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家的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的九大误区

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152 浏览:97469

【摘 要】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其根源是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出现了误区,从而导致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时发生了偏差.本文针对我国目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现状,从九个方面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错误认识展开论述并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企业家;企业社会责任;认知;误区

近几年企业社会责任已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人人都在谈“企业社会责任”,但企业社会责任究竟是什么?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在认识方面仍然没有准确定位.因此,受不同价值观念的影响,不同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目标价值取向也不同,一些错误的社会责任认识随之在企业中蔓延,致使企业在社会责任的边缘徘徊,始终不能走向正确的方向.

一、企业家的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的九大误区

误区一: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慈善捐款

当今社会,部分民众将企业的正面形象与企业的捐款行为联系在一起,甚至是将两者直接挂钩,通过企业的捐款行为来衡量一个企业的好坏,认为捐款的企业比不捐款的企业好,捐得多的比捐的少的好.事实上一些企业在偷税漏税、查重卖检测的同时高调向慈善机构、公益事业大笔捐款,用“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示范行为”掩饰其不法行为从而谋求社会支持;另有一些中小企业迫于舆论压力或自身也想利用捐赠等公益事业来扩大企业知名度,不惜缩减用于研发新技术、改革新工艺、优化企业设备等方面的资金,“节衣缩食”地参与慈善事业,却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这是一种不理性的、畸形的履行社会责任的心理.这些企业利用捐赠或公益事业来沽名钓誉,树立企业社会形象,这样的企业没有真正的扶助弱势群体、回报社会的责任感.但不得不指出的是,人们狭义地将企业社会责任局限于企业捐款、资助等慈善事业,致使企业无法全面的履行社会责任.

将企业社会责任直接等同于企业捐款:原因一,企业错误地、单一地理解企业社会责任,追求虚荣,而不去考虑其他社会责任;原因二,媒体舆论对企业的误导,人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捐款等慈善事业,为了在人们心目中树立好形象,企业是不得以而为之;原因三,为了展现企业家良好的形象;原因四,企业缺乏长期的慈善战略,一部分企业把参与慈善活动视为替政府承办社会事业.因此,一个企业热衷于慈善事业,并不能说明企业已经有了较强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

误区二:企业社会责任就是照章纳税、创造就业

照章纳税是企业依照法律缴纳一定的税款,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创造就业是为失业人群解决就业问题.一些企业的管理者简单地以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照章纳税、创造就业,暴露了一些企业管理者对于社会责任片面肤浅的认识问题.而在当今就业压力大、行业竞争激烈、企业偷税漏税与合理避税现象兼有的社会大背景下,能够正常照章纳税、稳定提供就业的企业也的确是难能可贵.于是一些企业就狭隘地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照章纳税和创造就业,这显然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解不充分的表现.企业对自身的责任意识淡薄,对自身社会责任要求低,是这一类企业不能履行全部社会责任的根本原因.

误区三:企业的社会责任就只是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只是履行了对股东的社会责任,而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包括对政府、消费者、员工、社区、环境等各类社会责任的综合体,它不是单一的责任,而是全方位的责任.在对鄂豫两省502家企业社会责任认知调查中,对管理者进行调查“更好的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仅占3.6%,而“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占42.1%,“更好的创造利润”占9.6%.从这些比较中可以看出,企业将对消费者的关心放在一个很小的比重,而将自身的利益放在较高的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却忘记了质量监督、消费者权益、员工待遇和资源的合理使用.从煤矿矿难事件频频发生到甘肃天定高速公路塌陷和哈尔滨大桥倒塌,从劣质毒奶粉到含超标致癌荧光物质的纸杯,从危楼施工到建筑企业拖欠工人工资,无不暴露了企业片面追求利润而违法生产、制检测卖检测的严重问题.

这些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却忽视对其他社会责任的履行,原因一,企业管理者没有正确认识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使得经济效益最大化而社会责任效益低下;原因二,执法不严或是惩戒力度不够,没有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导致企业盲目地、短视地追求企业的利润而忽视了企业的合法经营、产品的合格生产、员工的合理待遇;原因三,社会的监督和行为少,一些群众或消费者没有足够的维护社会利益和自身利益的意识;原因四、政府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少,普及程度有限.

误区四: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因仅仅是为了塑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一般人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为了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这个观点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正确的,但是,不顾其他相关者的利益而去纯粹的追求社会效应可以说是没有真正履行到社会责任.根据调研显示,认为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中小企业家占比42.1%,远远高出其他调查题项,“更好的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仅占3.6%,而“应对来自社会舆论压力”为0.7%.可以看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这就使得很多企业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一种推销手段、广告方式.现在的企业社会责任既有强制的法律责任,也有自觉的道德责任,有一些企业“为了受表扬而做好事”,这已经是一种过时的行为.这种没有从意识上去正确理解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想法,使得很多企业只是在用一种作秀的方式去承担着社会责任.

误区五: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减少企业利润

企业管理者认为履行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因此,回避履行社会责任或者故意推托理应承担的各种社会责任.从鄂豫两省的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情况来看,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使企业经营成本增加的平均值最高.许多企业的管理者也坦言,如果让中小企业投资社区建设、环保项目等,就会直接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这些投资在短期内无法获得经济效益.这些企业本身资金力量薄弱,短期的利润回报在企业的发展初期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在遇到融资难的问题时,资金周转极为困难,更不愿被动地去承担社会“附加”给企业的责任,这使得许多中小企业错误地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不利于企业发展初期的正常经营,所以消极地应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如果企业用短浅的眼光来管理企业,不注重前期在培养人才、保护环境、合理开发资源等方面的必要投资,致使企业从发展初期就偏离正确、健康的轨道,日后的规模扩大和持续发展又从何谈起?从企业长期的发展着眼,企业只有合理投入必要的资金去履行对员工、消费者、政府、环境等的社会责任,才能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获得消费者和政府的认可,建立与环境和谐持续发展的关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不断发展壮大,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而获得长远的利益.

