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

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708 浏览:82912

【摘 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施策略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明确地揭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培养目标.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针对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内容,来实现教学目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但人是有差异的,从现实上讲,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扬长避短,发展优势,人才能成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不仅提高学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外,还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有科学的头脑、高尚的人格、先进的思想、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与“选择性”、“淘汰性”的教育模式是相对立的.因此,我们必须把握面向全体,重视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层次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发展.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注重把语文能力的培养有机地和知识教学过程相结合,将语文能力的培养寓于知识的领会、理解、运用、掌握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培养他们的不同个性技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方法,根据认识论的观点,依据科学方法可使人的认识活动变得有序,使天分较高的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中游的学生学到想学的知识,能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形成个人的某种技能.小学语文教学中更要体现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前做好充分准备、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后确定教学任务,落实教学要求.

三、改革教学课堂,提高综合素质

改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发挥他们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把从课堂上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进取的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该让其自主地学习、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拥有主动学习的空间.安排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其预习时所发现的问题,而后再以分成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最后总结出问题答案.由此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师生共同探讨新知识,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达到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目的.教师用启发和引导的方式引入所教授的知识点,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用“好奇心”来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机.

四、结合教学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要真正发挥语文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作用,就丝毫不能忽视语文活动课.学科课和活动课相结合既发展了学生的智育,其德育、审美、品质修养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真正做到了多方面素质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又要教会学生做人,培养良好的个性,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开发潜能,发展健全的个性.


总之,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所以,需要我们不断的反思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