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情感教学的审美效应

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47 浏览:21187

【摘 要】

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作文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反之,就会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掘生活中的美,丰富学生的情感;营造写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学会倾听与理解;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加强品评与批改,深化学生的情感.

【关 键 词 】

小学作文 情感 教学

“无欲不下笔,无情难为文”.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如果对写的人物缺乏真切情谊,对写的事物无动于衷,对写的景物没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情感,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这些情感必须在日常生活和作文训练中加以培养,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感悟亲情、学会理解人生,进而认识社会,在作文中抒发情感.

一、发掘生活中的美,丰富学生的情感

因为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美的概念是朦胧的.所以,把罗曼·罗兰的名言“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贴在教室最显眼的位置,让学生时刻都有意识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经常用浅显、形象的语言告诉学生,审美对象包括社会美、自然美、人物美和艺术美等.然而,空洞的说教常收益甚微.所以,每次写作文之前,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规定的习作要求走向自然、社会、生活去寻找美、发现美.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习作训练时,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把“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事理解成为“助人为乐”等狭义的概念,这样就很难出新.针对这个现象,就重点在“新”与“美”的统一上下工夫,着重启发学生: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能做到新与美的统一?其中一女生说她的伯父出海时将一条落网的鱼放走了.问她原因,她说那鱼是带“子”的.全班哗然.紧接着说这位伯父是为了保护海洋资源,放弃眼前小利,这体现了这位新渔民的情怀,这件事很“新”,这位伯父的心灵是美的.这样学生的思维顿时开阔了,从异彩纷呈的生活中发掘出形形色色的新风尚来.

二、营造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有行教学的条件.要想克服学生对作文的怕写情绪,就要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创设一个、和谐的写作心理环境.只有让环境感染学生,才会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进而激发学生表达情感需要的相应语言文字.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气息,才能避免写空话.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挖掘教材来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地收集课本上有关作家的生活与经历,或他们的写作成就等,向学生介绍他们的成才道路,激发写作热情.例如,在学习《泊船瓜洲》时,对其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适时穿插王安石数次锤炼“绿”字的故事.其次,对课本中给出的环境、情节、人物,配上乐曲,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给故事续尾,对诗歌进行改写等富有个性新意的作文创作.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写《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学习《狐狸和乌鸦》后,让学生写写乌鸦的肉被狐狸骗走后会变得怎么样等.

三、学会倾听和理解,加强师生间情感沟通

要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教学中,学生特别渴望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话语,甚至是一个轻轻的微笑,都会赢得学生的爱戴与信赖,都会触动他们的情感,激起作文的.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想学生所想,通过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喜怒哀乐,对学生平等相待,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与信赖感.师生之间有了真挚的感情,学生就愿意接近教师,愿意向教师坦露自己的心声,更愿意得到教师的理解与帮助,这样写出的文章才充实感人,才能找到写作的真谛.学生在家庭与社会生活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与烦恼,经过教师与学生的感情沟通后,他们就会在作文中写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可利用批语的方式与其沟通,拨开心灵的迷雾,排除成长中的烦恼.同时,还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教师值得信赖,才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作文表达出来.

四、加强品评与批改,深化学生的情感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了解学习结果的冤枉比不了解学习结果更能激起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学习的情感,促进学习的进步.所以,作文批改首先要及时,以满足学生尽快了解自己写作结果的情感需要.其次要善于点拨,富有启发性.恰当的评语不仅能使学生明确作文的方向,还能通过它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最后褒贬适度,注重鼓励性.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对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具有催化作用,作文批改要善于捕捉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尤其对后进生更要多加鼓励,让每个学生见了作文评语后都有成功感.美国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的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正常的个人磋商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的基础.这里所指的“个人磋商”,也就是不只局限于师生间面对面的交谈,也应包括“作文评语”.学生在接受评语时,有情感参与,是有选择的.如若老师的评语内容空泛,只评不导,或不痛不痒、草草了事,就会使学生从情感上拒绝它,甚至产生消极对立情绪.亲切的口吻,提示性的磋商语气,利于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读着觉得仿佛教师在同他亲切交谈一般,怀着愉快的心情,乐于动脑思考,认真动手修改.


【参考文献】

[1]汪道同.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认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

[2]刘 坤. 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探索 [J]. 课改研究, 2009,(10).

[3]和玉芬.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探析 [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