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交往行为的嵌入理观测点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475 浏览:46836

【内容摘 要 】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处在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渡过程中,其社会交往行为所具有的特点.

【关 键 词】大学生 社会交往 嵌入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理论背景

大学生处在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渡过程中,其社会交往行为有其独特的特点.在笔者前期的一项课题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对于社会交往的渴求是急切的,在受访对象中,有80%以上的学生将扩展社会交往范围作为大学必做的几件事之一;另外,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在大学中受到的压力和影响,除了学习带来的之外,人际关系成为当仁不让的第二重要的内容.所以,关注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行为的特点,有利于进一步帮助大学生完成其社会化过程,更有利于帮助其避免或者减缓大学生活中的压力和困扰.

我们注意到,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过程,是一个接触、信任、接纳、融入、互动的过程,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单位的互动融合的过程,是一个社会网络行为过程,对于这样的一个过程,运用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观测,往往会有更为清晰的结果.因此,针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规律,我们提出运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的嵌入的理论进行观测,寻找出大学生社会交往行为的规律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嵌入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交往行为特点

嵌入性理论本来是经济社会学的概念,1985年,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发表了题为《经济行为和社会结构:嵌入问题》的论文,这篇论文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嵌入理论的研究,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这篇文章成为社会网络分析的重要启发性著作.格兰诺维特认为,行为和制度总是受到正在运行的社会关系的压抑和控制2,行为主体既不可能脱离社会背景而孤立地行事,也不是完全按照社会规范、社会要求机械行事,而是在两者的互相影响中,辩证的进行.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的个体社会行动,是个体主观体验与社会客观要求互相影响的结果,这也就是格兰诺维特所倡导的“嵌入性”的出发点.

嵌入性理论被提出来后,以一个全新的观测点在社会学研究中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运用.嵌入这个概念也被用来研究个体行为和结构互动.在格兰诺维特之后,很多学者又将嵌入性进行了细分,我们用下面几个理论来观测一下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行为.

1.认知嵌入与大学生的身份认同

所谓的认知嵌入,就是指行为主体在行为时会受到所处环境或者周边群体意识的影响.换句话说,就是行为会受到主体不同环境、不同群体意识的影响而进行相应的呼应.这个观点与传统经济学中“理性者”的理性行为模型是有冲突的,但我们在日场生活中所遇到的社会交往行为,都会遵循认知嵌入的规则.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行为如果放在认知嵌入的背景下,就会显现出明显的特征.

在普遍的观点中,大学生自我认知往往较高,而行动能力有相对偏低,在认知嵌入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将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与群体特征相结合起来考量.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庭背景与期望环境的认知嵌入.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在进入大学之后,朝夕相处之中便体现出家庭成长背景与期望环境之间的嵌入性问题.贫困大学生在希望融入环境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卑、自我掩饰、过分自强等行为;在家庭中自我意识过强的大学生在环境融入过程中与同学的矛盾、摩擦甚至冲突等行为;缺乏安全感的大学生在环境融入中的国度依赖他人等行为都属于这种嵌入的表象.第二,个人爱好与群体文化的认知嵌入.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普遍的愿望是充分发挥个人爱好,参加各种类型的社团和学生组织.在参与过程中,积极参与活动,展示自己才华的行为;由于个人爱好得不到满足而游离在各种组织之外自得其乐的行为;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行为可以属于这种嵌入的表象.第三,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的认知嵌入.在为个人目标努力的过程中,大学生的个人目标与群体的目标有着一个嵌入性关系,如果个体认为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相符,则出现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行为,如果认为已经偏离,则出现脱离群体,形单影只的行为.

