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626 浏览:56665

摘 要: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降落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关 键 词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 探讨

内控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不同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与内控政策落地相匹配的方式.自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起,中国所有上市公司的财务人员们都面临着内控建设的考验.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随着企业对内加强管理,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逐步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自我检查、调整及制约系统.

一、内控制度建设的作用

1.成本与效益的平衡.内控建设本身纯粹是一个投入的过程,它不直接产生收益,但能为企业间接创造经济效益.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就是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另外,内部控制通过确保公司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控制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内部控制是达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进而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降低委托写作技巧成本的有力保证.

2.人治与法治的平衡.企业内控建设的过程可以解读为从放权到集权的一个过程,通过内控建设,扭转了“人治”企业环境的弹性与纵容,成为公司治理中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博弈的基本条件,促进了所有者和经营者权力的制衡.

3.直接与间接作用的平衡.对于企业而言,实施内部控制最直接和最大的收益即风险控制,随着内控建设的不断深入,内控建设让企业的管理更加透明和规范,管理层让每个员工都认识到内控建设与风险监控关系到每一个岗位.

二、现行内控制度的不足和问题

1.内控目标的差异.现阶段企业从决策层和各管理部门以及到各位员工,都把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作为其业务活动目标,各环节、各部位缺乏沟通和相互联系,把内控制度理解成一般的规章制度,理解成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实施国家法律规章的具体细则.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相差甚远.

2.内控内容上的差异.现行内控制度的内容,多数对工作纪律和岗位责任制以及奖惩制度要求甚多,对企业组织的任务和目标不明确,管理组织的设计不科学,强调了检查性,忽略了预防性和指导性.因此,使内控制度很难发挥其控制作用,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3.内部控制的局限.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许多单位的“一把手”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或抱有私心杂念,抱着有与没有无所谓的态度,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内部控制固有的刚性和严肃性,管理者没有成为内部控制的原动力,造成企业的内部控制失控.

4.企业风险意识差.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产权都是国家的,有损失也是肉烂在锅里,没有人去关心风险问题,也没有培养出风险防范意识.改革开放以后特别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产权改革得到了不断深化,但是在产权改革过程中没有将风险意识贯彻到企业管理中,甚至在产权改革中就出现了风险问题.

5.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尽如人意,公司章程大多照抄《公司法》,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指导意义.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套班子一套人马”,责、权、利的划分形同虚设.

6.内控制度建设方向迷失.在内控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大多企业没有理解内控的真正目的是防范风险从而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有的企业只是在形式上制定了内控流程,实际工作中并不严格执行,没有从内控本质上搞内控建设;有的企业形式上的流程也不很规范,为应付检查而搞突击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7.组织机构不完善.组织保证是做好内控工作的一个前提,但从目前情况看,一般企业都是在财务部门设立内控工作办公室,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工作人员,没有建立起至上而下的的组织体系.内控工作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致使对流程的建立和执行缺少监督,也就谈不上落实到具体岗位.

三、企业内内控制的具体内容

1.内部管理控制.通过计划控制、生产控制、质量控制、物资存货控制、营销业务控制以及管理组织机构和组织人事控制等,合理划分各管理部门的权限,明确其责任,为恰当地进行计划、组织和领导工作,高效而且经济地实现企业组织的任务和目标提供适当的保证.

2.组织规划控制.为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组织机构的相互控制.单位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不得越权执行,对非经管的事务限定接触.

3.内部会计控制.新《会计法》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执行,靠的就是内部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对会计记录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通过授权批准控制、会计分设控制、会计记录控制、实物控制等方式,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证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4.外部监督控制.通过相似度检测组织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审计评价,对财务报告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控制审计风险,减少因决算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导致发表不准确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四、完善内控制度的建议和措施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促使所有者对经营者形成控制和制衡机制,防止经营者滥用权力.健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使所有者通过法定形式进入企业行使职能,通过在企业内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保障所有者对企业最终控制权,形成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激励和制衡机制,从而使三者的利益得到保障.

2.提高管理者的素质.首先要大力高层管理者的素质,不同素质的高层管理者,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其次是提高会计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综合素质.应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从正反两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法纪、政纪等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其自觉遵守和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同时要对会计、审计等相关专业人员开展持续有效地的专业知识教育,以不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使各岗位人员均能胜任其承担的工作职责,减少业务处理的技术错误,并能及时发现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3.加强内部审计.要使内部审计更好地发挥作用,就要将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作用,不仅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而且还能够发现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中的重大缺陷和现有内部控制没有得到执行而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自我约束机制.

4.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立以“防”“堵”“查”为主的事前控制体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按有关制度、规定经过复核;对重要业务或超常规业务要有明确的处理程序甚至实行双签制,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对企业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周期性的核查;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任审计及监督审查企业会计报表等手段,对有关业务和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通过“防、堵、查”的监督控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5.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并使之不断完善,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以观察其是否有效执行,执行中效果如何及存在什么问题等.从而不断修改或调整有关控制环节和措施,促使内部控制日趋合理有效.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部门和个人,应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应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职称聘任挂钩.

6.强化外部监督.从传统意义上说,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主要依赖于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但种种原因使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因此须借助外部力量来实现.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应统一协调,合理分工,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形成有效的监督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