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优化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60 浏览:20557

课堂评价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判时使用的语言,课堂评价语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好的评价语能够改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和思考;而不好的评价语会导致整个教学场景陷入死板和沉闷,不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本文针对中学语文课堂评价语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

一、中学语文课堂评价语中存在的问题

相比新课改之前,目前课堂评价语引起了重视,并将评价语作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但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评价语言内容空泛、模糊

当学生完成某个问题的学习后,教师未能给予针对性的评语,而是模糊带过.例如在古诗词的朗读中,学生朗读后,教师以“读得很好”之类的简单语句带过.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这种评语产生麻木感,评价语的教学价值也就难以得到体现.表扬或肯定性质的评价过于空泛,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出针对性的评价,学生不能了解问题所在,学习往往只在学个皮毛,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2. 评价语言过于夸大,偏离实际

评价语是教师依靠主观意识进行的一种评判,而其中的感性成分超过理性成分的时候就属于评价语言的夸大化,使得评价语没有真实性,甚至有的评价完全属于教师的感性认知,忽视了问题所在,尤其是一些虽然满足语句结构的句子但是却偏离了道德准则,而教师此时如果表扬学生思维灵活,或有打破常规的想象力,那么就会片面加大学生的自信,而忽略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语文能力进行评价时,还应遵循素质教育基本原则,将问题客观加以指出.否则会误导学生,自我感觉良好,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客观公正地指出来.

3. 过于偏向于学生,盲从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必须要考虑到不同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但是有的教师过于迎合学生的想法,而评价标准也较为单一,例如掌声鼓励、不错、好等等.甚至有的时候引发了学生的错误意识,这实质上是教师责任的缺失,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导致学生难以认识自身的错误.

4. 以学生为主体,停留在口号上

教学和评价语的对象都是学生,只有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进行教学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很多教师虽然在口头上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以己为绝对主导,没有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学生主体地位实质上流于形式.

二、中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改进措施

中学时期的学生还处于心智的发展阶段,并未完全成熟,教师的评语对其有直接的影响.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也应该体现在评价语当中,评价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构建出平等的课堂环境,并且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以学生为主体是指针对全部学生,而不是仅仅侧重于学优生而忽视了学困生,应该研制适合所有学生的评价用语.对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正面积极评价为主,同时指出问题.学生能力的成长是指其在固有能力水平上升到另一发展水平的过程,这一区域可以称之为最近发展区.所以教师的评价语应该以积极评价为主,正面引导为辅助,让学生接受到有价值的信息,对学生上课状态进行观察,以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进行分析和评价,避免学生存在的问题被忽略,让学生了解自身能力的定位,从而使其更加具有学习动力,并提高学习积极性.


第二,评价语要有人文感染力.语文教材的内容实质上是以文字为载体表现出情感与价值.而中学语文课堂当中,教师、学生以及作者三方的互动使得教学的情感氛围更加浓厚.因此,教师的评价用语,应将教师所体现的人文感染力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只有当教师具备较强的情绪感染力,才能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记忆中的类似经历,进而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这不仅要求从课本的内容出发,也要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良好的情感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推动力.

第三,建立教师与学生合作交流的用语平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除了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包括自身的努力,而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生的学习要依靠其他学生和老师的帮助,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人际之间的交流合作最终实现意义建构.所以评价语应该建立在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之上,营造一个优越的交流环境,让学生在交流中畅所欲言,从而升华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课堂评价语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口头表达,也是教师结合教学原则以及教学目的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测.因此,教师表达评价语时,应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同时考虑到学生、课程、时间的差异,作出合理合适的课堂用语评价.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