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思想品德教材,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196 浏览:20517

【摘 要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抓住教材特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长远看,也有利于学生适应开卷考试和终身学习的要求.

【关 键 词 】归纳总结能力合作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不仅贴近社会生活,更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及成长特点,是具有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尤其是七,八年级的教材内容,尤如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同学进行心灵的交流与沟通,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烦恼,分享成长中的快乐.教材版式新颖、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符合学生审美情趣.而初中学生已经具有相对独立的学习能力(既阅读能力),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抓住教材特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既可以实现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长远看,也有利于学生适应开卷考试和终身学习的要求.那么如何抓住教材,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 读目录,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学生自读前,带着导读提纲或相关思想性问题阅读,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的有效性,离开了对教材的先学(自读)任何讲解、提问,和讨论都失去了针对性,都没有实质性意义了,读教材目录也不例外,老师先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或要求,再让学生进行阅读,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读目录分先后两次,每次读目录带的问题不同,阅读目的也各不相同.

第一次读目录,明确本册教材的总体章节内容

每学期开学之初,拿到新教材上第一堂课,先让学生翻翻新书,读读目录,读目录之前老师设计几个问题:

1.本册思想品德教材我们将要学习什么内容?

2.共几个单元?几课内容?分别是那些内容?

例如:阅读七年级下册目录,要明确本册教材主要学习的是心理品质和法律常识二部分,共分为四个单元,八课内容.分别是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从容应对挫折、坚强意志、法律常识共六种心理品质和法律常识两部分内容,使学生明确每课内容的安排又是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由简单的概念、表现入手,再讲这种心理品质的作用,再讲如何培养这种品质,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 .

第二次读目录,明确基础知识和结构体系

每单元内容学习结束,做单元或一课内容小结时,让学生粗读一单元所学要点内容, 做一个知识结构小结,例如:九年级第三课的内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小结如下:

民族区域自治——基本政治制度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团结、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三尊重”——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怎样做)

爱国统一战线?

“一国两制”的含义

国家统一, 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其意义

台湾问题 ①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和立场

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政治基础 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

④统一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经过对目录内容的先读与后读,使学生对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和整体结构有了全面把握,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也就得心应手了,不至于出现对这门课程有“老虎吃天,无从下手”的局面,解决了部分学生在课堂只上会听“热闹”,下课后又“不知道学了些什么”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读图和情景材料,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最大的乐趣不单纯在阅读本身,而在于思考,由于思考被动阅读转变成为主动阅读,所以良好的阅读不只是接受而是思考分析.思想品德教材中每一个要点内容或道理的理解都是通过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情境插图和情境材料为背景认识的,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对情境插图或情境材料,让学生以表演形式展示,课前可以让善于表演的同学 “读”懂插图内容,准备充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表演, 生动直观表现教材内容.或者有些情景材料更适合诵读,就请善于朗读的同学“表演”,其他同学听了朗读之后,抢答材料后面的思考问题,其实所要的答案正是教材正文中要点句子或段落,如果是疑难问题,可小组讨论后再发表看法,最后共享新的见解或看法.这样学习使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理解教材内容,深入浅出,趣味无穷,学习兴趣也就由然而生.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读文中相关链接,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思想品德教材中的相关链接大多数是与教材紧密相关的典型事例或已研究的数据材料,如七年级下册第一课中讲知耻与自尊这一内容时的相关链接:“格式试剂”的发明者格林尼亚的故事;在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一课中日本推销员原一平的事例等.再如七年级下册少年能自强一课中,为了说明知识点“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努力方向”,课后相关链接罗列了有关学者对兴趣爱好和各种职业之间的关系的分类,这些相关链接内容或者深化解读教材内容;或者依据教材内容,对学生实践行为有导行作用,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中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所以读好相关链接的内容不容忽视,老师将适当的事例或材料让同学们课前读懂,课堂上需要时学生讲故事.相关材料课后请同学再查阅与此相关的资料,拓展知识面,加深理解,也可以依此为主题上一节活动课,在活动课中,学生以这一活动内容畅说欲言,发表个人的见解.甚至可以相互辩论.这样依托教材中的相关链接,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读课后巩固材料,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和实践能力

思想品德和其他科目一样,课后练习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九年级学生,老师精心筛选典型例题,读题前,要求学生学会领会“在读中审、审后再读”基本思路,学生先带材料后问题读材料,用铅笔画出材料中相关句子, 提炼材料中心思想;回头再审材料后的问题,看看是哪种问法,“是什么?” “为什么?”还是“怎么办?” 联系教材中相对应知识再分层作答.答案才会万无一失,严密无漏.这样在阅读中审题,在审题后再阅读.经过这样训练,学生做题中摸索技巧、掌握方法,使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对教材知识才会融会贯通,考试时就会得心应手.更重要的是通过行为训练达到知行统一的教学目的,对指导学生行为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信息反馈和矫正的良好机会.同时,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做好及时点评,在表扬与鼓励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相应方法的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能力,从而提高阅读的兴趣.

通过对思想品德教材的阅读,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品质和阅读情趣,使学生从会阅读到会学习、会生活.在读读、想想、说说、练练、咬文嚼字、练词练句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课堂的有效性.当然,在阅读过程中,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还需要教师长期潜移默化的培养和传授,需要学生的长期的日积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