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805 浏览:116276

摘 要:新世纪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创新精神的倡导、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教材的整合、通识人才的短缺,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和人们的广泛关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新型人才,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无论是课程理念还是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评价,都有不少是需要扬弃和更新的.


关 键 词 :新课程 基本理念 改革目标

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1.全球化的压力下西方发达国家课程改革

(1)美国的课程改革: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

(2)英国的课程改革:多轨制下的分科课程向课程在不同层面进行整合发展.

(3)日本的课程改革:丰富人性、发展个性和拓展学习能力的课程改革基本方针.

2.应试教育的危机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1)应试教育的危机不在于考试制度本身而在于考试内容和评价方式.

(2)通过应试甄选激发了人性中争强好胜的一面而遮蔽了人类社会良性运作的根本前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

(3)在多元文化共存的生态文化圈中培育特色学校、发展教师和学生的个人人格和社会人格是维持教育生态丰富性与稳定性的教育使命.

3.时怎么发表展、社会变迁和人的多样化需求

(1)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经济时怎么发表展到以信息技术支持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观念和学习方式发生迥然的变化.

(2)社会层级化之后的教育需要已经从机会需求发展到质量优先,这给学校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一次契机.

(3)人的需求的产生和的表达与人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4.大一统的学校教育制度与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差异之间存在的张力

(1)单位制和行政化的学校运作方式极大阻碍了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反应的灵敏度和适应力.

(2)经济文化的发展必然要求教育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予以支持,同时也为学校变革提供了财力保障.

(3)同质化的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良性竞争的学校教育带来的生源的流失与经济文化发展带来的留学生人数猛增成为学校面临的生存压力.学校试图通过教育改革缓解这一危机.

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国家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那么,这种高素质的人材又从哪里来呢?只能依靠高水平和高质量的教育.所以,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材,也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国民,是各国教育所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宗旨

总目的: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指导思想:“三个面向”、“三个代表”.

培养目标: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从三个维度展开课程目标,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发展的基本素质,以终身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发展的重点,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为发展的最高目标,通过学科统整和新学科的设立,使课程更全面、更贴近学生生活,强调科学与人文的统一,把科学精神、科学理性、科学态度与人文精神、人性关怀、人格发展融合起来.

回归生活,力求达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与统一,通过选修课程设立,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规划人生,通过领域-学科-模块,使学科课程的教育内涵得到升华,通过综合课程及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使学习、生活、社会得以融合,注重课程的综合与统整,调整和增加综合课程,设置形态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总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它对当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实践,以此来促进新课程改革,把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