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13 浏览:17232

摘 要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核心是探索,探索的表现除了积极操作材料之外,主要表现在幼儿的提问上,提问能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幼儿的思考能力.但在目前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过程中幼儿很少提问,甚至不提问,幼儿正在逐步丧失了主动提问的能力.为了提高幼儿的提问能力,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提问水平,从而提高幼儿的提问能力,使幼儿敢问、会问.

关 键 词提问能力 幼儿 科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幼儿所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都是幼儿学习科学的起点.科学领域正是通过不断的制造问题,不断的打破幼儿的认知平衡这样一种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幼儿能提出问题,说明他们正在思考,在感知事物和现象,并且在努力的把得到的信息与原有经验联系起来,是他们正在进行学习的表现,是他们学习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思考能力是有而与生俱来的.正如杜威先生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①

但是现在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过程中幼儿主动提问的声音越来越少,而幼儿在被动的回答教师抛出的各种各样经过精心设计并拟好标准答案问题的声音成了活动中的主要声音.这种现状不禁让人感到担忧,为什么幼儿越来越少主动发问?幼儿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他们在权威的教师面前感到害怕,是他们在神秘的科学面前感到茫然,是他们在深奥的知识面前感到无力.幼儿是稚嫩的,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教师通过合适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而不是剥夺他们思考的主动权,代替他们思考和提问.

1.营造安全心理空间,使幼儿敢问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任务是幼儿主动探究行为和主动探究意识的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究行为主要是通过与周围的事物进行积极互动来表现,幼儿的主动探究意识主要是通过主动提问来表现.也就是说,幼儿的思考能力可以通过提问能力表现出来.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生活空间中发生的.这个空间主要是由个体需要和他的心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所构成.而人的行为是由这个空间决定的.②

在幼儿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很薄弱,在行为上和情感上极易受到周围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影响.有研究表明,成人和同伴的支持与否是影响儿童提问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必须“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③教师通过一个不经意的亲切微笑、一段简短的等待,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感受到平等的对待,让幼儿拥有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同时,还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④

在这种,平等、和谐、宽松的心理空间下,幼儿自然全身心地放松,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对周围事物的主动探究中,在各种认知冲突和情感冲突的撞击下,能够就他们真正想知道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质疑,而不是被动地、简单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习教师让他们知道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变“要幼儿学”为“幼儿要学”.

2.优化提问水平,使幼儿会问

幼儿的思考往往是杂乱无章的,缺少逻辑的.如果完全放任幼儿独自思考和探索会大大降低幼儿的学习效率,有时候甚至产生负面的影响.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操作材料给幼儿创造提问的机会,同时运用适当的提问来引导幼儿思考,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不等于幼儿的“学”,但幼儿的“学”是教师可以加以影响的.

有人曾做过一个调查,认为教师设计的问题30%可以用“是”和“不是”来回答,60%可以通过反复练习、简单模仿和对事实的记忆来回答的,只有10%是能够引起孩子认知冲突的、创设了问题的情景、能帮助幼儿形成“建构”的问题.同时,还有研究表明,无论是在不同年龄层次的班级还是在各个领域的教学中,低层次、封闭式、质问式的提问占多数.⑤

教师的提问是幼儿思考方向的引导者,对于尚不成熟的幼儿,教师带有启发性质的提问是他们进行思考和攀爬的支架.提问并不是越多越好,应把握住少而精的原则.提出关键问题引导幼儿思考,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当教师越少问幼儿问题,越多倾听幼儿话语,幼儿越可能在简单的答案后面陈述自己的想法;当教师越常对幼儿发问,幼儿则越是容易出现简短、单调的对话反应.⑥比如,在一节题为《鲁班的故事》的大班科学活动中,一位老师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见过吗?想不想知道它有什么用?哇,这把锯子它是不是很棒啊?你们想不想要一把锯子啊?鲁班怎么会想到把锯子做成这种模样?你们在哪里还看到过像锯子一样的东西?等这些问题中,只有问题“鲁班怎么会想到把据子做成这种模样?你们在哪里还看到过像锯子一样的东西?”是具有思考性、铺垫性和启发性的有效提问,其余都是过于简单、表达含糊不清、无意义重复的低效提问.这种水平偏低的提问使注意力记忆分散的幼儿很快失去兴趣,使科学探索流于形式.正如蒙田所说:“教育孩童首重激发兴趣和爱心,否则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毫无意义可言.”在科学活动过程中,只有教师通过自身高水平的提问,才能真正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这也是新时期幼儿园科学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好奇、好问是幼儿的天性,在问与答的过程中,幼儿学习知识、了解世界.作为教师应该通过你的言行告诉孩子,你对他的提问的真切的重视、由衷的赞赏和鼓励.在科学活动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的提问空间和良好的提问榜样,让孩子敢提问、会提问,进而让孩子们爱上科学.

注释

①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55.

② 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307.

③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55.


④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

⑤ 崔姗.对话视阈下幼儿教师提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⑥ 袁宗金.回归与拯救[D].南京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