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793 浏览:130145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传递情感和进行情感教育呢?首先是尊重,其次是关爱, 第三是情感体验.不断提升教师素养,不断探索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全面增强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魅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275-01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学情感、教材的创作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的沟通融汇并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情感教育过程.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从小学起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已迫在眉睫,而小学语文这个重要的情感载体给教育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媒介.

那么,何谓情感教育?简而言之,即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契合.

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就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所蕴涵的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的真挚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同时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如何传递情感和进行情感教育呢?

首先是尊重,这是教育的基本前提.尊重就是不忽视学生的自尊心与人格尊严.学生在成长期自尊心比较敏感脆弱,需要教师细心呵护.切忌搞“家长制”,要把学生看成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要体察学生对事物问题的看法,尊重学生的意见.教师要能针对不同学生的品性,用学生易于接受而又容易被感化的方式进行教育.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了左手要求回答老师提的问题,可是当老师问到他时,他却答不上来.老师私下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学生哭着说“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于是这位老师私下里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老师则据此决定是否给他回答问题的机会.一段时间以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事实证明,当学生在耳濡目染尊重的环境与氛围中学习,受到别人的尊重,必将学会尊重别人.

其次是关爱,这是教育的温馨与人性化所在.老师与学生,仅仅止于传授学科知识,那么这种关系就是冷漠的,久而久之,心与心之间就会筑起一道看不见的墙.老师对学生予以关爱,那将是学生享受的来自血缘关系以外的第一缕温情,是学生走上社会前懂得关心帮助的最初起源.对学生的关爱,互相交流很重要.用心倾听学生,让学生谈他的苦恼、所面临的困难,听他的想法,尽量引导学生,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心态,并尽量解决其实际困难.


第三是情感体验,这是成就教育终极意义的一个重要方面.情感体验,也就是让学生置身于产生各种感情波动的情境当中,让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中去理解人生,感悟人生真谛,体验亲情友情,感受各种生命的伟大与跳动、自强与不息,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情感体验有很多方法.可以根据语文教材中的情节虚拟各种情境,诸如突发事件事故中,人与人之间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故事,以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或者让学生观看适当的影片,以强化某种有益的情感;可以让学生直接走入社会,走入大自然,体验生命与世界的美好,获取直面挫折、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力量.凡此种种,各方面的情感培养与锻炼,必将丰富学生的人格素养,健全学生各种情感的必备要素,以使学生获取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强调语文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作为教师,他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他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又真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其一、要创设情感氛围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有他特定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以及它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当学生正要接触作品之时,教师就应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

其二、要读出情感信息

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加里宁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一切细微的事情.”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不同文章的风格,就决定了不同的朗读风格,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意韵,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地走进作品的意境之中,从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

其三、要出情入理

列宁说:“人没有情感,就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深刻阐明了情感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因此,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时要顺势引入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此时教学的重点落到学生对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如何让学生介入并创新思辨的层面上.教师或以解词析句为手段,或以剖析结构为依据,或以时空范围为线索等等,都要披文入情,出情入理,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从深刻领会作品创造的艺术意境,完成由情入理、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从而激起一种热烈的、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

总之,教育领域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道德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应注重以语文教材为基础平台,真正尊重、关爱学生,充分发挥情感体验的效能,同时语文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提升素养,不断探索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惟其如此,才能全面增强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魅力,真正培养、塑造出一批又一批人格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