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068 浏览:92721

摘 要 :从会计信息质量的发展历程讲起,重点介绍了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及对策.对我国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探索作了简要的分析,指出为规范信息质量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准则及其约束力,分析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以及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最后,针对目前会计信息方面的缺陷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认为健全法律制度、加强规范市场主体、建立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强化道德观念将有效地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关 键 词 :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准则 信息失真 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128-0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会计信息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上越来越重要.由于新旧体制转换中相关政策措施不到位等,会计信息不真、不实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合法利益,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运行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说明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至关重要,它将有助于政府采取适当的手段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有助于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及资信进行评估,有助于投资者正确投资决策等,从而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发展历程

根据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从用户使用角度的定义,会计信息质量应是其满足需求者的程度;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1994年颁布的ISO8402-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有关质量的定义,会计信息质量应是会计信息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总和.最早研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文献可追溯至1970年APB第四号报告,该报告提出了相关性、易懂性、可验证性等七条,但忽略了一个最主要的质量特征:可靠性.1980年5月,美国FASB第2号公告第一次将会计信息质量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项目,之后,许多国家和组织都着手研究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提出了四项主要质量: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将会计信息质量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与报表内容有关的质量,包括了相关性和可靠性;第二部分是与报表表述有关的质量,包括了可比性和可理解性;第三部分是对信息质量的约束,包括了及时性及效益大于成本等.

1.我国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探索.从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发布起, 我国会计准则和相应的会计制度在不断变革,各种旨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准则、制度和补充规定陆续出台.先后有1992颁布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1993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1997年颁布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法规,1998年颁布流量表等会计准则、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1999年颁布债务重组、收入、投资、建造合同等会计准则以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问题处理问题补充规定,2000年颁布非货币性项目、或有事项,2001年颁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并重新修订以前发布的各项会计准则如债务重组、投资、非货币性项目等准则以及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等三项准则、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2002年颁布固定资产、存货、中期财务报告等准则.再到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通知,宣布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的内容涵盖了目前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多个方面,在对资产的确认以及计量、披露等方面更贴近国际惯例,同时,新准则也明确规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这对提高各类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2.新准则对信息质量的影响.新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及部分国有控股企业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十二号至第十四号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新准则的实施使企业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公允性明显增强,会计信息质量整体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优化了会计信息环境,有效防范会计信息的系统失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合理决策;强化了税收筹划的理财功能,促进宏观经济经济管理部门的规范管理化.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尽管我们一直为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在努力,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还是层出不穷,认清我国当前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显得更为重要.

1.新准则对会计信息的挑战.

(1)“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新会计准则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给予公司更大的自主权.同时新准则体系在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中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允许债务人确认重组收益、非货币易中以公允价值确认换入资产并确认置换收益等.但确定公允价值的主观随意性大,从而增大了经营成果的不稳定性,“公允价值”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

(2)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新准则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上,有多项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不得转回,堵塞了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途径,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资产账实不符.新准则的实施,扩大了资产减值的范围:企业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商誉、生产性生物资产、矿区权益、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的投资等只要符合规定,都可以计提减值准备.新准则还规定资产减值的价值是可收回金额的协议销售减去处置成本后的净额或者预计未来流量现值两者中的较高者,由于未来流量的不确定性,从而使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更多地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确认,存在着较多的主观因素.而会计人员主观判断和估计准确程度的高低必然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新准则规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不予转回,虽然堵塞了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途径.但随着经济活动的变化,企业原计提的减值存在转回的实际情况,新准则规定不予处理,使资产的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

(3)债务重组的收益.新准则规定债务重组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可能会产生巨额利润,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债务重组利得作为非经常性损益计入当期损益,给上市公司带来利润.因此,那些负债金额较高又有可能获得债务豁免的公司,其每股收益在新准则实施后,将出现大幅上涨.这种由于会计政策变化形成的收益,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失误,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