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社会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全球化与中国化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28 浏览:10456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 要 :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企业社会责任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世界性发展趋势.本文在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后工业社会中企业全新的经营理念.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下,中国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企业社会责任对未来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管理的主题,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战略管理中.


关 键 词 :后工业社会 企业社会责任 全球化 中国化 政策选择

人们把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称为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是工业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学者丹尼尔贝尔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以理论知识为中轴,意图是人与人之间知识的竞争,科技精英成为社会的统治人物.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进入后工业社会的美国.公众及企业自身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日益重视,主要来源于企业经营中日益泛滥的种种反社会行为.

后工业语境中的企业社会责任

(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兴起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密尔顿弗里德曼主张“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使利润最大化” .这一观点虽曾在西方占主导地位,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失去了昔日的统治地位.更多的学者开始倾向认为,企业应保护社会大众的利益并在改善社会的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写道:公司的力量显然是社会上的主要力量,问题在于如何限制它.对公共政策的关注可以用“社会责任”一词来加以概括,这来源于公共社会的思想不断发展以及一个政体不得不对经济冒险活动加以控制,因为这种经济冒险产生了远超出创始者意图或控制力以外的后果.在后工业社会时期,各种职业集团开始取代传统的家庭、邻里,成为人们寻求意义和实现价值的主要场所.尽管企业仍需追求利润,但其与新崛起的非营利机构一样,也具有社会团体的性质.由于传统的社会支援来源在社会上已经崩溃,新的组织形式,尤其是公司,已经取而代之,这些组织必然会变成谋求安全、正义和新生的场所.将公司仅仅作为一种经济工具的想法,是完全不能理解近半个世纪中社会变革意义的.社会时代及人们关于企业观念的改变,客观上要求企业承担超越经济目标的更广泛的义务.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管理学派极力主张企业社会责任.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利益相关者理念经过弗里曼(Freeman)教授等众多学者的努力,最终成为当今风靡于理论界以及企业管理界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这一理论的主旨在于,为企业及其管理者对企业所有利害关系人负责提供深层次的理论证明,它颠覆了股东至上论,实质上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强烈支持者,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为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一个理论化的答案.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种受多种市场和社会影响的组织,不应该是股东主导的组织制度,应该考虑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企业的出资不仅来自股东,而且来自于企业的雇员、供应商、债权人和客户,后者提供的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投资.与主流企业理论相比,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为企业社会责任奠定了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企业是其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的联结,它通过各种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来规范其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并将剩余所有权和剩余控制权在企业物资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进行非均衡、分散、对称分布,进而为其利益相关者和社会有效地创造财富.

(三)国际组织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除学术界的定义之外,一些国际组织和著名的跨国公司对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社会责任国际尤其强调保护劳动者权利,其颁布的SA8000对童工、健康与安全、强迫性劳动、结社自由及集体谈判权利、歧视、工作时间、惩戒性措施、报酬和管理系统9个方面的社会责任作出明确规定.《OCED跨国公司行为准则》规定,企业应以谋求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切实关注环境保护,反对垄断,鼓励竞争,抑制商业腐败等.联合国推行的《全球公约》要求商业领袖在各自的影响范围内遵守、支持以及施行一套在人权、劳动标准、环境及败方面的十项原则.欧盟委员会2001年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在商业运作中以及在自愿的基础上与相关利益者接触时,需融合社会及环境方面的考虑因素.欧盟委员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视角来观察.内部视角是观察企业在人力资源、劳动安全与健康管理、变革适应性以及环境保护管理等方面的表现;外部视角是观察企业对投资者、当地社区、企业经营伙伴、供应商、客户利益等问题的关注.世界银行在2004年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采取对企业和发展均有利的形式,与员工、他们的家庭、当地社区及社会大众共同努力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以不断提高生活品质.

后工业社会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全球化

(一)全球化运动与企业社会责任

在美国和其他先后进入工业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的国家和地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都日益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运动.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尽管并不经常使用“企业社会责任”一词,但具有实质性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制度.2005年,欧盟所有国家都制订了企业社会责任战略.2006年,欧盟委员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发起“欧洲企业社会责任联盟”,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改善欧洲竞争力的双赢商机.而日本管理学者水谷雅一通过对日本企业的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社会对经济从量的追求时代向质的追求时代过渡,开始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人们毫不容情地批判工业化社会产生的种种反社会、反人性的行为.后工业社会可以说是一个可以纠正以前社会弊病的社会.很明显,社会责任正是这一成熟社会到来而将成为一股不断得以强化的潮流.

