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课留下“科学”的痕迹

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344 浏览:33056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的行为准则.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探究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挖掘探究素材、充实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留下“科学”的探究印迹,使科学素养得到健康、和谐、稳定发展.下面以我执教的《一天的食物》为例,谈谈我的实践与探索.

一、科学的味道营造痕迹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良好的情境.笔者认为科学的探究更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因此,营造一个浓浓的探究氛围,创设一个真刀实的探究环境,让科学课有着浓厚的探究味是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和成功探究的前提.

《一天的食物》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主要由“记录一天的食物”和“给食物分类”两个部分构成.这两个部分之间是相辅相承的,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后者对前者进行整理.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活动从一天的食物开始,让学生把混合类食物拆分开来进行记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自己身边的科学,并用较为科学的方式对于身边的各类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并表现^与食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以分类为手段,紧密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让孩子们认识到生活中要合理搭配食物,为孩子们在后面的学习中建立膳食营养搭配原则,建立健康饮食的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食物,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与学习中有着较多的体验,这些体验都会构成本单元学习的基础.但孩子们对于食物的认识常常是零散的,甚至可以说是熟视无睹的,留在他们脑海里的烙印大多是米饭、水果、鱼、肉等这些食物的具体形象,想到和遇到的问题最多也不过是喜欢吃什么,吃的是什么,即使涉及到营养及饮食健康问题,得到的解释也不尽全面,关于食物的种种话题根本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与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学习,让他们尝试用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眼光来看待“食物”,去发现食物与人体生命活动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则以孩子们一天当中吃的食物为载体,通过按照旱、中、晚的时间顺序记录一天吃过的食物,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自己的一日三餐所吃的各种各样的食物,发现食物的多样性,让学生体会科学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使他们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关注身边的科学.同时,指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搜集、整理有用的信息,引导学生经历一个记录、整理、发现、归类、再整理、再发现的过程,掌握分类的方法,形成分类的技能,并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辨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养成善于表达自己思想的好习惯和乐于修正自我的好品质,提高其科学素养,达到科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科学的争论加深痕迹

俗语曰: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科学的本质是求真,而求真的过程少不了争论.在我们小学科学课堂,有意识地引发争论能有效促进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科学求真的精神会得到有效提高与发展.

给食物分类环节是本节课的浓墨重彩之笔,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重难点,我安排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自主分类.在这里,我没有刻意要求学生怎么分类,只是对学生在分类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交待,然后鼓励学生按照日常的生活经验和自己的想法对食物进行分类.让学生充分暴露在分类的前概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不是按同一个标准来分,在一次分类中出现了多个分类标准,显得杂乱.还有按他所确定的标准来分,有的食物分不进去等等.这时,孩子们暴露的问题越多越好.

活动二:分析研究自主分类结果.在学生进行自主分类后,我选择了一个典型案例,先让学生观察,去发现典型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这时,我没有参与很多,充分让学生去发现、去争论,在他们的互动中,在他们的思维碰撞中,不断对典型案例中的不合理的分类行为和标准进行一个判断,并给予修正,这样让他们在不断地发现、整理、再发现、再整理中,逐步明确分类的方法有很多,但在一次分类中只能有一个标准,从而使分类更趋合理,使知识产生关联,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食物分类知识,形成“先确定分类标准,再根据标准进行分类”的分类技能,并让学生在思辨中养成善于表达自己思想的好习惯和乐于修正自我的好品质.


在这过程中,参与争论的学生,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求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竞相迸射,争论让探究刻下深深的印痕.

三、科学的思维延展痕迹

在当前的科学教学中,探究学习已成为小学生科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但透过这些探究学习的活动形式,我们静心思考,如果我们仅仅把“以探究为核心”理解为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多活动”,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那这种认识无疑是肤浅片面的,探究活动只是科学探究的外在形式,而科学思维才是探究的灵魂,探究的本质,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如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去创建思维场?

在本节课的分类环节中,我通过三个活动:根据生活经验自主分类——暴露问题、分析研究典型案例——发现问题、小组修正自己的分类——解决问题,从三个层面,层层展开,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在思辨中经历了由纷繁到简单,由模糊到清楚,由杂乱到清晰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的思维建构过程,不仅让学生牢固掌握了科学的食物分类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学生的分类技能和修正自我、完善自我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湖北枝江市公园路小学)

(责任编校:辛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