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自贸区判与中国的应对

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219 浏览:56972

2013年3月26―28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FTA)首轮谈判在韩国首尔举行,由于谈判在中日、日韩因领土纷争、政治关系紧张的状态下启动,因而备受各界关注.

首轮谈判主要围绕自贸区的机制安排、谈判领域及谈判方式等议题进行了讨论,涉及商品、原产地规则、贸易救济、怎么写作和投资以及知识产权等重要内容.三方商定将同时展开货物贸易、怎么写作贸易和投资等所有领域的谈判,是否将知识产权和电子商务等纳入谈判范围尚未达成一致.2013年7月下旬将在中国举行第二轮谈判.

谈判如期启动的背景和意义

中日韩自贸区的设想,是2002年在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上提出的.2003―2009年三国专家小组就自贸区进行了可行性学术研究,2010―2012年又进行了官产学联合研究,并得出积极结论.2012年5月,三国领导人在北京举行的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达成共识,决定年内正式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同年11月,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东盟系列峰会期间,中日韩三国宣布启动谈判,并决定在2013年初进行第一轮谈判.

作为亚洲第一、第二和第四大经济体的中日韩,其经济总量占亚洲的70%,占全球GDP的20%.2012年三国进出口总额约为5.4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量的35%.三国经济联系十分密切,中国已连续多年是日韩最大的贸易伙伴,目前日韩分别是中国的第五和第六大贸易伙伴,两国也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但是,这些经济联系是靠市场机制、靠企业的运营建立起来的,缺乏系统的制度构造,既没有双边、也没有三边自贸区,与三国经济关系现状不符.三国在资源、技术、资金、市场上互补性强,同时存在产业结构差异和地缘优势,建立更高层次的合作框架是三国发展的共同要求.

目前,三国间经济互补的巨大潜力还远没有发挥出来,相互投资仅占三国对外投资总量的6%左右,贸易依存度也仅有21.3%,远低于欧盟的64.8%和北美自贸区的40.3%.中日韩建立自贸区,不仅有利于加强三国经贸联系,同时也对促进东亚地区经济融合和世界经济复苏具有深远意义.三国经济总规模在全球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贸区建成后,将形成15亿人口的大市场.据商务部的数据,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将使中日韩GDP各提升2.9%、0.5%、3.1%.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亚洲已是世界经济的引擎,拉动世界经济走出衰退阴影,中日韩作用不可低估.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在双边政治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启动,本身具有重要意义.三国关系的好坏对三方来讲都很重要,目前阶段,由于三国都是新领导人上台,受中日、日韩岛屿争端的影响,尚难在政治上迈出实质的改善步伐.但三国均高度重视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在政治关系陷入僵局的同时,都希望以经促政,以经济领域的对话为突破口来降低对抗的激烈程度.谈判如期启动,说明各方都不愿把大门关死,都为未来关系的改善留了一道门缝,坐在一起谈判本身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正如日本首席谈判代表鹤冈公二在首轮谈判强调的那样,“尽管政治上困难重重,但还是开始了谈判,从这一点上也证明了日中韩FTA的价值”.新上任的韩国总统朴槿惠在第一次国务会议上就提到中日韩FTA,指示“要认真进行准备”.

谈判的焦点问题和困难

中日韩FTA谈判虽如期启动,但困难不容低估,面临着来自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方面的难题.经济上,各国都有各自关注的重点和敏感领域.如中国在农业和纺织业具比较优势,但在传统产业和怎么写作业方面,日韩具有先发优势,在知识产权、环保、技术标准、政府采购等非WTO领域和社会条款方面,也与中国有很大的利益差别.三方须妥善解决现有分歧,照顾各方关切的敏感产业,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相互开放.在双边自贸协定谈判方面,进展也不顺畅.日韩在汽车、电器等制造业领域竞争激烈,韩对日拥有结构性贸易赤字,对韩日自贸协定态度比较消极.韩同时担心在中日韩FTA框架下受到削弱,又试图先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确保在中国市场的优势.

政治上,缺乏相互信任是最大的障碍.没有互信和平稳的政治关系,谈判不可能顺利进行.中日在钓鱼岛以及日韩在独岛问题上的争端已对中日韩经济合作产生实质影响.中日经贸明显萎缩,日韩宣布终止货币互换协议扩大措施.国民感情受此影响日益疏远,在此背景下,自贸区建设进程有可能出现反复.


根据中日韩自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谈判的主要内容包括:货物贸易、怎么写作贸易、投资和其他(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知识产权、透明度、竞争政策、争端解决机制、电子商务、政府采购和环境等).

货物贸易中,农业、制造业、原产地规则和贸易救济制度将是重点谈判领域.

农产品是中日韩推进自贸区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很多初级产品的产量排名世界第一,如大米、小麦、棉花、猪肉、家禽、水果和蔬菜等.而日韩则面临着可耕地面积有限、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农业贸易逆差逐年扩大的困难.相比之下,中国在农产品领域优势明显,对日韩保持了绝对的贸易顺差,从中日韩FTA中获得的可预见收益要高于日韩.处于劣势的日韩则对农产品实行高关税保护,2010年,中日韩农产品最高的实施税率分别为65%、640%和887%.日本农业是全世界保护最重的产业之一,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平均有一半的收入来自政府补贴和支持.农业一直是日韩参与对外谈判的重点领域,谈判中会提出对农产品自由化设立较长的过渡期.

制造业方面,三国都是制造业大国,在视听和通讯设备,办公室、会计和电脑设备、纺织品、服装和毛皮的出口方面,中日韩占主导地位.2005―2009年,这些行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均超过30%.日韩在钢铁、机械、化工、汽车等领域具先发优势,中国某些种类产品的关税仍然较高,如医疗和光学设备为25%,化工产品为50%,属敏感行业.若缩短敏感产品的过渡期,将给这些行业带来压力.

贸易救济议题近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一些缺乏竞争力的进口国产业,在FTA要求的贸易自由化环境下,倾向于采用贸易救济制度来自我保护.中韩是WTO成员中反倾销案大国,借中日韩谈判,提高贸易救济措施的透明度,确保实施贸易救济措施的非歧视性,有利于应对贸易救济起诉、树立大国的公平贸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