他们接受教学信息的能力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传统教学方式就是按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来授课,长此以往就必然会导致出现一部分学生“吃不够”,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吃不消”,从而不能达到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的目的. 分层教学就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实施分层施教,循序渐进的新手段,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最终实现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逐步提高,学有所得的预期教学效果.

二、分层教学的背景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同,因此他们对知识的掌握速度就会有所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有些学生可以很快地接受并迅速消化理解,而有些学生却还在摸索中.这样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想去尝试更有挑战性的课堂内容,想去满足自身的成就感;而那些学困生则因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有限,对课堂内容接受消化慢,因此会产生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不敢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上课不愿意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作业又不能顺利完成,时间久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逐渐消失,最终出现了差生越来越差、优生越来越好的两级分化现象.这时教师应该怎样应对这种现象的发生呢?怎样在不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情况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学生现状,不同的学习水平,合理有效划分层次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如设计作业、开展备课、设计测试、开展针对性评价等,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数学教学.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

在进行初中数学教育时,我们必须依据分层教学模式的原则.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在各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又不能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个人利益;既要注重全面有效地促进所有学生发展,又要注重为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创造适合自己的发展条件;既要保证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变得更强,又要使学困生、中等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地得到促进.

1.将学生分层

实施学生分层教育模式要根据自主性原则,首先调查分析班级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并初步确定班级的学生人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要求调整层次,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调整.对于那些出于某种原因不愿意进行层次调整的学生,教师不应改变学生的决定,而是在教学过程中给予相应的关注.

2.将教学目标分层

随着新课程内容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3.教师备课分层

教师的分层次备课步骤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点.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做好分层次备课,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部过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可以从他们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接受和理解新知识的速度,以及对知识的练习和应用的强度等各个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

例如,对A层学生是要求他们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而目标就是能够解决难度和灵活性比较大的题目,同时能够灵活地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帮助学生发展他们自身的个性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对B层学生就是要求他们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而目标就能够解决有点难度的问题,同时要能够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帮助他们发展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对C层的学生则需要多给予学习指导,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尽可能的简单一些,难度梯度要更缓一点,要求他们能够掌握主要的知识以及基本的解题方法,培养他们最基本的理解知识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教案,做好分层备课工作,一定要做到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同时还要做到教学过程中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4.将课堂教学分层

为了保证学生预习效果更好,针对性更强,教师最好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给学生提出下节课需要重点预习的内容.第二天上课的时候,针对他们重点预习的内容设疑,鼓励甲班学生对设疑内容积极思考,并积极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具体的,积极引导甲班综合基础较好的A层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并启迪他们积极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启迪基础较差的B层学生积极思考,尝试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实施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以后,有利于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

5.课后作业分层

课后作业也同样要求分层次,对于A层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稍有难度的课后作业,同时可以要求一题多解,以让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横向联系,从而培养他们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对于B层学生,布置的作业题中可以安排的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选做题.而对于C层学生,就可以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即可,可以要求一题一解.这样能够全面落实教学课标的要求.

6.将学生评价分层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去综合分析学生目标的完成过程.如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作业完成情况、预习情况、课堂上的表现情况以及考试成绩等,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在各方面表现做出相应的动态性评价.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进行评价,客观和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挖掘,鼓励学生不断地区提高自身各方面水平,从而使其全面健康发展.

总之,开展素质教育要依据学生在各方面不同的实际水平,教学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发展所有学生,使其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实施分层教学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这样更加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变得更浓厚,从而达到了每一个学生进步、缩小两极分化差距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