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540 浏览:132143

我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已经历经13年,全国各地,特别是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得到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政治局委员刘延东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这也凸显出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在我看来,我国十多年教育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以硬件配备为中心,普及信息技术应用”和“以课堂为中心,构建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两个阶段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普遍进入课堂的今天,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教育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应该包含硬件、软件、网络、资源建设、应用五个维度的内容,信息化过程中的众多问题也是围绕这五个维度展开的.下面我就这几个方面谈一谈我们的做法.

学校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包括联系外界的公共网络、本地本校的局域网络两个方面、各种网络终端设备以及教室信息化配备产品.班班通工程开展以来,各地市各校对于本地本校网络建设热情很高,现在已建成大量校园网和城域教育网.各种网络工程在校园网的建设中,有的片面追求网络技术的先进性,甚至机械套用大型企业网、大学校园网模式,脱离我们中小学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结果只会造成设备的浪费和闲置.

硬件配备基本满足的情况下,信息与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全国各地、各校各自之间的互联互通十分冷淡,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中的一个严重问题.要彻底解决此问题,当下我们必须进行全面统筹,建设全国统一的教育资源综合怎么写作平台.据调查,目前已建成的校园网,大概有60%以上没有真正发挥互联网应有的效益.

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中小学校校园网在解决了通网络的问题后,网络教育资源问题迅速摆在了桌面上.在经上级部门推荐引进众多的资源后,我们发现教育资源数量巨大、不菲、质量却良莠不齐,很多软件开发人员与一线教师或者资源使用者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使资源的建设并不能与一线课堂相辅相成,根本不能与一线使用相结合,更由于众多课件是开发公司一厢情愿的不顾课堂实情开发了众多产品.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学校在教育资源自我制作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根据我校课程版本、教室信息化设备品牌、教师教学习惯等因素,召集主要学科骨干老师对各年级课件做了系统的制作和整理,最近又制作了部分微课,并将其传到校园网供全校老师使用.做资源这项工作令我我感觉到一个学校的力量毕竟有限,一个学校对优秀教育资源的整合能力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课件软件的开发和资源库的建设工作中,如果能一定区域内应该统筹规划,共同开发,达到资源共享,就能有力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避免重复浪费.

当今班级信息化设备一般有配备有实物展台、电脑、投影仪、互动电子白板等设备,这些设备最低配也需要资金大约在15000以上要左右,而后续常规使用后的电费、维护保养费用每年也不少.教育的资金来源主要以政府投入和自筹资金为主,吸引资金的范围比较窄,资金的紧缩,后续资金的匮乏从而制约了教育信息化建设.这是信息化后续发展需要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是鉴于资金问题,故有柳传志“上信息化是找死,不上信息化是等死”一说,这句话好像没有人怀疑.“找死”的概念,是因为以前有很多单位在信息化建设上花了很多冤枉钱,把这些宝贝束之高阁,或是仅仅上几次电脑课,没有充分利用好信息化,只有投入产出少.但是,我们敏锐的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方向,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趋势.我校信息化建设突破是从2006年开始的,在硬件建设上配备全国第一批电子白板,这种新式的信息化终端与课堂做到了有效融合,现在互动式电子白板已经成为了全国教室配备的必备产品之一.此后,我们抓住课堂信息化配备的机遇,对于各学科资源也做了优选和配备.语文提前读写资源、学生博客网站建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英语“敏特”、英语“一百易”资源,还有在线学习的“一起学习乐园”,这些资源的配置极大丰富了教师的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指导了学生上网方向,为传统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信息化与课堂的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信息化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众多的难题.当然历史上任何的变革都是由现有基础出发的,当前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正处于由初级融合向高度融合阶段.

初级阶段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模拟和加强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即所谓“穿新鞋,走老路”.

场景一:教师导语引出课题情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讨论大屏幕上的文字或图像,教师提问分析,学生举手回答;然后做大屏幕上的习题或回答问题;最后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结束.

场景二:教学开始了,教师提示教学任务;然后学生通过白板和各自电脑浏览教师设置的教学任务;上网搜集资料解决问题;通过博客讨论问题;然后将作业贴出来或做成ppt进行展示;教学结束.

场景一是披着信息化外表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只是多了一些形象性和情景性的媒体.

场景二即所谓任务驱动式的探究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我们学校教师主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起引导、帮助和促进者的作用,此种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不难看出,对于以上两种教学模式共同的局限性是仍然没有脱离教师主导的范畴,即教学内容和方式都是教师预先设定好的,关注的只是学生外在学习表现的变化.而真正未来的信息化的教学,应该在于关注学习主体内在的知识能力和水平的发展变化.

在当前的信息化现状下,必须要构建与此相对应的适合的教学研究平台.大学教授、信息专家、学科专家和普通教师在这个平台上,平等地进行对话;教育理论、教学理论、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经验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平等地展示、交流、融合.只有这样,信息化与课堂的融合才能得到不断而健康地推进与发展!


信息化是一只鞋子,当鞋合脚时,我们感觉不到鞋子的存在,此时才是信息化与课堂融合的最高境界.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