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新格局

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635 浏览:14296

金融改革的目的,并不仅在于金融本身,还在于它融通资金的相似度检测功能的最大发挥,从而促使生产快速发展,更在于它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创造财富、提高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机会,改变了人们的财富观.

1978年,失效的计划经济体制把中国经济带到了几乎崩溃的边缘,市场化改革应运而生,然而资金的严重缺乏成为改革前行的一只拦路虎.而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自新中国建国后一直到1978年改革前,实质上只是中国人民银行一家.

资金!资金!资金!社会经济发展亟需资金的紧迫形势,将中国金融业的改革提上了决策者的议事日程.

商业银行崛起

改革之初,中国经济社会百废待兴,各个领域亟需巨量发展资金.然而,人民银行作为全国惟一的金融机构,融通这样巨量的资金,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改革中国单一的金融体系就成了当时的紧急任务,第一步首先就要恢复或设立各专业银行.

从1979年开始,中国陆续恢复和设立国有专业银行.在这一年,先有农业银行得以恢复,负责统一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农村信贷.之后,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成为外汇专业银行,统一经营和集中管理全国的外汇业务.同时,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也从财政部分离出来,成为国务院直属的金融机构,承担专业银行的职能.次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承担原来由中国人民银行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自此,中国的四大国有专业银行,也就是今天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

但是,四大专业银行本身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管理体制实行总行和地方双重领导,业务上以总行领导为主,思想政治工作则以地方领导为主,这种制度安排使得银行的分支机构很难保持独立性.

1985年9月,中国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七五”计划的建议强调专业银行应坚持企业化方向.1993年12月国务院做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把国有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为加快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1994年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分离专业银行的政策性金融业务.1995年5月10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商业银行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四大国有专业银行的平等地位及其商业银行性质,从此国有专业银行进一步加快了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化.

由于计划经济的惯性作用,四大国有银行虽称为商业银行,但自成立以来就与政府、国有企业间有着理不清的关系,绝大部分贷款也都发放给了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效益不佳的情况下,四家银行的呆坏账率也居高不下,直接威胁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此时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凭借着垄断优势和国家信用的担保,把触角伸向全国各个角落,看似强大,实际上资本金严重不足,呆坏账率高得吓人,强大的外表只是虚胖而已.为了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能够真正强健起来,解决其资本充足率和呆坏账问题就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于是,财政部在1998年8月发行了2700亿特别国债,以筹集资金充实国有银行的资本金,使其资本充足率达到8%.1999年,信达、长城、东方和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先后设立,分别收购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3939亿元的呆坏账资产,使其不良贷款比例大幅降低.

2002年,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做出了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决定,新一轮商业银行改革由此拉开序幕.此时的中国已不是前几年的中国了,自2001底加入WTO后,中国外贸顺差持续快速增长,外汇储备也水涨船高,充裕的资金为商业银行的深入改革提供了先决条件.

2003年12月30日,汇金投资有限公司向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注资450亿美元,标志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此后两三年间,建设银行与中国银行先后引进了国外战略投资者,从而改善了治理结构,并在之后在香港和上海公开上市,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5年4月,汇金公司再次动用150亿美元外汇储备补充中国工商银行资本金.之后,工行亦引进了国外的战略投资者,不久又以“A+H”的模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同时发行上市.而四大银行中惟一未上市的中国农业银行目前也在进行整体改制工作,为上市做积极的准备.

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同步成长的,还有全国性的股份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等,他们在各自的怎么写作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融通所需资金起着巨大作用.

在商业银行走向市场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也在艰难地寻找自己的准确定位.改革前,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唯一的金融机构,它既是管理国家金融、发行货币的机关,又是从事存、放、汇业务的金融企业.但在四大专业银行先后设立后,中国人民银行这种既是球员又是裁判员的身份就显得有些尴尬.

1982年7月,国务院批转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报告,强调“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银行,是国务院领导下统一管理全国金融的国家机关”,以此为起点,中国开始了组建专门的银行体制的准备工作.

