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不在国际游资而在自身金融体系

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575 浏览:47328

亚洲金融危机已过去10年,但危机是否真的离我们远去最近,中国不少官员和学者围绕“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发表了不少看法,但不少观点似乎集中在国际游资对于亚洲金融体系的冲击之上,似乎只要控制好了国际游资,金融体系就无大碍了.

国际游资并不是关键所在,本身金融体系的素质,才是决定能否避免重大金融危机或市场波动的关键.

如果从中国股市一周可以大幅下挫30%,下一周指数又可以大幅上涨30%的巨幅波动来看,很难说中国的金融体系具有抵抗重大金融市场波动的能力.

1997年,中国的市场和银行体系,因为还未开放而避免了陷入亚洲金融风暴的深渊,但我们同样也赔上一部分信用.而且中国也因此陷入了通缩之中,经济增长乏力.

如今,在中国经济连续数年两位数增长的情况下,各项资产又开始飙升,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于重大金融市场波动甚至危机的忧虑.

和日本当年的情况类似,中国股市和房地产正急剧攀升,银行大量放款以兴建商场、办公大楼和集资楼建筑,但处处可见空屋.很多人将日本当年的危机根源归结为日元升值,这是值得商榷的.如果当年日本不拼命维持低利率水平,日本的银行业不拼命放款,日本或许还能够承受利率提高带来的冲击.


此时,如果中国也将危机根源归结为国际游资以及外汇带来的升值压力,可能就要犯下和日本同样的错误.事实上,最可能触发危机的导火索,将是中国脆弱的银行体系,包括其信用风险的管控能力和可能累积的坏账.

今天的中国,有许多因素和当年日本相似:银行存款报酬偏低、资金泛滥、股价暴涨、房地产节节上扬.短短两年前,上海和深圳股市市值只有3.2万亿元,如今一度达到17万亿元以上.当前虽然未出现危机,但快速增长底下却暗潮汹涌.

表面上看,现在中国的银行,似乎体质比以前大为改善.根据数字,2007年第一季银行坏账只占整体放款约7%,远低于几年前的40%到50%.但坏账比率减少的部分原因是整体放款的速度激增,且统计数字不包含濒临坏账边缘的所谓“关注类贷款”.据估计,如果计入这类贷款和已注销的坏账,实际的问题贷款可能远大于这个数字.

对于正在忙着扩张贷款市场份额的银行,我们需要提醒一下,注意力应该开始改变一下,否则,谁也无法承担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进入疲软周期后,可能出现的大量坏账和金融市场危机的责任.

(摘自6月28日《中国产经新闻》)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