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开面纱看乡村建设中的政府作为

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238 浏览:70673

近年来,作为社会热点的中国农村问题,已成为众多研究者热情关注的领域,研究成果日众.在与农村研究同行的交流和讨论中,大家对此在欣慰之余又均有强烈的紧迫感,以为当下紧迫的问题是应考虑“怎样突破瓶颈、将研究进一步深入下去”.笔者以为,这种深入需从多方面人手,既需要有研究工具和方法的更新,也需要有研究范式和理论视野的提升,更需要有对多样性乡土国情的深入观察和比较.《中国乡村调查――政府行为与乡村建设研究》一书作为我们近五年来研究的新成果之一,正反映了自身在这方面的尝试和努力.

前些年,我们对农村问题的研究,更多的精力放在乡村内部的微观层面,如乡村组织、乡村干部和乡民,农村宗族、文化和乡村治理,农民生活、乡村财政和农村经济等等,试图把握和理解乡村社会自身运作的实态及其规则.在此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影响乡村社会的宏观体制和环境等外部因素,如城乡二元体制,“分税制”改革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政治体制、政府行为对村民自治和基层的影响等等,但严格说来,对后一种宏观体制和外部层面因素的关注依然严重不足.不幸的是,这种欠缺同样发生在当今中国农村社会的研究中.在非学术圈的民间社会里,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如近年极引人注目的《中国农民调查》一书,对乡村问题的溯源即仅到地市政府而已,根子更多是指向县、乡政府和基层干部.然而,随着对乡村问题观察和理解的推进,我们日益感到:在当今内外“一体化”、上下“一元化”的中国,乡村社会尽管有其自身的运作逻辑和特色,但就总体而论,仍不过是宏观棋盘上的一个小卒而已,无不受着宏观体制和环境的制约.因此,离开对宏观环境的理解和把握,就绝难得到对乡村问题的正解.本着这样的认识,本书即试图主要分析和理解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治理行为及其相关政策,并以此视角解读其对乡村建设的实际影响,而这正是构成“地方治理之实态与绩效”的重要内容.

显然,在这里,我们是将“地方治理实态与绩效”的研究当作一个经验性论题来处理.有实证研究经验的人士大体会承认,在公开性尚不高的当今中国,观察和研究政府的治理行为总会有一个“准入”的难题,难以做到真正“走进现场”.所幸的是,在本书作者中,除了本人已不是“政府体制内”成员外,其他的皆为体制内成员,有的甚至是位居要职的领导干部.这种身份让我们不仅能自由地进人现场,更能借着对工作的切身体验和感受来研究.换言之,本书正是对作者们自身工作的写实描述和分析,对自己主政区域(或县或乡)的案例研究,或对亲自组织或参与的事件的案例研究.不过,我们的研究虽源自感受与体验,但绝不是仅限于感受与体验,而是力图走向系统、深层和独立,在全面把握实态的运作中理解其内在的规则和逻辑,因此,书中既有大量的现实案例,更有详实的可靠数据,以及对现象本身的分析.


本书涉及了以下论题.

一、乡镇工作实态与政策损农

本书的上编曾以《农民负担――来自基层的报告》为题,贴在数个有关“三农问题”的网站上,也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怎么写作中心所办的《中国研究论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