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实施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216 浏览:82147

〔关 键 词 〕 语文教学;教学过程;个性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1—0042—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率先承担起发展学生个性的重任,努力实现教学个性化.

笔者认为,从教学个性化的实现途径来看,教师、学生、教学三个要素的个性化是缺一不可的,而且还应再加上一个要素:师生关系.基于此,本文提出应以语文教师的个性化为前提,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学为目标,以教师教学过程的个性化为重点,以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为保障,实现语文教学个性化,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实现语文教师的个性化

教学个性化的前提是教师的个性化.就语文教师来说,主要体现在教师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表达、对语言文字的独特理解和阐释、对语文教学的独特设计和执行,影响因素主要是道德修养、审美能力、情感意志、创造精神等人格因素;语言文字、文学、写作、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哲学、史学、美学等知识文化因素;教师的语文基本功、教学基本功等.

依据教师个性的主要内涵,语文教师应重点从四个方面实现自身的个性化:一是丰富知识,做思想活跃的语文教师;二是涵养人格,做情感丰富的语文教师;三是培养技能,做特长明显的语文教师;四是突破常规,做勇于创新的语文教师.

二、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尊重个体、允许差异、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

促进师生个性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宽松.教师必须注重在人格平等、知识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师生对话,促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让学生大胆地表达各自的想法,自由地争论,得出各具特色的结论.同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语文学习,树立“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开放性教学观, 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扩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和知识面,以开放包容的氛围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三、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个性化

1. 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思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出独特的教学思路,不拘泥于教参, 不受传统模式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创造.一是善于设计巧妙的教学角度,寻找讲解课文的最佳切入点,巧妙突破,引导学生快速入境,有效理解课文.二是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不拘一格,灵活处理,重在结合教师的兴奋点、学生的兴趣点,不一定与教材内容和常规教学模式相一致.如《羚羊木雕》的教学,教师抓住子女和父母之间的矛盾这一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核心问题,组织讨论,找出两代人各自的对错,分析原因,提出解决之道,使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提高了兴趣、加深了理解.三是善于把教学内容融入生活.调动起学生不同的生活体验,为学生打开一扇门.如在学习《端午的鸭蛋》时,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整理本地在端午、中秋、春节几大传统节日的民俗习惯和自己得到的乐趣,配合图片在课堂上讲解,引发了学生兴趣,取得了良好效果.

2. 运用个性化的教学艺术.教师一是要善于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状况,在新课导入、课堂提问设计、课堂氛围和节奏的调控、课堂应变、教学语言、体态语言和教学板书等方面,灵活选择手段方法,体现个性化的教学艺术.二是努力设计独特新颖的问题.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话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巧问”.“巧问”的“巧”,主要表现在提问的时机恰到好处,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兴趣点,难易把握准确,有较强的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三是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个性化.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状态下的学生及教师的实际,在讲授法、讨论法、自学点拨法、分组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中灵活选择,并时常组织研究性学习、诵读比赛、演讲辩论、观看影片、学生执教等教学活动,体现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艺术.

3. 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一个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艺术的和谐统一,有风格的教学必然有其个性特色.如有的教师热爱文学、情感细腻,能够敏锐感受生活中的情趣,就通过情境教学突出教学的意境美,课堂呈现出诗意盎然、润物无声的特点;有的教师知识渊博、学养深厚,擅长旁征博引、传授知识,就充分发挥讲授优势,课堂呈现出知识性、趣味性强的特点;有的教师思维缜密、长于逻辑,就重点在设疑、启疑、激疑中启发学生质疑、析疑、辨疑,课堂呈现出思辨色彩浓厚、智慧火花闪烁的特点;有的教师富于、长于演说,就经常以声情并茂的朗诵和讲解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语感,课堂呈现出气氛热烈、韵味浓厚的特点.如此等等,都做到了扬长避短、凸显风格,正是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努力方向.

四、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学

1. 唤醒自我,自主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等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多采用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学生执教和情景表演等组织形式,多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选择权和学习结果的评价权等.教师要做好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活动的组织.同时,重视不同学习个体间的对话,使学习者之间通过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减轻单个成员的学习负担,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2. 因材施教,多元评价.教师要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不同状况,把握不同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尊重学习主体的个体差异,认同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独到见解,做到因材施教.要重视解决现行班级授课制与教学个性化之间的矛盾,协调班定步调与自定步调之间的关系,不能一味追求全班齐步走,也不能让快生等慢生,做到快者快学、慢者慢学.要通过评价方式、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照顾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如采取小组讨论、课堂小结等评价方式,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成长记录等评价方法.


3. 鼓励求异,激发创造.个性化蕴涵着创造性,而求异思维的培养是创造力培养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放开手脚让学生品读、联想、想象,尊重学生阅读、理解的独特感悟,倾听他们发出的声音,允许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进行创造和质疑,而不要把所谓的“标准答案”和“精彩讲解”强加于学生,不要一味地强调“跑了题”、“不完整”.要重视学生那些貌似错误的非逻辑性思维创造,这些貌似错误的非逻辑性思维创造可能就是学生新颖独特的个性发现.要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求新求变、与众不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现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并点燃为熊熊火焰,使语文课堂成为个性化思维生成、创造的过程,为学生开辟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