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金融改革问题实证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327 浏览:58062

摘 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已成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要求.本文选择了辖内部分乡镇为调查样本,探索如何建立适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体系,从农村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角度对农村金融怎样改革以及今后如何发展进行了分析.

关 键 词 :农村金融,金融怎么写作,民间金融,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8)01-0040-03

一、,廊坊市农村及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廊坊市辖三区八县(市),总面积6429平方公里,总人口398万,其中农村人口272万.近年来,农村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据对廊坊市8个县(市)的20个乡镇调查,2002年至2006年5年间,20乡镇财政收入由24443万元增至74526万元,增长了204%鸦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189元增至5236元,增长25%.8个县(市)逐步形成了以特色工业为龙头,以工带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局.

(一)农村专业市场逐步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近年来,在农村涌现出了许多专业市场,如文安的胶合板市场、,大城的摩配市场、,三河杨庄的装订市场等.这些市场由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组成,所在区域已成为新农村的典型.据对杨庄装订市场调查,杨庄村有印刷装订企业135家,占全镇企业总数的70%,从业人员7600余人,印装企业2006年上缴税金2732万元,占全镇税收总量的89%.全镇6343户农户,其中有383个农户有自家的企业,平均每户拥有机动车0郾3辆.

(二)农村贷款逐年增长,支持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数据显示,2002年至2006年间8个县金融机构向县域累计投放贷款达1162郾2亿元,其中农业贷款累放288郾4亿元,重点支持了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如汇福粮油、,福成伍丰、,养猪、,梅花味精、,福华肉类等.通过金融的大力支持,大厂回族自治县已经初步形成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屠宰加工业产业链条,目前,该产业已拥有现代化屠宰加工企业20家,从业人员1000余人,年屠宰加工量50余万头(只),年销售收入18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到了该县经济总量的30%.

二、,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发展存在诸多矛盾(一)经济总量逐年扩大与机构总量逐步减少的矛盾

截止2006年末,8个县(市)金融机构数量(包括储蓄所、,分理处、,站)为442个,比2002年减少1184个.金融机构的设置呈现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机构布局不合理,现存网点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乡镇或闹市区繁华地带,如三河市的燕郊,霸州的胜芳,其他乡镇只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网点.二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机构撒并力度过大.如永清县自2000年以来,先后撤销了中行、,建行营业网点7个,现只有1家工行办事处、,1家农行、,1家农发行和16家信用社.金融从业人员数量也在不断下降,2006年末,8个县(市)共有金融从业人员5920人,比2002年减少了720人.现有人员整体素质依然不高,县域金融从业人员平均年龄接近40岁,初中以下学历占比为16%,初级职称以下占比高达51%.

(二)农村经济对金融怎么写作需求迫切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重城市轻农村的矛盾

据对8个县(市)120个农村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显示,2002年至2006年有资金需求的97家,占80.8%,其中资金需求量年递增10%的有67家,占56%,年递增20的有36家,占30%,年递增30%以上的有17家,占14%.2006年,中小企业得到贷款的占52%,贷款满足度仅为38%.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制度,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化运作受到限制.各商业银行将授信额度审批权上收到省分行,基层行只有贴现、,100%保证金承兑和保函、,个人质押贷款等低风险业务的审批权.各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及信贷审批机制,尤其是新增授信业务,过于机械化、,程序化,束缚了基层行的手脚,导致办事效率低、,难以满足客户和竞争的需要.2002年至2006年,8个县(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由142郾9亿元增至256郾1亿元,增长79.2%,存贷比由57.3%降至56.2%,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比由50%降至48%.同时,各商业银行普遍执行较高的上存资金利率,对于基层商业银行来讲,上存资金可以获得稳定的利差收入,在信贷投放渠道少或虽有渠道但不能满足贷款条件的情况下,资金上存是唯一的、,也是最有利的选择.近5年来,8个县(市)各项存款增长迅猛,2002年至2006年,各项存款余额由249郾4亿元增至455郾8亿元,增长82郾8%,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存款余额由148亿元增至294亿元,增长98.6%.