1995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并正式颁布实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人民银行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它还明确了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并严格规定人民银行不得对财政透支,而且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中国人民银行法》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银行的地位,标志着银行体制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是银行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尽管有了《人民银行法》的保驾护航,由于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人民银行各级分支行仍经常受到地方政府的影响与干扰,货币的发行与流通因而受到影响.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分支机构的设置进行了重大调整,一级分行由按行政区域设置改为按经济区域设置,撤销原省级分行,设立跨省区分行,全国设9个一级分行和2个营业管理部.同时,成立人民银行系统党委,对党的关系实行垂直领导,干部实行垂直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地方政府对人民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干扰.

1998年,人民银行对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职能先后转交给中国证监会和保监会.2003年,银监会成立,它承接了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至此,金融业的监管职能完全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

2003年12月,《人民银行法(修正案)》获得通过,它对人民银行的最终职能归位重新进行了界定.此后,人民银行职能被学界概括为“一个强化、一个转换和两个增加”,即强化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有关的职能;转换实施对金融业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方式;增加反洗钱和管理信贷征信业两项职能.

资本市场在地震中前行

就在银行体系改革逐步走上正轨之际,中国资本市场作为重要的融资工具,也开始了改革之旅.1980年,中国人民银行抚顺支行写作技巧企业发行股票211万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股票发行.1981年,为了解决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开始发行国库券,揭开了中国国债市场恢复和起步的序幕.

1983年7月,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市出现了第一家通过股份募集设立的宝安公司,它为宝安新县城的建设募集了1300万元的资金.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并发行股票,成为中国第一家正式注册的股份制企业.同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首次公开发售股票,总股本设置为1万股,5%面向社会公开发行,并规定原公司股票无期限、不退股,但可以进行流通和转让,这些特征更符合股票的特性,因此飞乐音响被公认为新中国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股票.随后,上海“延中”、“爱使”等公司也相继进行股份改制和股票发行,开始了上海股份制改革和股票市场的试验.

1986年9月,上海市工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业务部开办了写作技巧写卖股票业务,挂牌股票为“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当天成交金额就达9万元,这是全国第一家开设的可以进行股票交易的柜台,成为1986年国内十大经济新闻之一,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

1987年10月,深圳特区证券公司在全国率先成立,首先进行了国库券交易.自1988年4月起,深圳发展银行股票开始在特区证券公司柜台进行交易.随后深圳市国投证券部和中行证券部相继开业,万科、金田、安达、原野(世纪星源的前身)等也陆续发行了股票并上柜交易.“老五家”股票在“老三家”证券部的柜台交易,构成了深圳证券市场的雏形.

1988年4月21日,国务院批准沈阳、上海等7个城市开办国库券转让业务试点.不曾想,这一举措造就了后来的“中国股市第一人”.此人名叫杨怀定,上海人,当时他刚刚从单位辞职,正在思谋怎么养家糊口时,忽然从报纸上看到了这条消息.敏感的他意识到各地国库券会有价差,于是开始了穿梭于各地的倒卖国库券的生涯.据说,倒卖国库券让杨怀定赚取了100多万元的第一桶金,他因此后来被称为“杨百万”,“杨怀定”这个大名反而不为人知.杨百万后来又进入股市博杀,凭着他对中国股市“政策市”的深刻理解,竟然少有亏损,直到目前仍然活跃在股市,因而又被称为“中国股市第一人”.

在证券市场逐步发展的基础上,沪深两地政府都将建立股票市场交易所提到议事日程上.在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的朱基的督促下,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2月19日正式举行开业典礼,朱基致开业辞,交易所第一任总裁尉文渊敲锣开市.据说,尉敲完锣后,激动得当场晕倒.而筹备工作一直走在上海之前的深圳在获知上海即将开设交易所的消息后,在未得到国务院同意的情况下,当时的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即拍板决定深圳证券交易所在12月1日抢在上海之前“试开市”,最后一直等到次年7月国务院才正式承认了深圳交易所.

