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甘肃省节能减排的企业内在驱动机制构建

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233 浏览:48209

本文为甘肃省软科学计划研究项目“甘肃省推进节能减排动力机制的构建及其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05ZCRA106

[摘 要 ]伴随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自然资源的消耗不断加快,环境承载的压力不断加大,人们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节能减排的主体,无论是法律法规的约束力、政府的促进力、市场激励力,还是公众需求的拉力,其目的都是为了影响企业的行为,只能成为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的外部动力,最终还需要企业自身的实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本文从甘肃省企业节能减排现状出发,提出必须在企业内部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清洁市场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内在驱动力.

[关 键 词 ]节能减排 技术创新 清洁生产

企业内部环境驱动力是指来自企业内部的促使其主动改善环境行为的各种因素.企业内部的环境驱动力主要包括环境护的经济利益驱动力和绿色价值驱动力.

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能不能为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或是增强其竞争能力,是产生企业内部驱动力的关键.企业的环境行为是通过投入一定的环境成本实现的.企业可能的环境成本一般包括环境管理成本、环境后处理成本、再生循环成本、技术与研发成本、环境认证成本、环境公关成本、排污费、罚款与赔偿等,其产生的相应经济收益包括原材料与能源的节约、排污费和诉讼费的减少、废物再生利用收益、差异化产品及市场占有率增加等.如果环境成本带来的效益大于环境成本,也就是说企业的环境行为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增加和竞争能力的增强,那么企业就会更加积极地进一步投入环境成本,改善环境行为,企业内部的环境驱动机制相应形成.

一、甘肃省企业节能减排现状

1.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所主持的对我国1051家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节能减排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就企业方面而言,存在缺乏资金、缺乏人才、缺乏信息3个主要方面的障碍:

资金缺乏是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首要障碍性因素.实际上,不仅是企业创新运动,而且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资金缺乏也是一项重要阻碍.但从企业角度来深入分析的话,造成企业创新资金缺乏的局面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能力的缺乏,没有一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能力,企业难以取得较好的技术创新收益,更别说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收益,从而难以继续下一步的创新活动,无法步入“创新――积累――发展”的良性循环.

人才是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人才的缺乏,特别是高水平人才的缺乏,是导致创新失败的重要原因.加之企业中技术人员普遍没有节能减排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难以发掘节能减排浪潮给技术领域带来的机会和威胁,研究开发活动只注重产品生命周期的某一特定阶段,而非全过程,难以通过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实现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总和最小化.

企业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的收集能力和利用能力,对于企业技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节能减排技术信息的缺乏,使我国企业难以把握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进而会影响我国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成果的先进性与创新性,也会影响创新和技术引进的质量和水平,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企业清洁生产推广不力

在甘肃省现阶段,企业和政府部门对清洁生产缺乏了解和认识.目前,环保部门、经济综合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各级领导,对清洁生产及其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导致对推行清洁生产缺乏紧迫感,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没有应有的动力.企业领导还没有放弃长期依靠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尚未树立生产全过程污染预防的意识,往往仅侧重于污染物的处理,没有把清洁生产作为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清洁生产宣传力度也不大,企业不开展清洁生产;企业想实施清洁生产却缺乏必要的政府支持和保障,遇到大量自身难以克服的障碍现行的管理制度从总体上倾向于“末端治理”;许多企业想开展清洁生产,苦于没有这方面的技术,技术的缺乏已严重影响了清洁生产的推广和应用,也可以说阻碍了甘肃省工业水平的提高.

二、推进甘肃省节能减排的企业内在驱动机制构建

1.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能力

所谓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就是企业不断推进自身节能型、环保型技术的提升和创新,为开发和生产清洁型、环保型、节能型的新产品提供源源不断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如果单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看,要推进节能减排,就必须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创新.这是因为节能减排作为企业目前新的市场培育点和新的市场切入点,随着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一系列财政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到位,最先实施节能减排的企业和最先介入节能环保型新产品市场的企业必然会形成先动优势.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它要求企业家要有长期的战略眼光,不要为了短期的利益而失去长期的战略地位.因此要想提高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能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企业必须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投入,拓宽融资渠道.中国企业创新成长机制长期受科技投资瓶颈制约,如R&D投资仅为美国的五十二分之一,日本的三十九分之一,德国的十六分之一,我国的R&D占GNP的比重在0. 5%~0.7%左右,而发达国家为20%~30%.新兴国家和地区也相当高,韩国1990年为1.86%,我国台湾1990年为1.69%,连印度都超过我国.有限的R&D经费配置到企业的比重我国又过低,1993年为22.7%,而发达国家则在70%左右.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创新资金都比较缺乏,企业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完成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活动,因此除了企业自身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以外,还必须引入其他投资主体(如风险投资机构、政府资金支持等).

(2)企业应加强创新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生态环境意识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是一项高知识密集型的活动,与传统技术创新相比,企业的创新人员不仅要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还必须要有良好的生态意识.这样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就有一定的知识作保障.

(3)进行技术联盟.所谓技术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企业、科研机构或大学等)基于技术创新总体战略目标,互相联合共同致力于研究开发的行为.它是以股权或非股权形式为纽带,具有充分独立性的两个或多个组织,共同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共同提供开发所需资源,共同分享开发产生的利益,共担风险.从组织安排角度看,企业通过缔结技术联盟,可为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和创新技术扩散提供组织保证,有利于克服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面临的组织缺陷,突破企业规模现有技术基础、人才等因素对技术创新的限制,有助于利用聚合知识,激发创新灵感,分散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提高成功率,降低风险.同时,利用技术标准联盟,制定行业标准,可以构筑静态技术壁垒,争取战略主动权.


2.广泛推广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的概念最初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9年提出的.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21世纪议程》给出了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清洁生产技术的定义,即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源消费最少的人类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它可以使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将其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同时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的生产亦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而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清洁生产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减少它们的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策略旨在减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实施清洁生产,可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企业清洁生产采用绿色技术和生态工艺,遵循生态规律、模拟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包括从原料的选择、开采、运输、加工到产品的生产、运输和使用消费,直至产品报废后的资源循环利用这一完整的全过程,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态综合效益.大力推行企业清洁生产是变革以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重要对策之一.

参考文献:

[1]何昌.排污权交易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2]张旭.《完善我国企业节能减排市场制度的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论文,第2页.

[3]陈德湖.排污权交易理论及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