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作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01 浏览:19664

关于写作,人们有两种迥异的看法:一种是神圣化,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写作需要潜心对待,慎之又慎;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写作应该自由化,主张把写作看得日常一些,平淡一些,随心所欲一些.

这是我从李燕玲老师《写作教学不妨“去神圣化”》一文中看到的.李老师从写作的本质和意义方面论证并分析后认为:理想的作文教学,应该真正把写作当作一种生命运动,当作思想的实践和走向智慧的活动.

李老师的这种观点不能算是振聋发聩,事实上,倡导写作教学应该令学生回归到自由状态的“自由化写作”已经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对于写作的本质,学界也基本上有了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写作应该是一个活泼泼的生命个体在书写自己的生活,写作应当是一个人生命历程的再现.

与自由化写作教学相对立的,是那种以思想性评判为主的神圣化写作,也就是传统的“文以载道”的教学方式.人们认为:自由化写作是为表达,表达情感、抒写心灵、再现生活,它自由、宽广、丰富.而神圣化写作是为评判,评判思想、价值取向、社会意义,它拘谨、狭窄、贫乏.两者相比较,人们自然趋向于自由化的写作.

关于作文教学的批判声太多、太激烈了.我不是教研员,也不是教师,当我在编辑这本专业性的期刊时,本着一个学生、一个学习者的眼光去阅读去思考那些专业性的稿件.我认为李燕玲老师在她的文章中,有一个很好的词可以概括“自由化写作”,那就是“理想的作文教学”.


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有根据的、合理的想象和描摹.对于当下这种作文教学的弊端,全部矛头似乎都指向了考试这一环节.以考试为导向的作文教学方式,由于其脱离了学生自主表达的意愿,极大地削弱了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伤害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而受到了人们的强烈批判.似乎没有了考试,孩子们就会写东西了,就可以写出好东西了,就可以成为作家了.但是细想一下,考试固然在某些程度上束缚了人们写作的手脚,但也不至于是罪魁祸首.检测使没有考试作文,孩子们就一定对写作感兴趣,就一定能够写出好文章吗?

写作教学的目的,是要教会孩子们能够文通字顺地表达意愿,要通过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形成能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的表达能力.人们说写好作文是生活的必需,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通过写作可以锻炼与人沟通的能力.并且从事业发展的角度看,过硬的文笔,可以使一部分人获得更广泛的就业机会.但是,写作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本性的需要.小孩子观察力和想象力比较丰富,表达的较之成年人更强烈一些.中学生因为学校有作文的要求,而且面临考试的压力,也会通过一些努力去提高作文能力.但是孩子终归要长大,当他们成年之后,绝大多数人不会以文字谋生,也没有几个人会在工作与家庭的压力之下,还把写作当成是自己的必需.再者,写一篇文章本身并不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构思、语言组织、修改,费时费力,再加上人天生的惰性,写作就变成了很奢侈的事情.

这样一来,不难发现作文教学与现实状况的矛盾:写作,不是每个人本性的需要,但是作文能力很有必要,因而要进行练习.练习就要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因此就产生了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等作文形式.有了练习又不得不检验练习的成果,否则练习就没有了效力,因此就有了考试.这诸种限制和检验,在某种程度上又变成了学生的负担.在这样一种局面之下,谈如何进行作文教学,不管是自由化,还是神圣化,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办法.

一个有局限的办法总比没有办法好.倡导“神圣化”地认真写作也没错,通过要求、约束、引导,可以更好地唤醒和培养学生身上的道德、正义以及社会责任感.而“自由化”作文教学对学生更有益,在具体行动上,人们开始关注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即使是考试题,也开始削弱考试题目思想性方面的硬性规定,淡化了伟大思想和社会价值的因素.所有努力旨在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减少对他们的束缚,鼓励他们有创意地表达.但是没有约束的、完全自由的、发自心灵的、把写作当作生命一部分的写作,可以说是理想的写作状态.

自由化的作文教学,在现实面前,终归是一种理想化的教学方式.期待有一天,我们的理想能够在与现实的交锋之中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