对财富的追求是人的本能,而初生的中国股市在给人们提供投资渠道的同时,其暴涨则让许多人看到了一夜暴富的机会,于是更多的人蜂拥进入股市,到1992年两市开业不过两年时间,而开户数就由前一年的26万户暴增至216.65万户.到世纪之交的2000年,两市开户数达到了5801万户,其中绝大多数是个人投资者.股民人数的爆炸式增长与中国股市特有的“政策市”特性相结合,引起了股市的暴涨暴跌,股市参与各方投机成风,当时社会舆论称之为“全民炒股”.

中国股市从一开始就处在规范与发展孰先孰后的争论旋涡之中.从最初的“810”事件、原野事件、苏三山事件等,到2000年集中爆出的基金操纵股价、中科系崩盘、蓝田股份查重等丑闻,中国股市可谓地震不断,最终导致理论界对于股市先规范后发展与先发展后规范的改革路径选择的公开大争论.事件起源于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对股市投机和查重成风的批评,吴敬琏尖锐地批评全民炒股是一种不正常现象,并称中国股市是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牌的赌场,由此引发了厉以宁等五位经济学家的联袂反驳,在理论界掀起了一场大争论.

在股市发展初期,由于思想理论上的限制,也为了坚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上市公司在发行股票上市时,绝大部分股份为不能流通的国有股或法人股,可以流通的公众股只占一小部分,这就是为众多经济学家所诟病的股权分置问题.由于上市公司绝大多数都是国有企业,虽然已经上市成为了公众公司,但经营机制并没有根本改变,许多公司上市就是为了圈钱.同时,不能流通的国家股、法人股在上市公司中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且与当地政府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流通股股东,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对控股股东及上市公司管理层几乎不构成任何约束,这导致控股股东和公司高管漠视投资者利益,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事情屡屡发生,甚至大股东伙同公司高管发布虚检测信息,误导投资者,致使投资者损失惨重.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开始推进标志着“中国股市的第二次革命”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8月23日,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商务部联合颁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认为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工作已经顺利完成,总体上具备了转入积极稳妥推进的基础和条件.之后,股权分置改革大面积推进.到2006年9月,已有1151家上市公司进入或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程序,公司股改市值占股市总市值比重达到92%.

股权分置改革产生了显著的财富再分配效应和财富创造效应,在改革的过程中,非流通股股东获得了应有的补偿,其持有的股份数大幅度上升;同时,由于大、小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大股东纷纷将生产性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基础价值.由此,中国股市又开始了新一轮暴涨.这里,有个数字有必要提及.在这一轮股市暴涨中,到2007年8月9日收盘时,沪深两市总市值超过了21万亿,首次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这也标志着我国内地资产证券化率首度超过100%,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汇率改革一波三折

1981年1月1日到1984年底,中国针对贸易和非贸易的外汇用途分别实行两种汇率,一种为人民币的公开牌价(即汇率),适用于非贸易收支;另一种为贸易外汇内部结算,适用于进出口贸易结算和外贸单位经济效益核算.这种双重汇率促进了出口,增加了外汇盈余,但是对外汇管理带来了更多问题.在美元不断贬值的情况下,从1985年开始,内部结算价被取消.


从1979年开始,中国开始实行外汇留成制度,这显示外汇管理体制逐步由以前的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双轨体制过渡.在留成制度下,一些单位又出现用不了的外汇,于是从1980年起,中国银行开始外汇调剂业务,也就是有外汇收入的单位可以把自己的留成外汇按外汇调剂价卖给中国银行,用汇单位则向中国银行申请购写,这样人民币汇率实际上就有了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两种汇率.

从1985年开始,人民币就处于不断的贬值过程中,到1993年年底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由2.80元人民币/美元下降到5.79元人民币/美元,外汇调剂市场上则已经到了8.72元人民币/美元.

从1994年1月1日起,中国政府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人民币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下调到8.70元人民币/美元.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

1997年,风云突变,在国际对冲基金的操纵下,东南亚国家货币被迫大幅贬值,引发了震惊全球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产业结构相近,此时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国政府身上,担心人民币一旦贬值又将引起东南亚国家货币新一轮竞争性贬值.此时,中国政府声明人民币决不贬值,让全球都舒了一口气.之后,人民币虽然名义上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实质上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1994年人民银行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人民币经常项目实行有条件的兑换,之后中国政府于1996年又分别出台了多项管理规定,基本消除了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尚存的其他经常项目汇兑限制.1996年11月27日,时任人民银行行长的戴相龙致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康德苏,正式宣布中国自1996年12月1日起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第2、3、4款的义务.从此,所有有正当的、有实际交易需求的经常项目用汇都可以对外支付,实现了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重要一步.