(二)跨国公司的兴起与企业社会责任

跨国公司的兴起可谓后工业社会发生于经济领域中的最为耀眼的现象.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扩张,实力迅猛发展的跨国公司对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力也急剧膨胀.世界范围的资源流动和全球化的生产,使跨国公司从低成本生产地区间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利润.许多灵活的雇佣机制被引入到劳工市场,但也带来工作时间长、工资低、缺乏职业健康保障等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对跨国公司社会责任问题的关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也超越了初期各国国内现象,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国际潮流.20世纪90年代,许多跨国公司相继建立自己的生产守则,后演变成企业生产守则运动,企业生产守则运动的直接目的是促使企业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1997年,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组织发起并联合欧美跨国公司的其他国际组织,制订了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它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1999年11月,《沙利文全球原则》在纽约联合国举行的一次仪式上正式宣布,明确“对社会负责的公司,无论大小,都可以作为目标来调整内部政策和惯例的参照标准”.2000年,全球118个跨国公司制订了“社会约束”的生产守则,分别分布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2002年2月,在美国纽约召开世界经济峰会,36位首席执行官呼吁公司履行其社会责任.在全球性消费运动的压力下,以跨国公司自我约束为特征的内部生产守则运动与以社会为特征的外部生产守则运动出现了兼容与合流的趋势,共同促进了全球范围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国化以及未来选择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国化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某些地区和某些部门已经开始出现后工业社会的征兆,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也在我国开始出现.尽管我国企业以自己的行动方式和表述特点一直承担着社会责任,但“企业社会责任”的提法更多地被看成是后工业社会中一种新的话语,其目的就是要使我国企业能够在全球化的后工业社会中与世界对话.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跨国公司生产链在我国得到不断强化与延伸.在后工业社会中成长起来的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对我国合作伙伴的社会责任问题.近年来,在西方消费者运动的直接压力下,跨国公司的单一行动已经逐步提升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集体行为,这种影响力不仅仅局限在我国企业,而且正在通过我国企业和其他方式向外延伸,对我国社会发生着影响.2001年,中国企业联合会与挪威工商联合会在北京联合举办有关“WTO与中国企业”的圆桌讨论会,向中国企业推广社会责任.2002年,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中国的企业家代表们第一次把“企业家的责任与社会环境”作为专题研讨的主题.2003年6月,福特汽车中国公司发布了国内第一个企业公民报告书,承诺公司履行社会责任.2006年9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界定为“上市公司对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自然环境和资源,以及股东、债权人、职工、客户、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所应承担的责任”.我国新《公司法》明确将公司的社会责任纳入了立法,明确社会责任是除法律、法规以外的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和社会规范等所要求公司应当对社会公众履行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责任.2009年1月,上海市实施我国第一个《企业社会责任》地方标准.2009年5月,中国工业经济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国家电网、宝钢集团等19家大中型企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涉及钢铁、机械、电力、化工、矿业、有色、煤炭等10余个行业.

(二)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伴随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新的话语正在从西方向全世界扩散和渗透.加之中国企业的参与和作为,以及中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深入,这确实构成了世界范围内后工业语境中的一个共同话题.但考察当前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我们发现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往往流于一般的宣传,履行社会责任的方法比较零散,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系统性思考,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慈善事业的代名词,没能提出一个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发展相结合的战略性架构,从而无法形成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激励相容的状态,也不能增强企业可持续的竞争力.

(三)后工业时代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选择

在后工业时代,公司治理越来越被逼向于实行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重复博弈将决定企业最终选择一种为利益相关者都能接受的企业成长范式.企业社会责任将成为利益相关者谈判的均衡解.企业社会责任是后工业时代中国企业面临的新挑战.如何超越西方工业化时代的弊病,避免重走西方国家企业非道德经营的道路,这是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从战略角度看,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增长和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企业社会责任已经从国际商业意识与行为方面的边缘性问题转变成获取持续竞争力的焦点.在国内,中国企业要适应和谐社会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在国际上,中国企业要争取国际市场准入,提升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关键因素.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既不能适应后工业社会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也不利于中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义务,但更是一种战略.中国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企业社会责任对未来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管理的主题,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战略管理中,把社会问题转化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机遇,真正构建起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激励相容的运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