(三)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加深与农村金融市场相对垄断的矛盾

尽管目前农村存在多种金融组织,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格局.农业银行业务范围已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无异,在此情况下,农村信用社成了农村贷款的主要提供者,从而在贷款市场上逐步取得垄断地位.垄断的市场是低效率的、,缺乏活力的市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村经济成分的筹资成本,如在贷款利率的执行方面,农村信用社有相当比例的贷款采取“一浮到顶”的方式.2006年,调查区域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贷款108郾4亿元,其中利率上浮50%以下(不包括50%)的占16郾9%,上浮50%-100%(不包括100%)的占26.2%,上浮100%以上的占56.9%.在结算方式的选择上,由于农村信用社要求贷款必须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使一些企业为了得到贷款而失去了享受国有商业银行便捷结算怎么写作的机会.农村信用社经营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地域限制,缺乏改革和创新的内在动力,导致农村金融供给总量不足、,金融产品单一、,怎么写作质量较差.


(四)农村经济发展的多样化与农村金融产品相对不足的矛盾

农村经济的发展已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多种行业、,多种经济组织并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一般只小额质押贷款业务、,其它的信贷品种很少,尽管各行今年以来相继开办了怎么写作于中小企业的“速贷通”、,“成长之路”等新品种,但从贷款投放情况看,贷款总量很小,把关较严.工商银行对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小企业也有措施出台,但从具体支持目标看,只局限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此情况下,农村的众多信贷需求主要落在农村信用社身上,而农村信用社先天素质低、,基础差、,信贷品种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三、,政策建议

(一)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增加怎么写作主体

要尽快改变农村金融现状,着力打造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民营金融等多种形式并存、,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有序竞争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一是增加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在农村地区的信贷投入.给予县级金融机构更大的自主权,明确要求其在农村吸收资金的一定比例要用于发放农业贷款,充分考虑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制定更加符合基层实际的信贷管理方案和信贷政策,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重点支持农业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提高涉农贷款的总量和占比.二是加快邮政储蓄银行改革进程,引导邮储资金回流农村.新近挂牌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应按“水从哪里来,流到哪里去”的原则,使吸收的农村资金回流到县域经济中.三是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问题.四是构建和发展民间金融体系,发挥民间金融对农村金融的补充和辅助作用.从政策、,舆论、,操作程序等方面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行为,适当给予发展空间, 放宽民办金融的准入门槛,大力发展社区金融机构、,小额贷款组织、,小型金融担保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

(二)打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步调一致,协调动作.一是要建立农村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为农村企业和个人建立信息档案.二是建立失信惩戒机制,打击逃废债行为,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率.三是在立法上给予农村金融主体宽松公平的法律环境,加强法制监管,保证其健康发展.

(三)实行金融政策倾斜,积极开展金融创新

一是加大结算改革和结算工具创新力度,畅通结算渠道,加速资金周转,减少使用.二是实行区别对待的分类支农信贷政策,根据农村经济不同发展程度、,发展阶段,把农村划分为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型”农村经济和以非农产业为主的“城郊型”农村经济,把支持区域骨干企业、,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市场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列入信贷优先序列.三是建立农业信贷风险基金,发挥其对农业经济的补偿作用.同时,运用财政、,税收、,金融、,再保险等经济手段支持和促进农业保险发展.四是完善银行调节机制,限定县域金融机构上存资金比例,对上存资金利率实行最高限管理.五是在农村推行票据业务,发挥票据业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六是鼓励金融创新,在农村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业务,试行“项目贷款”或“组合贷款”业务.

(四)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在对农村信用社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上,减少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把农村信用社建成真正的“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管理”的股份制农村金融机构.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提升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一是尽快建立全国性的农村信用社结算网络.二是在保证农村信用社队伍稳定的前提下,在员工的录入中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各种方法,对现有不适应信用社工作的人员予以分流.三是将资金的定价权下放到基层社,让基层社根据贷款对象来确定利率水平,增强信用社对好客户的吸引力.

(五)进一步加强信贷监督管理与监测分析,切实防范信贷风险

一是加强信贷监督管理,督促商业银行认真落实国家的产业政策,严禁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发放贷款.二是加大对贷款流入过快行业.企业的偿债能力监测力度,要求各金融机构对授信总额前十名.贷款余额前十名、,新增贷款前十名企业进行动态监测,全面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金流向,随时调整信贷投向.

课题组组长:王云峰

课题组成员:王尽量 杨启航

付东岩

(责任编辑 刘伯酉)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