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的五步教学法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24 浏览:18876

【摘 要 】伴随着学校五步教学法的推广、实施、深入研究,本文结合职高物理教学的实际,浅谈一下其作用.

【关 键 词 】物理教学五步教学法以案导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191-01

五步教学法,也就是导学议练教学,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在中学各科教学中,导学议练教学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在信息化社会,一个人的知识是需要经常更新的.学校学习不过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这个基础既需要一些必要的事实和结论方面的知识,更需要形成学生能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结果更重要.导学议练教学模式较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导、学、议、练”中的“学”和“议”是本模式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是“导、学、议、练”教学方法的核心.准确确定学习目标是“导、学、议、练”教学方法的关键.学习目标既是教师要掌握的,同时也是学生必须要明确的.没有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是盲目的教学活动,同时会降低课堂教学效果.


围绕“导学案”,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学案”引导自学,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前,课上用“导学案”代替教案导学,达到“导学议练”教学思想宏观指导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具有以下环节:以“学案”自学→以“导学案”导学→信息反馈→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扣标整合→拓展创新.

一依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

课前下发“学案”后,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会学.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如在牛顿第二定律一章的教学中,为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定律中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及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应先将有关概念作为预备知识总结归纳,如力的概念、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加速度概念及牛顿第一定律等,以扫除定律学习中的障碍,再进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讨论.

二勤做实验,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

“导学案”一开始把“温故知新”作为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前提,要求学生通过“学案”中的问题去解决,并给予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找到新知识的切入点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有利于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有针对性地结合问题探究并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地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完成每个课题的学习任务.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师巧妙设疑或学生质疑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议”,从事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安排一些实验,并注意提高实验效果.如在学习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时,拿一段直铁丝,同学们很容易回答出铁丝的重心在这段铁丝的正中间,再把这段铁丝弯成一个圆环,用悬挂法测出圆环的重心在圆环的中心.通过这个实验使同学们很容易得出物体的重心位置与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结论.

三根据讨论反馈,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如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章的讨论上,学生对波明显衍射的条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此时教师就必须讲清楚物理概念和规律.

四当堂测试,知识迁移拓展

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后,可即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中,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能力.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当然,教师要灵活把握,具有一定的调控能力,控制教学进程.

当然,五步教学法教学模式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需要不断的改进和更新.教师在教学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更深层次地把握教学规律,同时在实践中大胆创新,使整个教学管理模式更趋完善.

〔责任编辑:庞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