在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出口更是高速发展,外贸顺差持续高速增长,由此导致外汇储备也持续增加.此时的中国外汇已经不再短缺,反而由于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导致高额外汇储备占款引发了人民币超额发行,人民银行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回收流动性.

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宣布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的美元,改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市场化、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之后,人民币对美元开始持续不断升值,一直到现在.

但是,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并没有改变中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反而引起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大幅升值的预期,国际游资因此不断大规模涌入中国,中国外汇储备增长所引起的流动性泛滥压力持续加大.2008年8月6日,国务院颁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自颁布之日起实施.《条例》废除了“外汇管理重流出、轻流入”的导向,而转为均衡管理,强制结售汇制度从法律层面被正式抛弃;同时,《条例》强调了对于外汇跨境流动资金的管理,新添了国际收支应急保障机制,强化了外汇监管,不仅赋予了外汇局明确的外汇管理职责、拓宽了监管手段,而且加重了对于企业和金融机构外汇违规的处罚力度.这些措施可以说是对以往经验教训的总结,对国际游资也是一种威摄.

金融改革改变人们生活

金融改革的要义,并不仅在于金融本身,还在于它融通资金的相似度检测功能的最大发挥,从而促使生产快速发展,更在于它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创造财富、提高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机会,改变了人们的财富观.

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对金融产品,比如股票,认为它是资本主义才有的东西,对其敬而远之,以至于股票发行常常完不成计划,最终不得不由政府动员党员带头购写.现在知名的房地产公司万科在刚发行股份时,王石也不得不带着员工们摆地摊推销.直到1989年初,深圳发展银行实施分红派息计划后,人们才意识到股票竟然可以带来很高的收入,于是人们的投资热情猛然间就迸发了出来,纷纷进入股市淘金.从这个时候起,一些人的生活里多了“K线图”、“阳线”、“阴线”、“涨停板”、“跌停板”之类对普通人来说似乎是天书似的书本知识和词汇.再后来,杨百万在国债市场和股市的成功给人们树立了一个创富的榜样,“股民”、“基民”这样的新词汇开始出现,并且其队伍迅速扩张.在1990年时,沪深两市开户数还只有12万户,而到2000年时这一数字就增至5801.14户,2007年又增至9200.94万户,正是在这种股民数量暴增的过程中,“全民炒股”这个词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

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也带给人们如理财之类全新的概念,更多的人开始接受以财生财的理念.各种金融机构也开始开发各种理财产品,除了银行存款种类更加丰富以外,各个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也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此时,更多的人被称为“投资者”,完成了从金融市场旁观者到参与者身份的转变.

伴随着投资者队伍的壮大,金融产品也越来越复杂,金融创新不再仅仅是专家学者们才谈的,“QFII”、“QDII”之类与国际市场相连接的金融产品也成为人们的可资选择的投资产品.然而,对许多投资者来说,要想弄懂这些连名字都很专业的金融产品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先有了股评家,然后交易员、理财顾问、证券分析师、基金经理人等等这些新的职业也时髦起来,在普通投资者眼里,这些职业的从业者是财富的代表,他们所讲的晦涩难懂的词汇背后就意味着财富.

从改革之初的耻于谈钱,鄙视以财生财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人们踊跃进入金融市场投资,中国金融市场走过的30年改革之路,也是人们财富观念发生根本转变的过程.

就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之际,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进入2008年后,”次贷“危机持续发酵,华尔街的多家大型投资银行倒闭,引起了市场恐慌,并迅速波及全球,事态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此次危机的爆发,暴露了全球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的缺陷,也把建立新的货币体系提上了全球政治家们的议事日程.中国作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并且人民币又处于持续上升的通道中,在全球货币体系重建的过程中,中国必须也必将参与其中并起到应有的作用,而这种参与也将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