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货分离的交易:最易设诈

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01 浏览:13530

一、融资诈骗:

找米下锅遇“贵人” 专骗考察费

余先生2002年投资开办了一家小企业,如今企业发展势头相当不错,但资金有限,他想通过融资扩大业务.先后找了多家风险投资和投资相似度检测公司,可有些投资商看该企业规模较小而一口回绝,有些收下了项目资料,但始终没有回音.

正当余先生心灰意冷之时,终于有一家投资公司表示感兴趣.这家公司自称是大型国有企业下属的风险投资公司,公司人员由项目专员、助理、副总、总监等组成,对余先生的项目询问得很详细,评价很好.投资部总监还表示“先做朋友,再做项目”.余先生非常感动,因此在投资公司提出要考查项目的真实性、并按惯例由项目方先预付考察费时,他毫无防备之心.钱寄出去后不久,那家投资公司的、投资总监的手机全成了空号等

和很多创业者一样,余先生认为,融资就是别人给钱,不会遇到骗子.他根本就没想到,伎俩高明的诈骗者正是利用了自己急于找米下锅的心态,让自己觉得遇上了“贵人”.他们会夸口自己公司规模、专业程度以取得创业者的信任,然后对融资项目大加赞赏,最后借考察项目名义骗取考察费、公关费等,收费后就销声匿迹.

通过这件事余先生记住了,融资要找正规的投资公司.除了要对投资公司的背景进行全面调查,还需要保持警惕的心态,特别是对各种付款要求,多问几个为什么,必要时可运用法律合同来保障自己的利益.

二、对缝诈骗:

垫付货款 有去无回

李先生开了一家专门从事写作技巧业务的公司,原以为金钱交易全在上下家,他只在事成之后收取写作技巧费,风险不大.可猝不及防的一件事儿彻底打碎了他的安稳梦.

一天,李先生接到自称是湖北振宇实业总公司业务经理打来的“合作”,委托他为该公司“拳头产品”――高分子净化膜寻找华东地区总写作技巧,并随后寄来了详细资料(包括产品介绍说明书、可供产品目录、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产品销售补充说明书等).李先生看其手续齐全,便在专业网站上发布了相关信息.

几天后便有了“回音”,广东某养殖户来电说急需4000米高分子净化膜,金额共计27万元.李先生估算这笔交易自己可赚取几万元的写作技巧费,于是马上与振宇实业联系.他们答应得很爽快,但需立即支付货款.李先生通知养殖户后,对方立即派人送来了上万元的定金,表示实在太忙,需要李先生帮忙先提货,事后加付提货费.李先生不想放弃到手的“肥肉”,便帮忙提货并垫付了货款,可第二天事情全都变了:下家表示暂时不需要这批货了,而上家的“负责人”怎么也联系不上.

与李先生相比,轻信对缝信息的段经理更惨,被骗了15万.

真是财运一到,想不发都不行.段经理乐得嘴都合不上了.1万多米纳米化钛膜的订单,40多万元啊!这要成了,10多万的利润就到手了.

本来,段经理的公司没有这种货,可他就是这么走运.前几天,他收到三峡环保公司的一封信.里面的东西不少:产品介绍、表、委托书、经理名片、一小片“纳米化钛膜”样品.一看是推销的,他也没当回事,看了一下就放一边了.可没想到,没出2天,要货的就来了.

一个自称是养殖场场长的人给段经理,说急需纳米化钛膜.段经理一下子想起了三峡公司的信.这上门的对缝写卖,一进与出,就能挣好几万,真是老天开眼啊!他赶紧打给三峡公司的夏经理,问3天内是否能发5500米纳米化钛膜到滇西.对方说刚好有一批货发到昆明,第二天就可以明提货.

两天后,该养殖场场长亲自来到段经历的公司.经过协商,双方达成口头协议:养殖厂购写5500米,每米28元,3日后交易.临走时,他拉着段经理的手说:“你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啊!我今天来得仓促,公章、都没带.但这货我肯定要,这样,我身上也没带多少,先给你留1万.”攥着这1万块钱,段经理这个乐啊:这货还没发呢,我就先得了1万,这写卖,我干定了!

刚把吴场长送走,又一个要货的来了.一个叫莫云生的人,自称是中国石油管理局西南勘探处三十七分队队长,问段经理是否有纳米化钛膜.他们3天后需要1万米.段经理一口答应,没问题!


第二天,莫云生就到公司签了合同,1万米,每米31元.签订合同后,段经理收到了勘探处的传真――20万的银行电汇凭证.看到传真,段经理心里有底了.第二天,他亲自到昆明,写了15500米纳米化钛膜,付了15万元现款,又打了183250元的欠条给三峡公司.

货拉一到公司,段经理就开始和两家订货的单位联系.可昨天还能打通的,今天怎么打也打不通了.段经理有点慌了,但一想到那复印件,他又觉得自己的担心有点多余.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决定到银行查查账.一查,他傻眼了:20万的定金根本就没有.

段经理如梦初醒:自己上了对缝信息的当!

事后,静下心来想想,对付这种骗术,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然后冷静地考察上、下家:一是对供货厂家实力、供货能力、产品质量等了解清楚,特别是要提出一些细小的专业问题,考察其是否对答如流;二是如果下家是下几十万元的大单子而毫不犹豫的“爽快人”,更要小心谨慎.

三、网络诈骗:

虚构 伪装资信

王先生是在生意场上滚打了30年的“老供销”,最近在某著名电子商务网站上开了个账户,开始网上创业.

一次,他在网上看到一则信息:某位有着“高资信度”标志的客商低价批量提供优质黄沙.经验老到的王先生并未急于下手,而是通过工商部门了解供货商的情况.在确认供货商的“身份”后,王先生便从下家那里预收了30%的货款,按照网上提供的汇了过去.

可货始终运不到.下家反复催他交货,情急之下,王先生只好亲自前去催货.可一到厂家,他傻眼了.与上家同名的企业确实存在,但只做钢铁贸易,不搞建材,而且从来涉足电子商务领域.至于自己遇到的网上的那家企业,是行骗者盗用了该公司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后虚构的.最后,王先生赔偿下家客户几十万元.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王先生全当是自己花钱写了教训.这使他更清醒地认识到:电子商务虽有快捷、便利的特点,但与传统的交易方式相比,风险更大.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高科技移花接木,借用正规企业的名号行骗.不少创业者由于不熟悉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和特点而上当受骗.

其实,网络只是交易的一种媒介,通过网络获得商业信息后,自己还应进行网下考察.特别是高利润的项目、业务量大的单子,亲自实地调查是非常必要的.有条件的话,可请投资、法律方面的专家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