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体系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53 浏览:11115

[摘 要]本文结合苏经院的实际操作出发,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学团队、实践条件、教学评价、特色与创新等七个角度系统地介绍了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体系,旨在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和教学体系的构建开辟一种新的思路.

[关 键 词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0-0072-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同时国家还出台《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在这一系列好消息的指导下,在这一系列强劲号角的引领下,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必将蓬勃发展,职业教育的就业竞争力必将显著增强.

新的背景,要求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无私怎么写作为宗旨、以目标市场为导向,改革和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国内外不断变化的环境,及时将新知识、新方式和新手段引进课堂,以提高学生的适应力和创新力.这些既是对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提出的新的使命,也是必须由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应承担的重任.

国际贸易实务是当前高职高专最热门的专业之一,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核心课、必修课和基础课.本文在分析高职教育和国家外贸的背景下,结合苏州地方特点和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苏经院)“十二五”规划纲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可行的、合理的、易操作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和地方特色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体系,旨在为实现学生的能力本位,让学生在工作的第一天就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实现教学与岗位的零距离.

1.课程设置

11 课程定位

宋朝曾巩在《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道:“陛下隆至道,开大明,配天地,立人极,循名定位,以董正治官,千载以来,盛德之事也.” 定位即确定事物的名位.课程定位,是指某一门课程在某一个专业体系的位置.下表为苏经院贸经系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素质结构表.

12 课程衔接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一般在一年级下学期开设,其先修课程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经济学基础和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等职业素质课和职业基础课;其后修课程为外贸跟单理论与实务、国际贸易结算实务、海关实务、关税实务与HS编码、进出口检验与检疫、报关实务实训、报关员综合实训等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

13 课程设计

131 专业背景分析

课程设计必须基于一定的背景,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本专业进行学情分析.高职的优势(S):①高职定位正确及其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②培养模式:实行“公共课―专业课”两段式模式.高职的劣势(W):①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对高职教育认识上的偏差;②学校和学生关注焦点集中在技能培养上,缺乏耐心提高素质教育.高职的机会(O):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明确提出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②国家外贸环境:目前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2011年进出贸易总额为36万亿元,占世界的比重为197%;③苏州市外贸环境:苏州市连续3年(2009―2011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的前5位,截至2011年8月在苏州注册的外贸性质的企业总数为9974家,以每一个单位需求5人计算,全市外贸类人才缺口将达50000人;④学生自身定位明确,实操能力强.高职的威胁(T):①市场经济条件下, “名牌效应”产生“马太效应”;②替代院校――同质竞争越来越强.SWOT分析的结论为:优势大于劣势,机会大于威胁.

132 课程设计方案

基于上述背景,提出一个中心和四项基本原则为本课程总体设计方案,即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一个平台、两教合一、加强两实和校企合作为四项基本原则.所谓一个平台是以SIMTRADE为教学实训平台;两教合一是以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统一;加强两实是指强化实践和实训教学;校企合作是指打破时空障碍,实现“校中厂”和“厂中校”的合作模式.

在总方案的基础上,本文提出“12345团队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设计分思路,即:一个原则、两个主体、三大法宝、四个步骤和五个环节.所谓一个原则是指让学生在课程上遵循“3动”原则: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嘴(意为多发言);两个主体是指学生和老师为双主体,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三大法宝是指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和团队协作;四个步骤是指观(导入项目)、仿(企业示范)、练(实践操作)和评(评价效果)四步曲;五个环节是指课前10分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时刻和复习抢答.

2.教学内容

21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协同其他本专业的课程,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其等式为:实践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素养+校企合作等于高端技能型人才.

22 内容选取

本课程的内容选取分为六大模块:国际贸易惯例、贸易合同条款、贸易合同磋商、贸易合同履行、国际贸易方式和外贸实务实训.

23 内容组织

本课程的总课时为76,其中理论教学课时为36,约占48%;实践教学课时为40,约占52%.教学的重点为贸易术语、国际货物写卖合同的商定、进出口商品的、国际货款的收付、进出口商的业务履行流程和外贸实务实训;教学的重点为合同条款的签订、进出口预算表、进出口经济效益分析,L/C的理解、应用和相关案例的理解. 24 表现形式

241 教材及其特色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名称为《国际贸易实务》,是一本校企合作开发的校本教材,2011年1月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2012年被评为院级精品教材,仇荣国主编.该教材的特点在于:推进校企合作,时空障碍;基于实训平台,设置教材内容;引进任务驱动,导入大量案例;版面设计活泼,强调图表结合.

