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何时才能现代化?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06 浏览:17021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1979年,同志进一步强调四个现代化.到今天,四个现代化不仅被写入了党章和宪法,而且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已经有目共睹.令人尴尬的是,近二十年来炒得热火朝天的教育现代化,却始终没有找到明确的目标.

上世纪八十年代刚刚提出教育现代化的时候,我们把校舍改造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第一要务,到头来,却发现守在漂亮而空落落的房子里并不是我们的追求.于是,我们又把教学设施的配套当作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然而,全球数字化给了我们重重一击.回过神来,认定信息化不放松,到今天,校校通、班班通的目标大功告成,有的学校甚至已经人手一个平板电脑.可是让我们说,我们是否已经实现教育现代化了?还是有那么点理不直、气不壮.

我们必须承认,现代化的目标永远是动态的,它一定会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提升.百度百科告诉我们,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和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了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装备、师资队伍、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可是,我要追问的是,在这个不断变化提升的过程里,我们现代化的核心或者本质到底在哪里?

考察一下发达国家的教育或者教育发达的国家,我们在诸多的不同中,会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如这些国家和地区几乎无一例外都以法律形式规定了班额的上限.欧洲各国平均为21.8人,G20国平均为26.4人,英国为19.4人,美国为23.2人.在法律面前,如果某个班比原规定班额上限多增加了1人,就必须立刻分为两个教学班,政府则配备相应的师资.

这些国家的教育还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为学生开发了丰富的课程,让他们自主选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于别人的课表,都有适合自己的课程,也就是说,每个孩子的成长路径都可能是不相同的.如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如何让每个孩子有独特的成长路径?这离不开学科建设.而学科建设的过程中,会对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装备、师资队伍、教育管理都提出新的挑战.

其实,只要站过讲台的人都心知肚明:只有适当的班额,才有可能实现因材施教;只有因材施教,才有可能关注不同个性孩子的不同成长;只有不同学生在校园里有不同的潜能释放空间,每一位个体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人性张扬.

如此说来,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其实是人的现代化,是充分顺应人性,让每位孩子都最大限度地成为他自己;是充分挖掘潜能,让每位孩子都竭尽所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教育,既满足人性的需要,又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样的教育即使没有漂亮的校舍也理应是现代化的教育.


作者系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