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效能感对教学语言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22 浏览:19657

教学效能感是国内外教育心理学学者一个比较关注的问题,其中教师教学效能感对教学行为能起到积极的影响,已经是众多研究者的共识.而教学语言作为教学活动中连接师生的主要媒介,毫无疑问与其存在很大联系.教育部最新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语言教学上明确提出了“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分别“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和“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与应教给学生的基本知识的比例是十比一”,要想教给学生语言能力这方面的“一碗水”,教师自身应有“一桶水”.教师能否成功地运用语言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决定着一节课的优劣成败.而这一切,都与教学效能感的高低息息相关.


一、高教学效能感能促进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化

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能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开拓,不断进取,即使自身知识能力、语言素养有所不足,也会知难而进,尽量减少或者避免教学语言中的不规范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步骤和教学语言往往是经过准备的,具备相应的预设性,这样就能够对课堂教学做到“胸有成竹”.即使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教师也应能够根据问题做出及时应变,做到准确地传递教学信息,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还会主动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进行“美容”,使自己的语言“秀色可餐”,让学生在听课的时候如沐春风,以此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在讲解一组写景散文时,设计了这样一段优美的导语: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美几乎是无处不在的.当然,大自然的美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也不同于充满青春活力的人体美.然而,大自然的美又似乎融合了所有的美.尤其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真实美得令人陶醉.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季节,展现出不同的美的姿态.今天,我们要学一组文情并茂、描写四季景色特征的散文,来领略祖国大自然的美景.

细细品看,于漪老师的这段导语,既意蕴深厚,充实优美,又紧密联系了课文.不但如此,在导语的遣词造句上,还让人读来朗朗上口,富于节奏,声情并茂,真可谓既做到了内容美,又做到了形式美.

二、低教学效能感导致教师教学语言的不规范

对于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情况和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往往是相反的.根据国外研究者的研究结论和林崇德的教学效能感量表,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相对更容易在教学中出现不规范用语.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能够做到改变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信心,教师本身也会得不到满足并产生不良情绪,反映在教学语言上,就容易出现讽刺、挖苦、嘲弄或者侮辱、揭短的语言.诸如,“我看你根本不是个读书的料”,“生得笨头笨脑还想考大学,我看你一辈子也别想成什么气候”,等等.

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不会考虑学生对教学语言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对师生之间的背景知识、社会文化、心理习俗等因素视而不见,这样的教学语言就容易让学生出现理解偏差,误解学生的回答.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往往不能吃透教材,导致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不准确,因而也就对预定的教学计划不能顺利完成.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缺乏必要的情感性,教学语言生硬、枯燥,表现形式单一,缺乏感染力.

三、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坚持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效能感.如今知识更新的速度特别快,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信息,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能力,从而增强自己的教学效能感.

2.注重向优秀教师学习.教师应该多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体会他们的教学艺术,注意向他们学习,并利用学到的经验来组织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自信心,增强自己的教学效能感.

3.进行归因训练,学会积极归因.有的教师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归为不可控制从而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或者认为它不可改变从而产生无能感,形成自责、消极的情绪,这会降低教师的效能感,因此要学会积极归因,促进自身教学效能感的增强.

4.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监控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前、中、后多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自信心,进而促进良好的教学效能感的形成.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