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退弹拼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524 浏览:42718

二战时,日军在白刃战前先把退掉然后拼,是一个怪异而引人注目的战术.但这确实是其步兵操典的规定,这一规定因为看起来迂腐而令人困惑,然而它却是日本军队根据实战检验做出的结论,这和日军的兵器、作战特点是相吻合的.

日军在白刃战前退出,是指双方开始班以上规模近距离格斗的时候,而不是只要一准备肉搏,冲锋的时候就退掉,那纯粹是行为.当时各国军队都一样,在冲锋的时候不但不能退出,而且整个过程中要全力射击,尽量压制对方的火力.事实上在太平洋战争中,无论塞班还是冲绳,日军发动步兵冲击的时候,都是一边射击一边前进,并且把轻机写作教程放在一线,以增强压制火力(一线日军一直没有装备冲锋).

这倒不太需要担心误伤自己人,二战中,步兵冲击的散兵线即便以所谓“密集队形”发动攻击,其队形也远比冷兵器时代松散,士兵前后重叠的概率不高.真正采用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密集队形,冲击的效果往往很糟,比如瓜达尔卡纳尔日军对“血岭”的密集队形冲击,中国军队在忻口会战中对1002高地的强袭,过于密集的队形,造成己方后方人员的武器无法使用,而对方的武器命中率则大大提高,徒然增加自己的伤亡.

根据日军自己的统计,在白刃战开始以后,保留造成的损失比收获更大,因而明令白刃战开始后退膛.日军的制式轻武器,最典型的就是三八式,它的特点是弹丸初速高,瞄准基线长,身长.这样的特点使三八式射程远,打得准,也适合白刃战,不但日军喜欢用,中国军队缴获后也喜欢用,战前还从日本进口过一批.但是它也有缺点,因为弹丸初速高,质量好,命中之后往往易于贯通,创口光滑,一打两个眼,对周边组织破坏不大,在杀伤力上不如中国的中正式.白刃战中,这个缺点更为突出,因为白刃战中双方人员往往互相重叠,使用三八式,贯通后经常杀伤自己人,而且,由于贯通后弹丸速度降低,二次击中后弹丸会形成翻滚、变形,造成的创伤更为严重,而被贯通伤的对手未必当场失去战斗力,仍然能够反击.在二战的中国战场,因为装备和训练的优势,日军人员损失与中国军队相比,达到1∶4甚至1∶6的水平,而且日军处于人员劣势,因此,使用三八式在肉搏战中开射击,因为误伤造成己方大量减员,显然是赔本的事情.


在白刃战中,日军标准的刺杀准备姿势为一手握前护木,一手握托前段弯曲部,托稍下垂在支撑腿侧面,半斜向面对对手,尖略与眉平,这样,从斜上方到斜下方,正好护住颈、胸、腹要害,而一甩就可以突刺.摆出这个姿势,口不是朝向对方,而是朝向斜上方的天空!因此,格斗起来,射击的机会很难比突刺的机会更多.而如果作射击准备,手指必须放在扳机上,这就造成了两个严重问题:一是只要双方武器一相交磕碰,就会走火;二是手指不能全力握,影响了持姿态,拼杀中使不上全力.另外,三八式太长,转动口瞄准对方的力矩也长,如果对方不是出现在正前方,转动口的时间太长,可能口还未到位,自己已经被刺倒,这时候使用托进行打击无疑是更为方便的作战方法.可见,白刃战中能够有效射击的机会很少,保留膛中的,取得战果的机会微乎其微,反而影响了肉搏动作的质量.

无独有偶,发现在白刃战中射击得不偿失的并不是日本一家,中国军队也发现了这一问题.中国军队没有白刃战必须退掉的条令,但是西北军部队广泛在白刃战中使用,实际上也是主动放弃了射击的战术,因为不可能一手挥大刀,一手拿一支射击.当然这也是因为西北军出身的部队刀法独到,是当时唯一在白刃战中可以占到日军上风的中国部队.其他部队,包括八路军,刺杀技术与训练在二战前期都远不如日军,因此即便容易误伤自己人,也要保留格斗中开的战术,以达到“几条命换他一条命也够本”的目的.这里面,中国军队的质量较差,弹丸初速低,击中后往往留在对方体内,也是一个原因.顺便说一下,西北军的刀法脱胎自军阀混战时期的李景林部,独成一家,专破日式白刃战拼刺术,具体的刀法其实只有一招,出刀的时候刀身下垂,刀口朝自己,一刀撩起来,刀背磕开,同时刀锋向前画弧,正好砍人家脑袋,其威力在于挥刀的同时荡开对方武器,因为和劈砍是一个动作,对手来不及回防就中招了.日本人怕大刀队,并不是宣传,而是确有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