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就业税收政策的国际经验与完善建议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200 浏览:108208

摘 要 :就业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长期问题,从税收的角度看,我国的税收政策还存在制约就业的因素,因此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的税收政策以促进就业.具体可以在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非正规就业”、中小企业发展、劳动力供给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制定相应税收政策,同时考虑开征社会保障税以鼓励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关 键 词 :就业;税收政策;非正规就业;社会保障税

就业机会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从全世界的失业问题可以看出,同样存在着市场失灵,税收作为经济政策中的一个重要杆杠,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都有着调节作用.因此,税收必然能够通过其自身或者通过其他经济因素对就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以弥补市场失灵.

一、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对就业的制约效应

(一)税收优惠不适应产业结构发展的要求

根据配第一定理,劳动力资源将逐步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产业,继而向第三产业转移.然而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面较窄,主要在社区居民怎么写作等,许多属于第三产业的行业,如从事再就业怎么写作的相似度检测机构提供的信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培训等未纳入到税收优惠的范围之内.相反的是,有的“夕阳产业”纳入到税收优惠的范围之内,这显然与产业结构发展的要求不符.

(二)税收优惠政策仅着眼于“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除了提高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起征点以外,其他大部分的税收优惠政策仍然是着眼于“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在此基础上仅仅稍微扩大到军队转业干部、特困的城镇失业人员,以及高校毕业生一年以上未能找到职业者.而集体的下岗失业人员、城镇中大量的其他失业人员、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数以百万的高校毕业生、中专毕业生和技校毕业生都尚未进入优惠的范围,而这些群体中相当一部分人具有较好的创业潜能.

(三)直接政策与间接政策的不协调

综观我国目前的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及税制安排,直接的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居于多数,而以间接方式促进经济增长、鼓励产业发展进而促进就业的政策寥寥无几.实际上,间接影响就业的税收政策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通用手段,直接和间接的税收政策协调配合才能有效的促进我国的就业增长.

(四)缺乏控制劳动力供给的措施

首先国家并没有采取有效的税收对策控制劳动力的供给;其次,税收在鼓励劳动力素质方面做得不够;最值得一提的是,未能利用税收政策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劳动力流动的风险大,劳动力资源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很好的配置.

我国经济是一个农村劳动力占相当比重的二元结构的发展中经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最为突出,并且农业人口在向城市流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结构性失业,更需要税收政策的扶持,而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在解决农村就业压力方面几乎是空白.

(五)税制缺陷导致政策失效

虽然我国目前已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促进就业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税收政策在促进就业方面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税收制度在设置时并未以促进就业为重心,使这些优惠政策本应有的促进效应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再加上由于税制改革的不完善,使得部分地区落实政策受到地方财力的限制.所以说,我国目前税制安排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税收政策的失效.

二、促进就业税收政策的国际经验

(一)实行低税负

许多发达国家以较低的宏观税收负担来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和促进就业.近年来不少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疲软,他们为了增强经济实力和增加就业岗位,刺激投资、鼓励技术进步和出口,不断调低国内税负,出现减税趋势.可以说,在处理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问题上,欧美等许多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从事着轻税的税制改革,他们通过减税,鼓励社会创办更多的企业,吸纳更多的从业人员.而发展中国家也同样采取这种措施来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

(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为了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多数国家推行差别税率:一是在所得税上根据纳税人的效益规模或者企业规模实施不同的税率,规模大的适用高税率,规模小的适用低税率或者零税率;二是实施所得税的累进税率,对企业利润水平低的实施较低的税率;三是规定起征点,对所得税或者流转税规定起征点,在起征点以下的不征税;四是在流转税上按企业的规模实行差别税率,规模小的实行较低的税率,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都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缓解了就业压力.

(三)实行特定税收优惠

特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促进就业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多数国家对安置就业人员的企业实行特定的税收优惠,支持社会闲散人员创办企业,支持企业组织社会闲散人员就业.并且对农业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场主及产业工人实行税收照顾.大多数国家将农业所得并到生产经营所得,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农业劳动者所得,缓解农村就业压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优化税制结构

从世界各国实际来看,发达国家以所得税为主体,发展中国家以商品税为主体或所得税与商品税双主体.但是近年来,许多国家在降低所得税税收负担,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和促进就业的同时,通过开征商品税(如增值税)来弥补税收收入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挥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综合调节作用.

(五)改善劳动力供给数量与质量

许多发达国家运用市场手段从根本上调节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具体的做法是开征计划生育税或者人口调节税,从源头上控制劳动力的数量,而发展中国家对此问题并没有太多关注;也有国家加大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资,提高劳动力素质,具体的做法大多为对社会上专门提供就业培训的机构提供减免税优惠、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教育培训投资,允许企业用于职工培训的费用全额应税所得中扣除、个人所得税中增设教育费用扣除项目等等.

(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为失业者提供安全保障,减少因失业等因素造成的社会风险,这也是促进就业的一种补充方式.把社会保障税作为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主要方式,是当今很多国家的通行做法.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开征了此税种,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且占财政收入的比重逐步提高,有的已成为本国的主体税种.在美国,社会保障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仅次于所得税的第二大税种.

三、促进我国就业的税收政策建议

(一)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一是可考虑通过对第三产业实行差别税率等税收优惠,使他们的利润率不致为负或接均利润率水平,以扶持其发展;二是对怎么写作业给予倾斜政策,鼓励和促进怎么写作业发展.如对认定的社区怎么写作社,在3年或5年内可免缴营业税、所得税等地方税;三是对与科技进步相关的新兴行业,实施免征所得税的特别优惠措施,促进其发展,吸引劳动力向这方面转移,对从事高新技术开发、培训或企业取得的收入给予减、免征所得税的优惠等.

(二)鼓励各种“非正规就业”

对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中失业、待业人员占60%以上、符合上述社区居民怎么写作的,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免缴各项行政性收费,税务部门要为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提供地方税务.


(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

一是为了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可考虑对金融机构向其提供的贷款免征营业税;对社会投资者取得中小企业发行的公司债券(或企业债券)利息所得适当降低所得税税率,以提高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二是实行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国民待遇”等政策手段来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强化纳税怎么写作意识,制定出一套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税收征管办法.

(四)调节城乡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是围绕“三农”问题的税收政策应围绕“农”字做文章:凡地点设在农村,直接方便农村劳动力进工厂的加工企业,要实行税收优惠,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二是对凡是对当地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与精加工的项目,要实行税收优惠;三是对凡是为“三农”直接怎么写作的项目,如果是农业技术怎么写作、农业生产资料怎么写作、农村劳动输出怎么写作、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的培训怎么写作等.要实行税收优惠;对直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和农村副业的项目,也要实行税收优惠.

(五)调节劳动力供给

首先,应发挥税收杠杆的奖限作用,对超生人口家庭按年征税,将过去一次性罚款的“短痛”行为改为按年征税的“长痛”行为,为解决中国的失业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

其次,要降低劳动参与率:

1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加大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资

2 对社会上专门提供就业培训的机构,提供减免税优惠

3 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教育培训投资.允许企业用于职工培训的费用全额从应税所得额中扣除,个人所得税中增设教育费用扣除项目等.

(六)开征社会保障税

从税收政策上考虑,就是要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为社会筹集必要资金,为待业人员,尤其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必要的保障.具体思路是将目前的失业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和基本医疗保险费合并,统一改征社会保障税,纳税人是各类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税基为工资总额,具体分为个人纳税税基、单位纳税税基,税率由统一确定,由税务机关统一征取,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营造一个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