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于中西方的教育

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18 浏览:11433

初接触陈平时,不是因为她身上一层又一层的光环或头衔,只是因为她妙笔生花的文采和笔下各种细节的细腻描写,不管是出自对孩子、工作、生活的描述,无一不透露出这位女子对孩子的疼爱、对工作的积极、对生活的热情.

作为一位拥有非常浓厚东西方背景的、不甘心平淡的女子,游历的丰富、经验的积累、职业的特殊使她成为一位极富说服力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2007年6月,在希NVOLOS召开的UNESCO IOV执委会议上,陈平被秘书长提名,并以多半票数通过当选为IOV财政执行官,这是首位IOV的财政官,也是首位中国人担任的重要职位,于2008年12月升为10V副主席.在陕20年的职业生涯中,陈平已经涉足过体育节目主持人,编剧,导演和影视制作人,同时,她还写书,为杂志撰写专栏.因为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所以她非常热衷于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目前,陈平投身于关注贫困妇女、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艾滋病儿童的慈善事业.

陈平的先生是德国建筑工程师,他们有着一对可爱的混血儿宝宝.工作的原因以及孩子们的到来,使得陈平会经常赴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开办“我的育儿观念”教育讲座,传达着东西方不同的教育观点,并多次在电视台《宝贝一家亲》、《心理访谈》栏目开讲座和出任嘉宾主持人.

陈平在接受采访前,依然是一个大忙人,不是要飞到中东开会,就是要从北京飞回德国,和那一对想念妈妈的孩子们共进晚餐,甚至她只是为了和孩子们能一起享受冬日里的滑雪,她也会忙完工作后马上搭乘当晚的飞机飞回德国的家里.忙碌也许会让很多人吃不消,可她却在忙碌中找到了更大的动力和乐趣,并如此快乐地品味着不同文化,惬意地享受着这一切.

对于育儿方面的关注以及经验的累积,陈平完全是因为大女儿甜甜的到来而彻底改变,正如她为大女儿所写《亲亲宝贝》一书里的序:“妈妈内心潜在的母爱被你开启了,然后就像一股溪流源源不断地奔涌出来.妈妈学会了用母亲的目光去看待世界.妈妈眼睛里的世界也变了,变得内容丰满而美好了等”

C等于Cookie world CHEN等于陈平

C:您是从事国际文化交流宣传工作的,在儿童教育这块,你认为要怎样宣传和发扬呢

CHEN:儿童教育是人类最大的一个课题,儿童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所以每个成年人都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注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或者周围的孩子.在自己要成为父母前,就要意识到怎样才能做合格的父母.我们国家的传统里,教育是很重要的,但对于教育有一种偏颇的概念,比如过去我们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不对的,因为教育指的是教和育两个方面,教不仅仅是教孩子读书,还有教他生活常识,做人的道理,而育,还要有智育的开发、身体的护理、心智的呵护等等,内容很广.所以教育孩子不是教他读书或者学习知识,而是从做人开始教起.我希望全人类都能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C:任向其他国家介绍我们中国教育文化时,哪些方面最让您感到自豪

CHEN:我感触比较深的是,我们中国人讲究孝道、亲情、讲究义气和忠诚,这就是我们儒家思想和道家文化里的精华.

C:中国和德国的儿童家庭教育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们最值得借鉴的地方是什么

CHEN:目前国内的孩子们普遍都太娇气,太缺乏锻炼,太自我,学校和幼儿园只注重抓学习成绩,很少关注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等.中国父母更是因为一个孩子的原因而尤其容易溺爱孩子、娇惯孩子,并过多地强调孩子要接受早期教育,拼命地让孩子学习,奥数、钢琴、英文、珠心算、课余训练班等,恨不得孩子们都被训练成神童,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生存技能的培养.

德国的教育系统完全不同中国这种孩子技能学习的训练,他们主张让孩子快乐教育,就是在上学前,拼命让孩子们玩耍,在大自然中获取知识,让孩子最大程度低释放能量,接触大自然、接触动物、接触生活.他们非常注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学习手工的制作,锻炼孩子们的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比如如何缝扣子,怎么进行织布,怎么缝扣子,怎么烤面包,烘蛋糕,孩子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生活的技能,关键是他们要学会生活的本领,学会做人的基础.

