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124 浏览:106132

[摘 要 ]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市场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各方面要求在发生逐步的转变和提高,而形成应用型会计人才主要途径的会计教育必须进行改革才能使培养出的应用型会计人才适应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

[关 键 词 ] 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

应用型会计人才是一个具有立体感的时间性概念,其职能和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变更着.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办学理念是主导,教师素质是关键,教学内容是基础,能力培养是目的,考试方法是手段,接触社会是途径.按照学校“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创新性、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力足于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这种人才应该具备:知识、专业技能、创新学习能力.专业教育应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教育的实用性.现代大学教育不仅要着力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掘他们的能力、水平、创新力和潜力.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重心由重视“教”向重视“学”转移,强调学生自身树立主体意识、发扬主体精神、履行主体职责.

一、 培养有特色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必要性

现行会计教育存在着培养出的学生与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很多大、中专甚至本科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学校接受了的会计教育,毕业时却与会计工作失之交臂,在一系列的人才招聘会上,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及创新精神差,招来后企业还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和资金进行培训.因此,他们更愿意招聘具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学生就业难,这个尖锐的问题反映出我们的教育产品――会计专业学生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弱.而在这时会计行业又在呼吁急需会计人才,原因是他们所拥有的会计人才知识结构陈旧,这就出现了会计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会计教育部门因为学生不能就业而简单的判断会计专业面临“萎缩”局面,要减少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招生;而市场中却呈现会计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那么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究竟应当是什么样的?学校培养出的会计人才为什么不能在市场中就业?这里就突出一个应用型的问题,也是我们讨论和思考的主要问题.


1.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它是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将知识转化为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知识经济的到来,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为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1)知识经济时代要建立起应用型会计人才是资本市场支配者的新型理念.随着经济体制的变迁,改革开放的深化,会计的职能和作用在潜移默化的变更着.仅仅核算、反映、监督经济业务运行的全过程并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已不再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知识经济要求应用型会计人才转变工作理念,树立全局观念,扩展企业理财思路,从微观的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扩展到宏观的全面的企业管理工作中去,支配资金运作,增强企业活力,成为企业利润的创造者,资本市场的支配者.

(2)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形成要求应用型会计人才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和运用会计网络传递会计信息.会计电算化使会计由手工记账的“原始社会”进入计算机会计处理的“文明时代”.会计电算化实现了会计信息瞬间无误处理,摆脱了繁琐的手工记账程序,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速度,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突破人工计算对计算复杂问题产生的限制,使原来为追求简便而简单化了的计算得到完善,使之能更准确地模拟和反映企业的经济运行过程.实施会计网络化使会计信息共享是会计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变革.会计网络化是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的高科技结晶,它会使全世界投资者通过网络了解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可以使企业足不出户而将其财务信息传递到世界各地.

(3)知识经济条件下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大大减少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使会计工作重点由核算转变为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财务管理,实现了会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由核算型会计转变为管理型会计,就是将会计工作的重心由传统的对会计信息的加工转变为对会计信息的分析、运用.在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上,企业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会计的功能不仅仅是反映经营成果,更多的是参与企业管理.据有关资料记载,在美国大企业只有29%的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报表及相关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工作,71%的会计人员从事资本运作、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等管理工作,而且美国约有70%的公司总裁是来自于财经方面的专家,而且是以会计行业的专家为主.知识经济时代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是知识创造利润的时代,运用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并将其运用于企业管理,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为企业创造出不同的利润.

2.适应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需要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北京举行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包括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而38项具体准则中,还包括了22项新推出的会计准则,并对原有16项会计准则做了相应修改,这极大地丰富了原有的会计准则体系.如新会计准则中,关于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不再采用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只保留了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这样对于原先采用后进先出,存货较大,周转率偏低的公司会造成毛利率和利润的不正常波动.新会计准则体系,将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施行.相应高校的会计教学要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积极宣传和普及新的会计准则体系.

