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城墙城楼文化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33 浏览:8433

摘 要 :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中,不管在哪个朝代,哪个国家,城墙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古代的城墙城楼为古代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历代各个国家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向来重视城墙城楼的建造,而且制作了许多守城和攻城的方法.通过了解这些可以加深对中国古建筑的理解.

关 键 词 :儒家思想 中国古建筑 城墙城楼 历史演变过程 意蕴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与文化相互渗透,密不可分.儒家学说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正统的哲学、思想,讲究天人合一,追求仁、义、礼、智、信、中庸与和谐,讲究等级秩序.它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必然也深深地影响了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性格的中国古建筑活动的诸多方面.儒家思想的核心部分——礼制思想对建筑等级有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的发展史上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体系.中国古代建筑包括宫殿、陵墓、寺庙、园林和住宅等类型建筑,因为它们在物质和精神上具有不同的要求,因为各地区在自然、经济、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城墙和城楼是在古建筑中功能要求比较特殊的一类建筑,在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是这类建筑在历史上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价值?具体有哪些特定的制度和形式等问题.

一、、城墙和城楼的产生

中国历史的发展,经过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由于农业生产的进步,人们逐步开始了定居生活,地面上出现了房屋和聚落.这种原始人类的聚落虽然有了相对集中的居住区,制陶场和墓地,但当时还没有形成城市.

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由于奴隶主要防止奴隶反抗和抵御外敌的侵犯,往往在自己居住和活动中心的周围修筑土城以保护自身的生命和财产,这就是城市产生的雏形,所以文献上记载夏朝就已经建造过城郭.据考古家的发掘和论证,在今河南郑州的商城就是一座奴隶时期的城市.这座城市建于公元前16年前11世纪,城周长近7公里,城墙用夯土筑造,底宽达20米.从后代的《三礼图》中所绘的周王城图上,也可以看到各座城门上都已经有城楼建筑了.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逐步由奴隶制度过渡到封建制度.儒家思想也在这个时期开始产生.这个时期,诸侯各国割据一方,相互并吞,战火不断.同时,由于封建制代替了奴隶制,促进生产的进步,手工业.商业都得到发展,所以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都促进了城市的建设.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达到全国统一的局面,都城的建设得到更大的重视.秦朝都城咸阳、汉朝都城长安都是规模很大的城市.汉朝时期汉武帝独尊儒术.这个时期的儒家思想倾向于施用仁政管理国家,政治家以此为根据,限制土地过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为后继朝代的城墙城楼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产生了长远的影响.隋、唐两代相继也在长安建都,使这座城市具有了严整的规划.城的每边各有三座城门,每个城门有三条通道,南面城门还有无五条道,城门上都建有高大的城楼.北宋定都(今河南开封市),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显示了这座城市当年的繁华景象,也给我们提供了宋朝城楼建筑的具体形象.元、明、清三代的都城都在北京,这是一座按照古代都城传统规划制度建造的城市.城呈矩形,皇城居中,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城的四面都有城门和城楼,城的四角城墙上还建有角楼,环城四周挖有护城河,形成一座最典型、最完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都城.

二、、城市城墙的功能

那么城墙和城楼建筑首先要满足的就应该是这种防御侵犯的实际需要,它们的形式自然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这种防御的功能要求了.在中国长期的封建制度下,始终存在着对外的侵略和反侵略战争,存在着对内的各个封建王国之间的兼并斗争以及社会内部的阶级对立.这样,攻城、守城的战略战术就历来受到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重视,成为他们研究和要实际解决的重要课题.历代工匠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着各种攻、守城的器械和设备.战国初期的墨子就总结提出过十多种攻、守城的方法(《墨子》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等篇).这些战术和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临,就是在城外推筑土山,使攻城者在土山上能居高临下便于攻城. 钩和梯,用带钩子的长梯钩住城墙,或用高云梯近靠城墙以使攻城者迅速登城破敌.埋和水,用土或柴束填塞护城河以便攻城将士通过;或临时筑堤引水淹塌城墙等等.宋朝后,火器逐渐使用于战争,用各种火炮攻城就比上述办法更有威力了.


针对这些攻城的方法,历代也总结出一套守城的战术,主要:(1)城墙需要一些厚度和高度.古代就总结出“墙厚以高”的经验,就是要求城墙的高度和厚度相等.根据实际测量,西安明代城墙、北京城墙的底宽大于城高.厚而敦实的墙体无疑可以防止攻者的撞击和挖掘,它如同一座水坝也不怕对方用水来淹塌.(2)建瓮城.守城的人在出兵或者是退兵的时候,为了防止开城门的时候敌方冲进城,特在城门外加建一道瓮城.这样,在出兵的时候士兵先出城门,将城门关闭再开瓮门,退兵是也是一样,先进瓮门,再进城门.如果有敌兵进入瓮门,先把敌兵消灭再开城门.相当在城门外增加了一道防线.(3)城门上建城楼.因为城楼比较高 在上面可以监视敌情,可以踞高射箭,起防御的作用.(4)城墙每隔一段距离建造突出于城墙外的马面.马面的宽度视城墙大小而定,两个马面的间距一般不超过120米,可以用弓箭控制防止敌人接近城墙.(5)城墙上需要有一定宽度的顶面,城墙下内侧要有一条畅通的道路以便来往调动守兵和保证军火给养的及时供应.

上述守城技术的要求决定了城墙、城楼的基本制度和形式.高大的城墙成排的雉堞,这是别类建筑所没有的形象;但是城墙上的城楼还是沿用了中国古建筑传统的技艺和式样.我们看到的较重要的城楼仍然是采用了宫殿、寺庙等大型建筑的形式.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以个体建筑组成建筑群以满足多种功能的需要,由于这种共同的特点而使它们保持着一种统一的特征.但是不能说中国古建筑的形式千篇一律.由于各种建筑在功能上的要求不同,以及各地区的材料、技术和不同民族的习惯风俗不同,使它们仍然呈现姿百态的面貌.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城楼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是很有特色的一种建筑类型,它独特的建筑形象构成了它特有的美学价值.

中国古代城市里的建筑绝大多数是单层的个体房屋,高层的楼阁类建筑不多,即使在北京这样大的都城所在地,有大规模的皇宫建筑群,其中最主要的太和殿也还是一座大体量的单层宫殿,在高度上也并不突出.在这样的城市里,城楼和城墙相对显得比较特殊,尤其它们所处位置都在城市四周,当人们来到一座城市,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些具有特色的城墙城楼,因此它往往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在整个城市面貌中,这些城楼高踞于大片平房之上,打破了建筑群体的单调构图,与城市的其他高层建筑组合在一起,丰富了城市的轮廓线.一些作家也赋予城墙、城楼更深刻的含义,有爱国的,有赞扬祖国山河的等等.他们使城墙、城楼具有了更深刻的美学价值,这种价值比起它原有的物质上的御敌价值具有更长远和更深刻的意义.(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