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会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德国人会让孩子们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惯,然后写出观察记录,他们只给孩子一个题目,例如关于土豆,然后孩子们要自己到图书馆去查询关于土豆的种种.这样孩子即学会动脑子,又能够把生活得常识和理论结合起来.所以德国人的理性思维和动手能力都很强.几乎每个德国家庭的男主人都会有一个工具间,修车、修理厨具和家具都是自己动手.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时间来玩,来开发他们的身体潜能和心智,希望我们中国父母不要只培养“书呆子”,因为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除了书本知识,不会做任何的家务劳动,甚至连生存的本领都没有,知识再多也不是完美的人.


C:德国幼儿园教育可以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CHEN:德国幼儿园大部分是幼儿园混龄制,孩子到了三岁就可以进入幼儿园.通常是就近入园,因为德国社会福利非常好,各类小城镇的教育都很发达,幼儿园的条件和设施都很完善,所以很少有家长放弃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机会.有的家长需要上班,可以把婴儿送到特殊幼儿园.

再说混龄班,大小孩子们在一起玩,有很多优点,比如大孩子要学会照顾小孩子,而小的孩子也要学会在竞争中生存,知道大家是一个集体和团队.孩子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性格爱好自由组合成为朋友.而学龄儿童专门会有下午或者每周一次的单独训练,比如到自由集市购物,知道钱的概念,到火警那里参观,学习表达自己意图,学习给家长写信并发信的过程,制作小手工艺品,画画,写字等,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允许学前班的孩子自己上下幼儿园等等,非常人性化,非常科学.正如我之前所说的,德国幼儿园更注重的是实用的生活教育.在德国幼儿园里,孩子们很自由,他们想玩想跳想吵闹都可以,老师削好水果、准备好点心什么的,孩子们可以吃喝、玩耍.在每天的10点以前,甚至可以躺在地上打滚,可以到别的班级看望好并朋友玩耍.但是10点开始,孩子们要学习遵守纪律,时间观念,遵守约定等等,坐在一起集体玩耍.然后一小时在花园里疯跑嬉戏,每个孩子都有雨鞋和雨裤,在泥土和沙子里随便玩耍,非常好.以上这些都是不同国内幼儿园教育的.

C:您认为父母最应该给孩子什么东西呢

CHEN:我觉得父母最应该给予孩子的首先应该是爱和关怀,然后是理解和尊重,还有就是榜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除了爱,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心理学来说,人喜欢被人关注,被人照顾或者去照顾别人,所以孩子尤其希望得到大人的重视和关注,所以他们会做些出格的事情来引起大人的注意,我们要理解.我们对孩子表达自己的关心和重视时,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可以忽略他们的情感和要求,要经常和孩子谈心,了解孩子思想的动态,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此外父母要树立好孩子的榜样,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的一生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大人要注意自己的行为.

C:有不少父母因为工作忙而忽略了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您的工作也很忙,怎么调整呢

CHEN:我强调的是质而不是量.有的父母天天跟孩子在一起,却只会打骂孩子、训斥孩子,或者根本不关心孩子,所以我认为爱的质量最重要.工作的原因,我不能每时每刻都跟在孩子后面,但是只要我在家,就会给他们最真挚最美好的爱与呵护.这个时间我们会有很高的效率,我们一起学习、读书、玩耍、讲故事、参观博物馆、骑自行车,甚至唱歌表演,我亲自会送他们到他们的各种场合,尽可能参加所有能参加的亲子活动.所以孩子们并不抱怨妈妈把他们扔下不管.即使我不在德国,我也会经常跟孩子们通话,在里讲故事,告诉他们我在忙些什么,所以他们认为妈妈是可以信赖的.另外最重要的时候,我会尽可能地呆在他们身边,比如他们的生日,比如他们生病了,我会守着他们,呵护他们.这很重要.如果我要离开他们一段时间,我会给他们写一些小礼物,来分散他们的分离痛苦,告诉他们,在这个阶段,这些玩具就是妈妈,如果他们想妈妈,可以玩玩具.所以,孩子们不会非常伤感妈妈的离开.

C:怎么看待中国的“坐刀子”德国又是怎样的

CHEN:我个人认为,坐月子要因人而异,生活条件和身体条件都不一样,有的人的确虚弱一些,需要休息很久才能复原,有的人很快就能复原;但是女人生产,应该是非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不要搞得跟生病一样,大惊小怪.在偏远山区和过去,不照样是生了孩子继续劳作,继续照顾家人吗所以我觉得不要太娇惯自己,也不要以为生孩子是生病了.

在德国,生完孩子是没听说过坐月子的,他们认为生孩子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只要没有难产,没有并发症,休息三四天就可以出院回家,天气好的时候一周后就可以带孩子上街购物,生活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