二、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体现以培养侧重实践应用能力、具有创新能力、有特色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国内现代技术企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应该有较为宽厚的科学理论基础,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以及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善于吸收现有的科技成果,并能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就必须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也要尽可能地提倡面向应用的开发、研究、科学咨询和技术转换的能力的训练,但人才培养目标并不能局限于狭窄的专业范围内,毕业生要能够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并能够承担新的职责.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要遵循人才培养自身的教育规律,同时突出实践,强化应用.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特别注意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应用性部分,把应用型环节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强化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同时更要注重和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打下宽厚的理论知识基础,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相互渗透和融合,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在氛围的熏陶和实践环节的训练.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和实践氛围的营造,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保证.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如课题实习、毕业设计等,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怎么写作活动,领悟到应用科学的广阔前景,引发参加科研活动的强烈愿望.

三、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措施


1.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现代教育思想,为充分体现应用型特色,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会计专业从培养目标出发,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确定了职业能力和专项能力,在对各专项能力要求的分解中设计出课程模块,据此撰写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精选教学内容.各课程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结合,其中专业技能的教学模块采用相对集中的教学形式,分阶段完成,基本能力模块的教学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与专业技术能力模块教学相互呼应、相辅相成,综合实践与毕业设计安排在最后,是对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升华与提炼,体现应用型能力培养.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从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出发进行课程调整.在核心课程设置方面,紧跟市场需求,率先加大实务类专业课的课时量,为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例如,传统的课程安排中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方面的课时较少,安排在财务会计课的最后,一般会计报表都是安排在课程最后阶段讲,所以待讲到会计报表时,课时已经所剩无几,导致长期以来会计专业毕业生不会编制报表,甚至看不懂会计报表的尴尬状况.为了加大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的力度,应把原来的财务会计、会计准则、会计报表几门课进行重新整合,调整为《财务会计实务(一)》、《财务会计实务(二)》和《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在加大会计报表课时量的同时,配备精兵强将分头把关,保证学生练就扎实的会计实务操作的功底,为将来在会计岗位上当好领导的参谋,储备了会计信息分析与评价的实际技能,从而打通了书本知识与企业会计操作实务之间的通道,使学生清楚地掌握了会计信息在企业是怎样核算出来、报送出去的.

2.以能力为特征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

(1)加强会计实践教材改革.针对专业特点,编写适应社会需要的会计实践教程.如:《会计学原理实训教程》、《成本会计实训教程》、《审计实训教程》.编写的会计实践教程,以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事项,以及与产生和形成这些经济事项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经济联系、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凭证在各会计岗位的传递程序作为模拟实验对象,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从而,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了清晰直观的了解,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

(2)建立与会计实践环节相适应的企业实习基地.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必须体现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一方面,可以利用高校本身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条件,通过建立互惠互利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开阔渠道吸引生产实际部门共同参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到教学资料的编写、教学活动的组织,都要来源于经济建设第一线. 教师可以组织实习小组定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里发生的各项业务,这种实习组织方式,能使学生们能身临其境,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配合实验室里的模拟数据练习,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通过校外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同时,通过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可以与企业合作和研究经济领域的课题,为企业财会人员后续教育进行培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使学校和企业达到双赢效果.

(3)完善校内手工模拟实验环境,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和强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每门专业课程结束后,针对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开设模拟实验;为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应尽量采用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材料进行实验,使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如同置身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中,从而达到实验目的.同时,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化会计电算化应用,积极推广会计实用软件、考试软件的使用.

3.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

教师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基础和主力,加强对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的训练,有计划有步骤的鼓励教师到企业现场实习,并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达到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是使教师知识结构达到复合型,不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做到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具体措施有:每年可以派出几名青年教师到企业会计部门实践或挂职锻炼,在具体岗位上锻炼教师自身的操作能力,积极参与企业的课题研究和专题调查,增强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对国际化专门人才的需要,必须使专业教师具备国际眼光和涉外知识结构,可以选派部分青年教师赴国外进修培训.

另外从企业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来校,承担一些课程的讲授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校内会计教师素质的提高.以审计学课程为例,可以与会计事务所合作,由资深的注册会计师来校讲授《审计学》课程,将企业最新的个案及时讲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企业个案.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