误区六:社会责任是政府的事,与企业无关,否则企业就成了“企业办社会”

“企业办社会”是指企业扮演一个小社会的角色,提供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功能,简言之就是企业承担了原本属于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在我们调查的多家企业中,企业的管理者错误地认为企业的责任就只是生产质量合格的产品、发展壮大企业的规模,社会责任是政府的事与企业无关,否则企业就成了“企业办社会”.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原因是企业将企业本身从社会整体中生硬地分离出来了,将所有的社会责任都推给政府去承担.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认识,调查中的企业认为社会责任不应该由企业来承担.然而,企业作为处在社会大环境中的一个部分,就不能将企业与社会孤立开来,企业以前让渡给政府的权利正在逐渐实现权利的回归,在回归的过程中无法避免会出现一些“真空”区域,在“真空”区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互惠交换行为中,出现缺位状况,这就需要企业与政府加强互动,具有明确的计划、专门负责的部门和可操作性强的规范化管理制度,使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明确化、制度化、规范化.

误区七: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大企业的事与小企业无关

一些企业认为他们在发展初期不需要履行社会责任,因为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没有经济实力去履行社会责任,这一观点被人们广泛认同.很多企业家经常会以企业经济实力不足为借口,推辞履行社会责任.

在调查鄂豫两省的309家企业中,有68.6%的企业赞同“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能顾及的”,这一观点被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所认同.正是因为我们的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的起点放到具备一定经济实力之后,导致企业在发展初期忽视了员工的待遇、环境的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等方面的责任.这种错误认识使得企业的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履行不同步,造成社会发展缓慢甚至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企业社会责任执行力更加困难.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内容理解应该具有广泛性和阶段性.不同行业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不同:化工企业的社会责任就侧重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而食品生产企业则应该在食品安全和卫生方面投入更多.同一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责任内容也不相同:企业在发展初期履行好基本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是最为重要的,其他社会责任为次要;当一个企业正常经营发展到一定规模,在企业能力范围内就可以用更多的方式去回报社会.

在某种程度上,企业能否承担起全部社会责任取决于企业自身是否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某些社会责任是企业无论处在何种发展阶段都需要去认真履行的.企业推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做法暴露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企业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作为一个管理者,不仅受托于股东,而且受托于更为广泛的社会,包括对雇员、消费者和大众负有社会责任.一个明智的企业家会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发展;第二,不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界限划分不明确,相关制度的不明确,没有规范化、标准化的社会责任细节条例,导致不同的企业都履行同等的社会责任,出现认识上的分歧;第三,在法律、法规的监察上存在严重的执法“缺位”,劳动监察力量配备不足,不能够经常性的对企业进行监察.

误区八: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大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很多企业认为国企应该与民企区别化对待:国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对国有企业的支持力度更大,因此,国有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上应该有更多的贡献.实地走访的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尤其赞同这个说法,他们说:“国有企业都没有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为什么让我们去履行好社会责任呢?国有企业不用考虑生存问题,而我们时时刻刻在担心企业的倒闭,说起社会责任应该先去问国企的社会责任履行的怎么样?”民营企业的管理者站在企业自身利益的角度看问题,却忽视了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国有企业仅占2.4%,而民营企业占90%以上,二者比例不均;第二,国家在不断提升民营企业的待遇,使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各方面的差距逐步缩小.因此,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下,拥有同样的社会资源,民营企业应履行与国有企业平等的社会责任.

误区九:符合SA8000国际标准就说明企业履行了所有的社会责任

在国内,SA8000的认证被许多企业看作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认可证明,造成成千上万的企业希望在合理的条件下申请认证SA8000.目前,我国的SA8000认证、咨询和培训机构,有很多是外国公司的国内代表处,这些经营机构在没有被我国的相关机构认可的条件下,进行盈利性的经营,从中赚取巨额利润,在认证过程中对国内企业进行隐瞒包装.

盲目追求SA8000的认证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原因一:SA8000是全球广泛认可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但这一标准只是一个保护劳工权益的国际标准,很少涉及其他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原因二:该国际标准并未被我国的相关机构认可,存在不合法行为;原因三:它是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只适用于发达国家的企业;原因四:SA8000只是全球几百个社会责任守则之一,不能代表社会责任国际管理体系的全部,如果这样一个不全面或不适应于所有行业的标准来评价或管理企业社会责任,必将导致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发生偏差.

二、总结

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九大误区分析来看,目前,我国的企业社会认识误区在短时期内仍然存在,需要政府、新闻媒体等加大力度去宣传正确的社会责任认识,逐渐改变企业错误的社会责任认识,将企业引入正确的轨道,尤其是企业管理者更应全面认识企业社会责任,从而避免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上从一个误区走向另一个误区,使我国企业能够在承担社会责任的道路上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刘莲,王清江.关于我国企业履行慈善责任的思考[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2,13(4):69~71

[2]李金华.德鲁克与张维迎企业社会责任观之辨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9~103

[3]何存英,雷杰,李蕾蕾.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昆明学院学报.2008,30(3):145~146

[4]颜毓洁,任佳保.试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认识误区[J].现代企业文化.2009(32):38~39

[5]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84

[6]黎友焕,叶祥松.改进SA8000认证体系与市场秩序之我见[J].商业时代.2007,(12):59~60


[7]左伟,朱文忠.当代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误区与风险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9(8):19~20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SH058)和湖北省软科学研究专项(2011DEA039)资助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