2.文化嵌入与大学生的文化特征

所谓的文化嵌入,就是说行为主体在进行行动时会受到不同的价值观、信仰、信念、群体文化、传统文化等等有关文化的影响.如果这样,对于大学这样的一个文化共同体,其特有的文化氛围也会对于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行为造成明显的影响.考量大学生的行为的文化嵌入,首先要对于大学的文化特征进行简要阐述.大学的文化特征是一个宏观的课题,我们不可能用简单表述来概括,进从社会交往的特点出发,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文化主要呈现的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重视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社会交往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术交流、活动交流、爱好交流等方面,社会交往的方式主要有网络交往、文化团体交往、课堂交流和生活交往.在这些文化特征过程中,大学生的交往行为的嵌入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行为特征是交往快餐化,缺乏深入交流;渴望扩大交往圈却缺乏实际动;交往行为指向性明确,交往内容单纯等.

三、关系嵌入: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问题的发生与应对

前面我们分析了大学生社会交往行为的特点,无论是认知嵌入下大学生的行为呈现的特色还是文化嵌入下大学生行为受到的影响,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承认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行为是一种社会关系行为,是受到嵌入性规律所规范的.所谓的关系嵌入,可以理解成为个体的网络关系(人际关系),个体行为时,与网络中的其他个体之间的各种交互关系成为互相嵌入的前提,个体行为离不开个体之间的交互关系、信任关系、互惠关系等等.关系嵌入的观测点主要有互动频率、亲密程度、关系持续时间以及相互怎么写作的内容,这些内容都会影响到个体间关系的发展和组织间的合作、资源的交换组合、知识的共享和开发等.上述的认知嵌入和文化嵌入的行为,在人际关系的大背景下审视,如果缺乏有效的成功的嵌入,就会引发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行为问题,严重的话会导致一些影响校园稳定的危机事件,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正是我们用嵌入理论观测大学生交往行为的初衷. 1.自我认知嵌入群体文化的问题

按照认知嵌入的理论,个体只有完美嵌入到环境背景中,并且反作用于环境才能保证整个组织的健康良性运行.但是,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大学生的社会交往的问题主要发生的原因正是自我认知与群体文化的冲突.用简单的例子说明,某高校曾经出现过贫困大学生为了能够得到同学的认可,不惜偷盗、诈骗获得钱财请同学挥霍,目的就是要得到同学的认可.这样的案例令人痛心,更令人警醒,在自我认知失衡的前提下,盲目渴求嵌入环境,就会有行为偏差产生.当然,营造良好的群体文化环境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2.关系渴求与限的矛盾

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认为,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拓展自己的人际交往网络是大学必备的一项技能.对于人际关系,他们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有利于自身的社会资源的扩展.这样的强烈渴求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网络的局限呈现明显的矛盾.在校大学生的交往圈子相对狭窄,主要停留在父母亲友、同学以及老乡的位置上,出了社会资源的相对狭窄性之外,大学生会主动寻求社会网络资源的拓展,在毫无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向社会延伸其社会交往网络的过程中,会产生出受骗、迷失甚至人身伤害的案件.所以,做为高校,应该从大学生的实际可求出发,搭建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帮助其扩展其社会网络范围.

3.关系维系处理能力的问题

大学生在处理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往往关注与建立关系,对于关系的维护缺乏相应的技巧和能力.笔者在心理咨询第一线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来访者的问题涉及到同学关系的处理.在关系嵌入的理论中,交互关系、信任关系、互惠关系都是维系社会关系的关键因素.因为处理不好宿舍矛盾导致的同学之间反目成仇甚至大打出手的事件层出不穷.笔者认为,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有效的交际能力和交往技巧的传授是十分必要的.

4.信息传递与信息理解的差异问题

在关系嵌入的过程中,信息的有效传递是提高组织效能和和谐交往关系的重要路径.但是笔者发现大学生交往中的信息传递和信息理解的差异是导致各种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急切想融入班级集体的学生仅仅因为同学的一句涉及人身的笑谈选择轻生.笔者认为,从微观权力的视角,大学生之间的正能量的传递对于大学生交往行为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高校应该营造积极健康的环境,通过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信息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建设和谐稳定的大学校园,重点是学生个体与校园文化的完美嵌入,只有大学生的行为成功有效的嵌入大学的文化中,才能减少负性事件的发生.交往互动是个体社会行为的永恒主题,从嵌入的理论观点看来,高校除了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行为内容及方式之外,也要正确导向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