242 教学参考资料

一本教材由于篇幅和侧重点的不同,不可能包罗万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教材等作为教学参考资料;同时向学生推荐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海关总署、商务部、统计局、江苏省商务厅以及苏州市商务局等网站.

243 省级精品课程

本课程为江苏省精品课程,其网站为szjm edu.学生可以下载课件、试卷、习题和案例等,同时还可以在线交流(内网).

3.方法手段

31 教学模式

本课程选用的教学模式有: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两教合一.

32 教学方法

基于外贸工作业务流程为主线和课岗对接思想引领下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择: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启发引导和案例分析.

33 教学手段

基于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SIMTRADE平台和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的特点,选用的教学手段:虚拟社会、虚拟企业和虚拟项目.


34 教学设计

以某一章2课时,80分钟为例,时间分配如下:课前10分钟(用10分钟时间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角色扮演)、案例导引(5分钟)、讲授深化(45分钟)、团队讨论(5分钟)、时刻(用10分钟时间让小组代表发言,成果共享)和复习抢答(5分钟).

35 考核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方法分为三部分,如下图所示: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方法

351 理论考核

学期结束后,以闭卷的形式进行,总分100分,占整个考核比例的28%.

352 过程考核

主要考核在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的操作能力,以及出勤、作业、抢答、团队协助和角色扮演,每一个项目都进行量化,平时注重记录,避免人的因素,此部分占整个考核比例的30%.

353 实践考核

主要借助SIMTRADE外贸实训平台,让学生模拟整个进出业务流程.其计算方法为:实践成绩(总分100分)等于(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3+教师加分.为彰显公平和公正,通常教师加分为,主要由系统考核,此部分占整个考核比例的42%.

4.教学团队

本课程有课程负责人1名,主讲教师2名,教辅2名,企业导师2名,其中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4名,双师比例100%.

5.实践条件

本课程校内有生产型实训基地(苏经院讯腾报关公司)和国际贸易实训中心;校外有苏州市报关有限公司和苏州恒丰进出口有限公司等15个外贸企业,其中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4个.

6.教学评价

本课程建立了一套可操作的360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共六个评价分项目:社会评价(包括政府评价、行业评价、企业评价、学生就业和技能比赛)、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和教务评价.

7.特色与创新

71 特色

本课程的特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校企合作:学生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企业导师到学校进行指导;②赛学互动:经常指导学生参加国际贸易技能大赛,让学生在平时的所学应用到实战中来,形成赛学互动;如参加2012年海峡两岸国际贸易模拟展大赛,苏经院代表队获得一等奖,并成功销售部分展品,其中一件展品卖出1200美金;③模块实训:将进出口业务流程的当事人分为8个模块,即:海关、保险公司、检验机构、船公司、外管局、国税局、银行和进出口商,让学生分组分别轮流担任不同的当事人,这样学生的流程实训从人对电脑演变为人与人之间的对抗.

72 创新

在课程创新方面,本课程组经过精心设计,反复论证,最终形成了基于“3引3驱”的课程教学模式.“3引”是指引入企业导师、引入企业项目和引入企业文化;“3驱”是指任务驱动、目标驱动和问题驱动.在课程教学内容上,引入企业真实实战项目,改变传统的模拟实训模式;在课程师资上,引入企业能工巧匠作为企业导师,由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实施教学;在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方面,引入企业文化,学生不仅仅学到国际贸易实务专项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企业项目、企业导师的传授,真正感受到不同企业不同的经营文化理念、敬业精神.整个课程教学方式上,对每个企业项目先对企业国际贸易应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再对问题的解决提出目标,最后将目标分解成各个不同的任务,最终解决问题.

8 结 论

本文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学团队、实践条件、教学评价、特色与创新等七个角度系统地介绍了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体系,而本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一个分支,只有每个分支都是健康的、有序的,才能最终实现岗位与专业的零距离和零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