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视野下农民工“入城”问题的财政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055 浏览:146185

摘 要 近年来,提出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构想,在此背景下四川省成都市和重庆市被共同列为了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目标的提出,将我们的视野转向了广大的农民工.本文通过分析农民工现状及其“入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无锡市具有特色的农民工管理模式,提出了与农民工“入城”相关的财政建议.

关 键 词 城乡统筹 农民工 财政政策

一、被“经济性接纳,社会性排斥”的农民工

近年来,提出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构想,所谓城乡统筹发展,就是指要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筹划,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解决.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目标的提出,将我们视野转向了广大的农民工,农民工之所以成为关注的焦点,不仅因为数量巨大的农民进城成为非农就业者,为城市经济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更在于农民工群体并未被城市完全接纳,他们仍是在城市工作但却不享受完全市民待遇的一个“边缘群体”.

二、农民工“入城”的必要性分析

从世界工业化历史来看,发达国家的城乡一体化总是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同时进行而进行的,其就业人口在三大产业之间的流动规律是:先通过工业吸收农业人口,人口的集中使城市化率得到提高;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集中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之后,工业和农业劳动力再向第三产业流动.然而,在我国城乡分隔的二元经济社会体制时期,农村人口向城市和非弄产业的流动与一般经济发展规律走势十分不同,即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同步,城市化水平明显偏低,所以才出现了我国特有的农民工群体.

中国社科院人口经济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指出,改革开放20 多年,劳动力流动对GDP 贡献率达21%,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工已经是第二第三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城市第二、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已与农民工未“入城”状态发生冲突,一个重要表现就是2004年以来不少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民工荒”.事实上“民工荒”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农民工的人数减少了,而是他们对“未入城”状态的一种理性反应,倘若农民工依靠自身努力和政府的帮助拥有完全市民待遇,那么他们便可安心在城市工作,城市二、三产业的发展就可获得持续的劳动力,同时社会消费需求也可迅速放大.因此,可以说,农民工“入城”是整个城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农民工“入城”的可行性分析

如今,国家大幅度调整对农民进程务工的管理怎么写作政策,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把他们作为城市居民的一部分.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无锡现有户籍人口450万人,1995至2005年十年间,农民工总数由36万人实际增加到约215万人,与户籍人口之比为1∶2.近年来,无锡市农民工怎么写作管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以“市民化待遇”对待广大农民工,主要表现在:

1. 积极改善农民工居住、就医等生活条件.无锡市规定,集中建设农民工居住房可以享受建造农民安居房的同等优惠政策,短短几年间,无锡市先后投资15亿元,新建了3970多个农民工集中居住区(点),建筑面积达到395万平方米.农民工较多的纺织、电子、服装加工等企业均相应建立了农民工集体宿舍.同时,卫生系统把农民工的传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防治作为重点,对肺结核农民工病人实行免费全程督导治疗,十分重视农民工的防病就医工作.

2. 为农民工进城就业提供优质怎么写作.劳动保障部门取消了对企业使用外来农民工的就业限制和各项行政性收费,在专门设在火车站、新区的“职业介绍中心分部”,农民工凭一张就可获得免费职业介绍,就业选择范围十分宽泛.

3. 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无锡市政府规定,坚决明确外来农民工子女入学以公办学校接纳为主、就近入学、学校不得拒收的属地原则;政府对学校不分本地、外地学生,按在校学生数拨发生均经费;在待遇上,对农民工子女与本地学生实行“三同”,即同样编班(混合编班),同样享受学校较好的教育资源,同样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4. 逐步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从2000年起,无锡市规定对纳入社会保险体系的企业中所使用的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一样实行统一社会保险.此后,又要求所有单位的职工(包括农民工)都要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切实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

无锡市政府通过实施财政补贴,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财政措施,解决了农民工住房、收入保障、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问题,加快了农民工从城市“边缘人”转变成“城市主人翁”的步伐.无锡在解决农民工“进城”问题上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苏南”模式,然而,这种模式能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推而广之?纵观全国,广大城市农民工都普遍存在四大共性:追入平等;追求工作稳定;追求扎根城市;追求社会保障.只有满足了农民工这四方面的追求,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农民工城市“边缘人”问题.而无锡政府针对这四大追求,通过一系列财政措施的落实与法制制度的建立,在解决农民工问题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苏南”模式中的宝贵经验是十分值得我国饱受农民工问题困扰的大城市借鉴的.

四、农民工“入城”的财政政策建议

1. 筹建农民工权益保障中心

针对农民工参保率明显偏低(截止2006年年底全国近1.5亿农民工中仅2367万参加医保,占总数的15.96%,工伤保险参保率稍高为16.9%,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残参保率也仅为15%左右)的情况,积极筹建农民工权益保障中心,建立农民工社保电子档案,并实现城市间网络化管理.保障中心应由国家财政拨款运营,对农民工进行减免费怎么写作.中心全面负责对农民工社会保险(医疗,工伤,养老,失业等)的登记、转账与单位结算、清理拖欠工资、法律援助等事项.

2. 保障农民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基础教育的平等是最基础的社会平等,政府有义务为农民工子女提供相同条件的受教育机会.学校应加大力度改善怎么写作,问农民工子女顺利入学提供便利.在财政政策上,由于农民工在流入地务工经商、提供劳务对当地税收作出了贡献,理应由流入地财政按所接收农民工子女学人数给予相应补助.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大检查力度,严禁对农民工子女的额外收费,保证其在学校享有平等待遇.当然,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取消农民工户籍限制,彻底变革城乡二元结构.这就需要在增进农民工市民化待遇的同时,降低落户门槛,让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农民工成为真正的市民,从而实质上保证其子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3. 发展廉租房,推进安居建设

把农民工安居问题纳入规划,让社会各方面参与建设经济实用、租金低廉的农民工居住区.首先应保证廉租房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最有效的方法是政府在编制财政预算时把部分政府性资金作为廉租房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其次,政府可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同房地产商共同建设廉租房,引入社会力量建房.另外,可适当减免出房户的房屋租赁税费,降低其租赁成本,增加廉租房房源.让尽可能多地农民工结束住房方面的“秘密状态”、“地下状态”,使农民工真正居有定所,融入到城市中来.

五、结语

农民工“入城”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件大事,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各种体制性障碍,才能将这项工作做好,才能为这些“准市民们”提供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并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周琳琅.统筹城乡发展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

[2]沈立人.中国农民工.安徽人民出版社.

[3]邓鸿勋等.走出二元结构:农民工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发展出版社

[4]刘宾志.城乡统筹视野下的劳动和保障问题.社会科学论坛.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